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庭审中话题转换现象的顺应性研究

2017-04-26刘伟奇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顺应性

刘伟奇

【摘要】根据顺应理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不仅选择语言形式,同时还选择使用策略。话题转换现象是对社会规约和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在庭审的特定语境下,话题转换的现象更是突出。庭审各方不断地转换话题,维护自己的权力。

【关键词】话题转换 顺应性 社会规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16-02

一、文献回顾

话题转换是话语交际的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谈话中开始一个新的话题。Maynard(1980)认为话题转换是说话人转换失败时采取的一种挽救措施。在国内,胡姝昀认为话题转换的“不关联”是存在于语义层次的;而在语用层次上,话题转换的两个话题之间存在最佳关联。本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庭审语篇进行分析,探讨话题转换现象在庭审中的应用。

二、庭审中的话题转换现象

1.实现形式

话题转换的实现大部分是依靠问话来实现的,问话类型分为:开放式问话和封闭式问话。但是在对比直接询问阶段和交叉询问语料时,发现了巨大的差异。在直接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在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

(1)直接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引导当事人去讲出有利于自己的言论,任凭当事人自由发挥,而不会可以去控制当事人的话语。这是因为问话人和答话人有着共同的利益,二者有意配合,在法庭上传达有利于Arias 的言论。

例1:

L: so when you talk about Med and the spirituality, did you become more filiated with polices talks about that?

J: we thought of explore together and we began taking meditation, kinds of new-set types. Such as those we had, like Hinduism, egoism. Maybe some kind of like new modalism or transcendentalism, things like that.

在直接询问阶段,被告律师多使用开放式的问话类型。被告律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便于被告讲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对被告人的回答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而不会对答话人施加太多的控制。

(2)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对被告的话语实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她任意发挥。Martinis 有意引导Arias 讲出不利于被告的信息。而所有的话题转换都是M设计好的,他不允许A任意发挥,打乱他的计划。

例2:

P: There were no dates in between Sunday and Thursday, right?

D: Correct.

P: And you looked at the journal, right?

D: Yes.

P: There were no entries between those two days, right?

D: Thats right.

在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多使用封闭式的问话类型,对被告的话语实行严格的控制,不允许她任意发挥。仅仅是让被告人去确认自己讲的话是否属于事实,而不允许被告回答多余的信息。

2.话题转换的标记

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时,通常会使用一定的标记语。例如“ok”、“so”或者沉默。

例3:

P: So(0.5) to you, getting injured to the left finger, thats no big deal for you, right?

D: Thats not what it says

P: Im not asking you what it says; Im asking what you think. Its no big deal to you, right?

D: Thats not right.

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之前,使用了“so”这一话题转换标记,而且伴随着短暂地停顿。综合整篇语料来讲,会话者在进行话题转换时,都会使用一定的标记语。用来承上启下,结束旧话题,引出新话题。

三、话题转换的顺应性解释

庭審中转换话题是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1)顺应社会规约,即顺应说话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拥有的社会权利等;2)顺应心理世界,即顺应说话人的性格、感情等;3)顺应物理环境,即顺应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空间和语言环境等。

1.顺应社会规约

语言运用的目的除了传达各种信息之外,说话人还需要通过使用语言来维持或改变一定的社交关系、权利关系等。因此说话人会通过不同的语言选择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话题转换就是为实现这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策略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一种顺应。

例4:

P: So to you, getting injured to the left finger, thats no big deal for you, right?

D: Thats not what it says

P: Im not asking you what it says; Im asking what you think. Its no big deal to you, right?

D: Thats not right.

公诉人之前一直在询问为什么Arias在Jan. 24th or Jan. 20th 这两天没有写日志,但在此突然转换话题,针对手指受伤的情况反复发问,比如有没有报警、有没有看医生、有没有告诉朋友等等,J回复统统都是否定的。而且都是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这顺应了双方当事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在庭审背景下,公诉人的社会地位、专业知识明显高于被告人。公诉人享有更高的社会权势。此处的话题转换也是为了顺应这一权势对比,以达到进一步向被告人施压的目的。

2.顺应心理世界

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等心理因素。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类。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正是顺应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话题转换作为交际过程中所选择的一种语言策略,也是对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的一种顺应。

例5:

P: That was your voice, right?

D: Yes, and Traviss

P: Did I ask you for Traviss voice, Madam?

D: I dont know which voice are you talking about?

P: Did I ask you if thats Traviss voice?

D: NO.

P: Were talking about your voice? That was your voice, right?

D: Yes.

公诉人使用的问话类型是封闭式问话。而被告人故意不合作时,没有按规则回答“yes”、“no”,而是增加了额外的信息,即“and Traviss”,但这也引起公诉人的即刻回击。被告人试图以增加额外信息来实现话题的转换,为了混淆视听。试图给公诉人和法官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3.顺应物理环境

顺应物理环境,即顺应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空间和语言环境等。

例6:

P: And (0.5)with regards to the conversation that you have with detective Flora, back on July 16th of 2008, you didnt tell him anything about that, did you?

D: No, definitely not.

P: In fact, you gave him a different story, didnt you?

P: You told him something about these two people, and how did you get injuring to that two fingers, right?

D: Yes.

P: So you are saying that what youve told the detective there was a lie?

D: Yes.

前面一直讲手指受伤的情况,然后转化话题,讲到了J和侦探Flora 的谈话,利用之前询问去的的成果,迫使J承认在和侦探Flora 的谈话中撒了谎,然后进一步发问,咄咄逼人,做出J在庭审中撒谎的推断,使J在庭审中出于不利的地位。为了把被告人置于不利的庭审地位,所以公诉人转换话题,通过一步步的发问,迫使被告人承认自己撒过慌,使其陷入信任危机。此处的话题转换顺应了特定的庭审环境。

四、结语

话题是人们会话的核心,但交谈中的话题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总是因境生题,从一个话题转换到另外一个话题。话题转换是谈话者刻意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是一种有意识的交际活动。在庭审中话题转换现象被广泛应用。庭审各方运用此话语策略来争夺权势,实现自己的庭审目的。

参考文献:

[1]Maynard D W. Placement of topic changes in conversation [J].Semiotica, 1980

[2]Van Dijk. T. Text and Context [M].London: Longman, 1977

[3]趙兴. 论话题[J]. 外国语,1997, (1)

[4]周四瑗. 会话中话题转换的关联性解释 [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1)

猜你喜欢

顺应性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非顺应球囊高压处理半顺应球囊不能扩张的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芈月传》中女性非礼貌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天麻钩藤饮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
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