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机制创新思路

2017-04-26尤春明

财经界·学术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企改革研究

尤春明

摘要:本文对国企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考察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优势和面临的问题,寻求找到国企改革创新之路。经过深入分析后提出政府应该在制度建设、企业运作、政策扶植和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国企进行疏导和治理。

关键词:国企 改革 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与创新》,项目编号16JYE19.

一、东北国企固有的优势

(一)能够主动响应国家政策

由于东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特点,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在国家建设需要的时候,主动按照中央政策完成各项经济任务,具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特点。

在早期国家东南沿海建设过程中,东北国企为国家输送大量资源,包括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这些资源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所以没有出现私有制下垄断价格产生。这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很多国有企业涉及国家军事安全、经济安全。这些企业只有掌握在国家管控之中,才不至于受制于人。东北类似企业也比较多,例如航天科工、粮企、石油、煤炭、电力等相关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都关乎国家安全。这些行业实行国有无疑是正确的。尚若私有化,政府必受制于人,对政策推动,国家经济战略的实施带来阻力。

(三)国有经济存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我国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保持国有经济的发展是这一政策的导向。正如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结束时所说,国有经济的主动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决不能把国有经济搞坏了、搞弱了。保持国有经济存在是经济需求也是政治制度的要求。

所以只要国企能够控制成本,不断增强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保证国有资产不出现恶意交易损失,国企的发展只会更加有利于社会经济需求。正因为有这些优势,国有企业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二、东北国企面临的问题

由于國企运作的资本是国有资金,不是管理者自己的钱,也不是国资委的钱,国企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老生常谈的“产权虚位”。国企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总的来说包括四个方面。

(一)交易方面的问题

交易方面分为内部交易和外部交易两个部分。

1、内部交易问题

这里的内部交易,主要体现为无必要的增加的国企的内部成本。表现形式有很多,例如过高工资,有些电网企业的抄表员月薪8000元,这显然不符合市场价格。此外建设豪华设施、超需求招募人工等也属于内部交易问题。

2、外部交易问题

这里的外部交易体现为对外交易过程中损害国有资产的现象,例如故意压低价格出售国有资产,处置国有股权是价格不公允,导致个别人受益等。

(二)交易动机方面的问题

交易动机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主动交易和被动交易。

1、主动交易问题

主动交易反映的是国有资产的管理人主动制定国企发展战略,主动兼并或分离国有资产,主动制定薪资标准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外交易问题。

2、被动交易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社会需求不足,或是由于竞争问题,运作亏损而不得不缩减企业规模,处置资产,减员降薪。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而进行的经济行为,如大规模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吸收社会劳动力等。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内外交易问题我们称之为被动交易问题。

(三)运营效率低问题

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人士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企业整体缺乏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等、要、靠现象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产品更新换代不积极,不能满足客户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单纯的重复生产低端产品。被动迎合政策刺激,无限制扩张规模,导致供过于求。运营效率低往往初期表现主动交易少,后期被动交易多现象。

私有经济也可能有以上问题,但由于投资人产权明确,拥有明确的剩余索取权,投资人有动力监管企业运营,设置合理制度激励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更重要的一点是私营企业业主可以自己承担运营风险,解散、倒闭都是资产所有人自己的事情。国有企业则面临不能随意倒闭问题。很多学者认为,为保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当国有企业亏损时,需要政策救济来保证国有企业存续。

(四)长期承担社会职责而没有相应政策回报

东北很多国有企业在建国以来,不断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平价物质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长期实行价格管控导致这些国企没有足够的资金搞科技创新,一直为社会提供低附加值产品,一旦社会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1)供大于求的问题,近几年社会热议的“钢铁不如白菜贵”就是典型问题。

(2)产品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社会需求,例如很多汽车厂商依然要进口发动机,国产的发动机依然处于市场边缘。

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属于企业自身运营效率低的原因,也有长期履行社会职能而没有得到国家相应扶持的原因。

三、东北国企改革路径

(一)制定合理监督机制控制内外交易中侵占国家利益问题

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国企应当改进定价机制,设立客户评价平台,专家评议机构,引入外部监督。由于定价受垄断和国家政策影响,利润率等指标并不适用评价这类企业。应该考虑产品竞争能力,产品服务能否满足国家社会需求,从这几个角度来确定产品价格。

制定员工薪酬评价体系,评价员工工资是否符合市场价格,使企业的薪酬既具有激励性又不至于形成内部超额福利。

制定科学人才引进机制,鉴于很多国企存在用人唯亲的现象,应规范国企用人制度。用人当用贤才,而不能搞接班制度,萝卜招聘。选人用人要有公开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和惩治制度。

对国有资产处置建立资产评估机制,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资产价值评估,判定交易合理性,这种评估可以放在事前进行,也可以事后监督。

(二)提升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激励政策,帮助国企提升效率

宣传创新意识,构建创新理念,评价创新先优。以成果为导向制定激励政策,让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经理人得到重用。设立创新基金,扶持敢于创新,富有创新成效的企业。

建立市场评价体系,以客户为主体对企业产品进行评价,倒逼企业进行创新、升级。

建立成本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企业进行管理创新。

(三)允许不涉及国有经济命脉的企业自由竞争

这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完全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这部分国有企业面临亏损或倒闭的风险,不需要政府进行额外救济,让市场经济推动这部分的所有制结构的改革。将救济亏损企业的资金用到下岗职工培训和安置上面。

(四)慎重对待涉及国有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转行业运营

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由原来的单一资源型企业转变为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求新的热门领域,例如很多央企投资地产。这有利于推动国有经济的转型,但也让国有资产承担市场风险的弊端。有些国有企业甚至依靠政策的优势挤压民营经济。另外,政府应防范涉及国家安全的国有资源因企业转行而被削弱。

(五)强化顶层设计实行产业国有代替企业国有

从长期来看,政府应实行产业国有代替企业国有,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实现不应局限于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而是以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产业是否国有为标志。关乎经济命脉的产业不允许私营,可以引入产业内部竞争,提升效率。产业内国企有的越做越大,有的亏损、倒闭,但国有产业始终存在,可以确保国有经济主体地位不变。

对于国有产业的运作,慎重审查两个交易,受到经济运行影响,总需求会变化,产业内

参考文献:

[1]李纲,彭亚利.激发中国企业的创业精神[J].中外管理导报,2002(05);17-19

[2]寇进忠,吴国良,孙梅.探索国有企业自组织非线性发展模式[N].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07) ;21-23

猜你喜欢

国企改革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