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父权社会下的女性电影

2017-04-26吕莹

牡丹 2017年3期
关键词:父权印度女儿

吕莹

近年来,印度电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印度电影对题材的大胆突破,尤其对争议性题材的突破,已经成了印度电影的一个标志。本文以印度片《Dangal》为例,探究印度父权社会下女性电影的现状。

印度电影《Dangal》,刚上映就获得高分评价,豆瓣上这部影片的剧情简介说“这是一部女性为自己争取命运自主权并赢得尊严的励志喜剧电影”。各大媒体、公众号都在力推这部号称反对性别歧视的影片。

《Dangal》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马哈维亚曾经是拿过印度冠军的著名摔跤手,因生活所迫而屈于现实,放弃了摔跤。为了圆自己世界冠军的梦想,他希望能有个儿子,子承父业。看着四个女儿,马哈维亚渐渐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一天,两个女儿把隔壁家男孩子打得七零八落。马哈维亚燃起了培养女儿为摔跤手的想法。他开始对女儿Geeta和Babita进行训练。两个女儿对父亲的训练,内心无比抗拒却又无力反抗。直到参加了一场童婚,14岁新娘的一番话让她们知道,自己的处境还是比较幸运的。对于马哈维亚训练女儿摔跤这件事,妻子是不赞成的,担心孩子学了摔跤,将来嫁不出去。马哈维亚答应妻子,一年内如果没有成效就放弃这个念头。在不断的训练、比赛中,女儿Geeta越来越强大,拿了全国冠军。进入大学学习后,接触了新鲜事物,思想上、心态上慢慢发生了变化,与父亲的隔阂越来越深。直到接连比赛失利后,她与父亲重归于好。在父亲的教导之下,Geeta最后获得世界锦标赛金牌。

印度是世界上公认的极度重男轻女的国家。女人的地位是好女儿、好妻子和好母亲,女性自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孕育后代和维持文化。这种心态使女孩被当成父亲的财产,出嫁之后被当成丈夫的财产。印度90%的人信奉印度教,女子被认为是印度教家庭中的负担。女子嫁到别家,就伴随着巨额陪嫁的传统,这加剧印度家庭对女子的歧视,很多农村家庭会偷偷将女婴溺死。为把女儿嫁掉,家境不好的女方父母甚至会去借高利贷。印度有反强奸的法律,公交车上为妇女专门留有座位,印度也有女性官员。但这些措施在面对男权和宗教文化的时候,全都失效了。在印度,女人穿裙子,露出腿,和男性外出都是不自爱的表现。

事实上,印度妇女的地位也在提高,只是比较缓慢。贯穿这部片子的背景始终是印度社会严重的性别歧视。

电影中一个将出嫁的十四岁少女告诉摔跤姐妹“我希望有你们这样的父亲,能为你们着想。而不是自打生了一个女儿就从小让她学习怎么做饭和打扫,然后,等她一到十四岁,像摆脱负担一样把她嫁给素未谋面的男人,你们的父亲把你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为你们去对抗这个社会法则,为你们默默忍受嘲讽。” 这是电影中两姐妹思想上的一个转折点,借女孩的口表达出这似乎是一条把人生攥在自己手里的路,这可能是印度男权社会中女孩的希望和出路。

理想是父亲自己的,是强加给女儿的,父亲培养女儿摔跤,虽然不得不说在印度社会的现状中,父亲这么做也是顶着巨大压力,但也真真切切地体现了父权的不可违抗。被父母包办的婚姻固然可悲,但被父亲逼着练摔跤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最后决赛前,父亲对Geeta说,你拿金牌,是要让这些生来就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知道,除了做琐碎的家务,年幼时就嫁给一个未曾谋面的男人,还可以有其他选择。但对于Geeta来说,这又未尝不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只能说两害相权取其轻,选了相对自由的一种。

电影中的女性真的为自己争取到了命运的自主权吗?

