APP下载

合作学习理论依据及意义分析

2017-04-26赵庆锋

关键词: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意义

赵庆锋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在我国的研究时间不长,是我国高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概述了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旨在强调合作学习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优势。提倡合作学习不仅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要求,符合教学模式改革趋势的要求,而且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

【关键词】合作学习 理论依据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79-01

合作学习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主要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战后美国学校教育的竞争困境,革新课堂组织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合作学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流性教改策略,原因是因为有其强大的理论依据作后盾。

一、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1.互动观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

2.目标观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由于合作学习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藉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而这种教学理论较之传统的教学理论更具情感色彩。当然,合作学习在突出达成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他各类教学目标的达成。正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所讲的那样:“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教互学,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

3.师生观

合作学习是从教学主要矛盾的分析入手来建立其师生观的。合作学习认为,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的主要矛盾。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等矛盾,是从属性的次要矛盾。因此,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4.形式观

合作学习采用了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我国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可归纳为:合作设计→目标呈现一集体讲授→小组合作活动→测验→反馈与补救。由此可见,教师的授课是合作学习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评价观

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也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热衷于分数排队,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二、合作学习意义分析

分析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合作学习的独特性就是他强调了同伴相处时的刺激与回馈,从年龄相仿的同伴身上找到学习的模范与认同感,从小团体的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动机。因此提倡合作学习对高中教学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1.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变化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要是打学生能主动适应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就必须培养他们具有主体性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核心,也是未来人才最基本的特征。此外,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社会,全球性的相互依赖的各种活动会更加频繁,学会积极的相互依存、面对面的合作、个人的负责精神等对未来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符合教学模式改革趋势的要求

当代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由单向、双向交流模式向多项交流模式发展。未来的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要强调教学是一种多变活动,提倡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因为传统的单、双向交流模式都否认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实质上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几乎都发生在同伴群体相互作用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说,除了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3.符合高中素质教育的要求

合作学习被看作是校园人际互动的主要途径,形成了同学间的正向影响力。通过交往,促进了学生间互助互爱,增强了学习内驱力及集体凝聚力,对学生的情意品质也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总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認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值得大家予以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R.E.斯赖文.合作学习与学业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王红宇,译.外国教育资料,1993(1):63-67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3]沙伦,王坦,高艳.合作学习论[J].当代教育科学,1996(5):59-62

[4]戚淑华.浅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2015(18):212-212

[5]郭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假设与实践操作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1998(5):48-50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意义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