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何以必要

2017-04-26王沙沙

老区建设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

[提 要]文化自信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精神追求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应对西方文化霸权挑战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国现存的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两种不健康的文化心态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国际话语权、实现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霸权;文化自卑;文化自负;文化软实力

[作者简介]王沙沙(1991—),女,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江西南昌 330013)

文化自信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曾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我国现今的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文化建设规律以及自身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同时,这一概念的提出有着其必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需要文化自信

文化霸权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为依靠,将其物质生产与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作是一种普世价值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并企图通过赋予在自身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制约世界事务,影响和干预发展较弱国家的内政问题。其实质便是在各国文化相互交流的幌子下,以发达的经济水平、新兴的科学技术为后盾,利用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静悄悄的”意识形态渗透,以达到经济、军事所达不到的俘获目标社会“人心”,破坏社会内部稳定,培养亲己势力,为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利益的实现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的目的。杜勒斯曾说,如果我们能让苏联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教堂里唱着我们的歌并能随之起舞,那么,我们迟早会教会他们按照我们的想法、方式去思考和处理问题。[1]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向第三世界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严重侵犯了我国的文化主权,其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给我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用西方的政治文明理念攻击中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政府施压。一直以来,虽然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大大削弱,但西方发达国家并未停止过对其他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用西方的政治和文明理念抨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宣扬西方政治民主,“三权分立”的理论,以促进自己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概念,认为西方政治文明是“人类进步思想的最终归宿和历史的终结”[2],而他国的政治文明理念是庸俗的、落后的、侵犯人权的,并怂恿一些主张民主自由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资本主义道路,制造出违背中国主流政治文化的污染。西方国家把“人权外交”作为文化外交的主要斗争方式,望中国在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权外交的压力下接受西方的人权观念、伦理道德。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就指出:“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要素”,“播下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会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3]殊不知这一和平演变已严重侵犯了我国的文化主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有其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故而在对待人权问题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应该按照本国的文化底蕴来发展自己的政治文明理念。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上发展自己的政治文明理念,才是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才能创造出人民所要的政治文明。

二是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影响中国国民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西方的文化霸权每每都是潜藏在商品的背后,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将西方意识形态不知不觉地渗透到国人的意识观念中。伯努瓦曾指出:“資本主义的销售不再仅仅是商品和货物,它还卖标志、声音、图像、软件和链接,这不仅填满着房间,主宰着想象领域,还占据着交流空间”。[4]诚如,美国苹果公司的系列产品在中国手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目前已超过40%,在中国各大城市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苹果系列科技产品的广告,用苹果产品已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有钱的重要因素。国人对外国产品的依赖,对其文化和生活消费方式的盲目崇拜与效仿,导致了一些具有国外标签的商品在中国大行其道,如苹果、三星、肯德基、麦当劳等,而使中国的本土产品出现滞销状态。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商品输出,如、电视、电影、音乐、艺术、服装、食品等。其传播的价值观念是一种超前消费主义观念,强调物质生活享受,而忽视精神的价值,这样的文化生活方式无疑会对中国的国民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会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价值观念的养成产生不利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可和接纳西方的不良文化,怀疑或否定我国的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新力和吸引力,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的独特身份。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应对西方文化霸权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我们必须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惟有从内心深处对本民族的文化充分肯定,正确认识、了解和把握本民族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传承、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界各地的人民真正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二、解决我国不健康的文化心态需要文化自信

从古至今,面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总是存在着文化自卑与自负心理。这两种不健康的文化心态,对中国的文化建设、华夏文明的繁盛和中国文化强国的实现来讲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深入探究和揭露文化自卑、文化自负这两种不健康的文化心态的根源,准确把握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长处与不足,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拥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不仅可以克服文化上的自卑感,而且还可以克服文化上的自豪感。