两个女儿被剪去头发时的哭泣,表明她们是多么不情愿。虽然头发的长短在我们看来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在电影中长头发对那个年龄的女孩子来说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标记,女生最早对美的认识来源于此,那是一种追求美的本性,被无情剥夺了。这暗示父亲放弃了她们的女性身份,阻断了她们天性中对美的念想。Geeta后来青春萌动,出现了短暂的叛逆,她慢慢留起了头发,在种种诱惑的面前,她的运动事业就遭遇到了严重挫折,女性意识的苏醒带来的是她在摔跤场上连续不断的失败。

需要抹去女性的特征才能在男权社会里取得荣誉、获得认同,从而避免过上更加无所选择的生活。难道女性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一个像男人一样的女人?实际上,要做的是让人们不再歧视女性,而不是把女性改造成男性。似乎男性和男性特质才是正义和勇气的化身。电影后半段女儿重新剪短了头发,回归到父亲的指引之下,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影片看似让人们关注印度女性的现状与地位,事实上也确实产生了一些实际的社会效果。一部电影能揭示社会现实从而推动大众关注问题、改善问题,这当然是电影创造价值的重要体现。这部电影试图打破对女性的偏见,却处处充斥着偏见。电影中的女性始终无力反抗命运。父权在这个故事里仍然拥有着绝对统治地位。《Dangal》看似让女性摆脱了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窠臼,但依然是父权的傀儡,从未拥有过自主的人生。

Geeta接触到新的环境、新的人和事之后,與父亲产生隔阂、矛盾,继而升级为冲突。在训练场上,Geeta和父亲对战,打败父亲的那一段振奋人心,父亲被击倒在地意味着父权被击倒在地,似乎父女关系就此取得了一种新平衡,然而即刻又回到了主旋律上,用整个后半部分将父权再次扶到最高位。

妹妹Babita在爸爸的管教下持续进步,而Geeta却在对抗父亲期间屡战屡败、日渐消沉,电影在暗示只有在父亲的教导下走的才是正确的道路,否则就会面临失败。最后的决赛,Geeta在比赛中一直在观众席上寻找父亲的身影,看不见父亲心中一直惴惴不安,虽然最后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之下夺得了冠军,却始终贯穿着在父亲的教导下才能走到最后。

《Dangal》打着化解隔阂、颠覆保守价值观的旗号,给女性提供的自立自强道路却是这样的:变得像男人一样,成为男性的帮手,去实现父亲的梦想。

片中的父亲本身就是印度男贵女贱思想的践行者。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个儿子来帮他实现未完成的遗憾,所以第一胎为女儿后到处求神拜佛、找偏方为了生儿子。虽然他说我一样很爱我的女儿,但是我的事业、我的梦想只有男孩能继承。他训练女儿摔跤,并没有怀着为了让她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胸怀。这个被塑造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父亲形象,带着骄傲而强烈的主角光环,这光环的背后不知是福是祸。

想起了电影开头马哈维亚和妻子约定的一年为期的训练,假如这一年间女儿没有达到父亲的预期会怎么样?父亲是否会将她们送上童婚的老路?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电影中间Geeta获得全国冠军后回到故乡,大街小巷挤满了男人,在人群的欢呼簇拥下走向回家的路,女人却在墙边角落里、房子窗户里和楼上望着她。

这部电影到最后Geeta获得了金牌,赢得了人生最艰难的比赛后,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在哪儿呢?”见到了爸爸把自己的金牌摘下来递给爸爸,是向爸爸证明自己成功了或是在跟爸爸说我终于完成了你的梦想呢?

电影试图通过描绘这个故事去推动一些现状的改变,但是有些隔靴搔痒、力不从心。现实很严峻,想揭示的问题太多。而关于性别平等方面,不仅仅在印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性别平等依然任重而道远。

(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父权印度女儿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大三的女儿
海的女儿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胡适的父权缺失与母权凸显——兼论中国传统女性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