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2017-04-25梁艳周海燕叶小聪郭君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径路肌肉注射针头

梁艳 周海燕 叶小聪 郭君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评价

梁艳 周海燕 叶小聪 郭君怡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

目的 探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患者298例,第1天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注射,第2天用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比较两次患者疼痛评分(NRS)及注射后5 min药液渗出情况。结果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肌内注射时产生的中重度疼痛率及注射后5 min药液渗出率均明显低于常规肌注法(P<0.01)。结论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缓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的疼痛,且可以降低药液渗出率。

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 鼠神经生长因子; 肌内注射; 疼痛缓解; 护理

Z path method combined with indwelling bubble technique;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Pain relief; Nursing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药物,它可以保护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减轻其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神经生长,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其注射时易引起疼痛,有报道称[1],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用药后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85%,或注射侧下肢疼痛发生率为29%。且其疗程较长,长期的肌内注射常使患者疼痛阈值下降,加上注射部位易发生硬结肿块,增加患者痛苦,患者常出现拒绝继续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现象。为减轻肌内注射时的疼痛,增加患者对治疗的配合,我科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采用了改良的肌内注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6月我科接受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的298例患者。所有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感觉正常,沟通能力正常,注射局部皮肤完整无硬结、肿块。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生理盐水、5 mL注射器均为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生产。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为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白色冻干疏松体,每瓶含量为20 μg(不低于9 000 AU)/2 mL。注射时采用单盲法,不告诉患者所选用的注射方法。第一天按常规肌内注射法,用2 mL生理盐水充分溶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并抽吸至5 mL注射器内,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与方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左侧臀大肌为注射部位,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指、示指错开并绷紧局部皮肤进行肌内注射,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签按压至不再出血。第二天,常规抽取药液后按留置气泡技术[2]再抽取0.2~0.3 mL的空气,注射时气泡在上,选择右侧臀大肌作为注射部位,用左手示指、中指及无名指将注射部位向一侧牵拉,使注射部位侧移1~2 cm,拇指向反方向绷紧皮肤,执笔式垂直进针,当全部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拔出针头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这样原先垂直的进针通道变成Z型,即为Z径路肌内注射法[3],嘱家属使用干棉签按压针孔至不再出血。分别在两种注射方法后5 min对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评分(NRS)及药液渗出情况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NRS评分 采用0~10分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让患者本人对着疼痛评分尺进行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

1.3.2 药液渗出 拔针后5 min针孔处仍有肉眼可见的药液渗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方法注射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注射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肌内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药液经针头注入肌肉组织,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能较快的作用于全身,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疼痛、药液外渗、皮下硬结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缓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疼痛的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药液渗出率。常规肌注法拔针时常将针头残余药液顺着肌注时留下的垂直针道带至皮下层,而皮下组织神经末梢比肌肉组织丰富,对疼痛更为敏感,因此常使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另一方面皮下组织血液循环不及肌肉组织,药物吸收缓慢,易形成硬结肿块,造成药物浪费。留置气泡技术最后注入的是空气,空气可将针头残余的药液全部注入肌内,在拔针时带出的是空气而非药液,既减轻了药液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又避免了浪费。同时,Z径路法在拔针后将原先牵拉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开,松开的皮下组织迅速覆盖了肌内注射时针头在肌肉层留下的针眼,避免了药液的渗出。两者结合应用,相辅相成。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溶媒。陈莉红等[4]发现在进行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能更有效地缓解肌肉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故本研究全部采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2)行肌内注射时需更换同一规格的新针头,替换抽吸药物时碰到玻璃或安瓿而变钝的针头,同时也避免了因针头外表面药液附着,注射时带来的药物化学刺激。(3)在肌肉注射过程中通过语言交流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同时结合针对性的有效暗示,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放松肌肉,可有效降低鼠神经生长因子在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5]。(4)注射后2~3h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液吸收,热敷30 min/次为宜。孙静怡等[6]发现,对需行长疗程肌内注射的患者,经Z型肌肉注射后辅以芒硝、丹参粉外敷,可有效减少皮肤红肿及皮下硬结的形成,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研究显示,Z径路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减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内注射时疼痛及降低药液渗出率都明显优于常规肌注法,且操作简便,无额外经济付出,值得大力推广。

[1] 江晓兵,莫凌,姚珍松,等.腰骶段神经根压迫损伤患者椎管减压术后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8):838-840.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2.

[3] Pullen RL Jr.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by the Z-track method [J].Nursing,2005,35(7):24.

[4] 陈莉红,秦国柱.两种鼠神经生长因子溶媒肌内注射的疼痛比较[J].中国临床护理,2011,5(3):192-193.

[5] 杨妍,滕小萍,杨宝勤.应用注意力转移法降低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13(5):115-116.

[6] 孙静怡,张卫健.Z型肌肉注射辅以中药外敷防治注射部位硬结效果观察[J].河南中医,2014,34(3):568-569.

梁艳(1985-),女,浙江台州,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郭君怡,E-mail:gjy3479@163.com

R472.9,R473.74

B

10.16821/j.cnki.hsjx.2017.07.026

2016-08-29)

猜你喜欢

径路肌肉注射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应用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传导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与临床应用(9)
——房室结双径路的少见电生理表现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