文化自卑是指在世界各地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对自己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缺乏信心,在国际地位上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蔑视、猜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和心理。鸦片战争后,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较量中,一个妄自尊大的清王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仅失去了宗主国地位,还沦陷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曾经的“天朝上国”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与大国地位一并丧失的,还有国民对于华夏文明的文化自信。[5]近代,尤其是在五四运动期间,这种文化自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如打倒孔家店,有的甚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和‘赎罪意识.其更夸张的是竟然对中华民族种族精神品质上的否定和怀疑。随着民族危机和殖民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丧失了拥有华夏文明优越感的国人陷入了严重的文化危机。何为文化危机?文化危机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本身因外部社会环境的猛烈冲击而形成其内部‘文化的心态失衡引起人们普遍的内心恐慌、行为失当的复杂心理。[6]至今这种文化自卑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幻想着渴望通过全盘西化或完全借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这一做法是缺乏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我们在看到西方文化好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不好的地方。

文化自负是指在国际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本国国民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自满、妄自尊大的文化心态。在公元两千多年前,尤其是在先秦、汉唐时期,中国文化处于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建立了东方文化体系的儒家文化中心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朝贡体系。中国的文化自负心理就是在此“天朝”意识和“中央之国”情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文化唯我独尊,不容侵犯,从各个层面强调“相对夷狄华夏的尊贵地位和不容进犯的声威”,‘并最终形成以华夏为尊,夷狄为卑的文化等级观念。[7]对文化的高度自负的必然会导致是文化保守主义,主要表现为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封闭守旧、死抱着传统文化不放、一味排斥西方文化,这也是近代中国文化衰败的本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样也遭遇了文化保护主义思潮,主要体现在我们对改革开放之后所取得的成绩的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心态,对中国发展模式过度自信,对西方文化的绝对排斥,这些行为都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学会居安思危,根据时代的需要积极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汲取精华,弃去糟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各地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克服文化的羞愧感和自傲心理,必需正确看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确立文化自信。坚定的文化自信既可以准确的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也可以准确对待西方文化;既能解决国民的文化自卑感,也能摆脱文化的自负感。

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具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良好的文化发展前景,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仍然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非一个文化强国,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壮大并不相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和本质来源正是该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树立同文化软实力的加强是一种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自信的加强也可以逐渐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输出力,增添中华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中华文化真正做到“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文化对外交流所表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自古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既是经济、科技、军事等硬性设施的发展过程,也是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软性实力的提高过程。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的象征,代表着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力。在我国,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既影响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又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还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其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不行,它可能会导致每个战争的失败,而一个国家如果其软实力不行,就可能会不战而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文化自信的概念和意义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只有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表现出充分的肯定和信任,才能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本民族的文化,才会以一种崇敬、自豪感正确地对待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会有能力、有勇气吸收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来源就是该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就是要拥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深厚的文化自信可以促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而国际话语权是文化软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强我弱是现今国际舆论的主要格局。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往往缺少发言权,有时还会出现有理说不清,或者是即使说了也没有先进的传播媒介将我们的话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的提高就要着力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勇于传承和创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的综合运用能力,运用好新兴大众传媒这个平台来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让外国人民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加强对外话语的新颖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树立一个文明的、友好的、健康的、负责任的、值得信赖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人民了解和认识一个具有强大文化软实力、高水准国际话语权的中国的存在。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背景下,面对外来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攻击,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国际话语权,实现文化强国,就必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刘伟胜.文化霸权概论喻[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2]陈胜,郑易平.浅析亨廷顿和福山政治发展观的差异[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1,(9).

[3]陶文钊.中美文化交流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徐瑞仙,丁志刚,陈一军.从富强到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省思与逻辑进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5,(5).

[6]郑师渠.近代的文化危机、文化重建与民族复兴[J].近代史研究,2014,(4).

[7]秦平.《春秋谷梁传》华夷思想初探[J].齐鲁学刊,2010,(1).

[8]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M].红旗文稿,2010.

[9]孙波.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2).

[10]邓显超.近年来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09,(6).

[11]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15.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N].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周 乾]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