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体育研究

2017-04-25李富强

关键词:纲要大学体育

李富强

(邵阳学院 体育系,湖南 邵阳,422000)

全面发展视域下大学体育研究

李富强

(邵阳学院 体育系,湖南 邵阳,422000)

大学体育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学生体育生涯的最后阶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尝试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大学体育教育方式,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大学体育;全面发展;教学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它既是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又是全民健身的推广基地,还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德育、智育、美育等息息相关。而学生能否得到全面发展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1.1 教学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2年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后面简称《纲要》),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它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而现实中大部分教师的侧重点在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两个方面。

1.2 课程设置

教育部的《纲要》关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有明确规定,“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从表1来看,所有高校在大学的一二年级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大部分学校的课时都没有达到144学时,最少的浙江工商大学只有120学时,少了24学时。所有高校在大三大四都没有再开设体育课,这与《纲要》第六条不符,也使大学生的系统体育学习、锻炼出现了断层。很多高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必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但是在有限的60、70学时内是否学得完这些课程?学习效果怎么样?令人心生疑问。

表1 我国部分普通高校课程设置情况

注:部分数据引自汪波等,“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

1.3 评价方式

现行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考勤情况、期末考核成绩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更多的还是侧重于学生的技能掌握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努力过程,对于一些身体特殊的学生或者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来说,即使他们每次课都认真练习,到最后也达不到及格的标准,如果一味的无视这种差异搞一刀切的考核、评价,那么这部分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和练习的动力,上课的兴趣不会高,这也会对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时间长了还会对整个学期的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部分学生也体会不到体育带来的乐趣,对于体育锻炼也会慢慢失去兴趣,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1 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

知识改变命运,每一名学生都想在大学里面学到先进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跨专业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农村或者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在这一点上需求更为迫切。从一项“您认为在大学里面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方面”的多选问卷(见表2)可以看出,有95.5%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面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是专业技能,另外有44%的学生选择了跨专业知识技能,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端正的。

表2 大学生迫切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方面(n=800,可多选)

Table 2 The urgent need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n-800,multiple choices)

2.2 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

从表2可以看到,有86.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需要得到提高和发展,大学生在卸掉高中升学的压力后,渴望去沟通和交流,在交流沟通中寻找认同感,发展友谊,并且学会合作,这既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带来的结果,也是以后融入社会的需要。

2.3 就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需求

大学毕业后将何去何从是摆在每个学生面前的问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问题要靠自己去解决,因此他们迫切需要提前了解关于就业方面的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此期间进行兼职等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2.4 健康方面的需求

知识改变命运,健康成就未来。不管大学生们有多大的理想抱负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去承载,从表2也可以看出,有77.9%的学生认为在健康知识和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方面需要学习和提高,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找到终身体育的途径,将使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2.5 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

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后会发现大学生活与之前的想象有一定差距,学业上也会带来一些压力,与老师、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也会出现一些摩擦,所有这些都会带来心理上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处理,负面情绪就会进行积累,不仅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到达一定程度后还可能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2.6 审美情趣方面的需求

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体现为不同的审美选择和评价。它和人的心理状态、生活态度、人生阅历等密切相关。高雅的审美情趣会催人奋进,低俗的审美情趣则会使人颓废,大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高雅的审美情趣,明辨和抵制低俗的审美情趣。

3 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大学体育教育

3.1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让每一个人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自我评价方式,明确身体健康的意义,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注意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以体育的正面事例来激励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教学方面的改革

首先是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大学体育教学要和以前的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的衔接,而不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简单的重复,同时注重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增加健康和科学锻炼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确身体健康的意义,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能合理规划自己以后的锻炼途径。

其次是教学方式的改革,突出以人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运用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

3.3 评价方式的改革

过去统一达标式的评价方式看似公正客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进行考核,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分,所有人都一样,看似合理,其实不然。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以前掌握的体育基础也不同,所以对于“一刀切”的考核那些身体条件差的,或者基础薄弱的,或者两方面都有的学生来说,不管他们怎么努力都很难达到及格的标准,会让它们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而这部分人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更需要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因此要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首先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和本学期将要进行的学习内容的基础掌握情况,然后在期末考核的时候把那些未达标的学生成绩与学期开始时的摸底情况进行对照,看看他们是否有进步,在综合考虑他们上课时的运动参与情况,对于那些基础很差,但上课认真学习,积极练习的学生,即使期末考核没有达到标准也可以按合格来处理,对于进步特别明显的学生来说甚至可以给以高分,进步鼓励分同样适用于期末考核达标的学生,这样就会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热情,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在。

3.4 课程设置的调整

《纲要》第六条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从表1可以看到所研究的高校体育课都只是开设在大学一、二年级,后面就不再开始体育课了,这与《纲要》的精神不符,也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出现了断层,不利于学生的锻炼,也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保持,应该对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切实按照《纲要》的指导意见落实,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体育知识,又增加了锻炼的机会,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还为终身体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不同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让体育教学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筹办好冬奥会 [EB/OL].[2017-02-24].http://www.xinhuanet.com.

[2]教体艺〔2002〕13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02-08-06].http://www.moe.gov.cn.

[3]汪波,周学荣,李慧萌.“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惑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112-117.

[4]徐伟,姚蕾.回到原点的思考:大学体育的人文教育规复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4):99-104.

[5]肖谋文.反思和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体育政策研究述评[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4):43-49.

Research on college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I Fuq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 422000,China)

College sports is the last stage of students’ sports career to the most students,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This paper study the need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methods.Trying to build a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mode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por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eaching

1672-7010(2017)02-0108-05

2017-03-13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6C1456);邵阳市社科联一般科研课题(16YBB22)

李富强(1974-),男,山东蒙阴人,讲师,硕士,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G807.4

A

猜你喜欢

纲要大学体育
“留白”是个大学问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