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务员培训探索与思考

2017-04-25李海燕谷安霞

继续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需求街道乡镇

李海燕+谷安霞

摘 要:经济社会转型期间,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新形势下,乡镇(街道)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客观要求加强乡镇(街道)队伍建设,向教育培训要素质成为乡镇(街道)的首选,而如何使教育培训行之有效则成为高校(培训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根据2015年东营市乡镇(街道)参培情况对其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探讨了高校(培训机构)如何采取对乡镇(街道)干部进行有效培训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乡镇(街道);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乡镇街道干部是党的政策的基层执行者,是党加强同城乡居民群众联系的直接实践者。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关系到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因此,做好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关系到干部队伍整体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乡镇强,则郡县制;郡县治,则天下安”,乡镇是“宏观之末、微观之首”,乡镇这一级连接着党群干群关系,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上级政府对乡镇(街道)干部有新的要求、广大群众对他们有新的期待,为满足这种要求和期待,全面提高乡镇(街道)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最好的最直接的有效途径就是对他们进行培训。

一、东营市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一)整体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在乡镇(街道)一级,干部队伍成分较为宽泛,有近40%的是公益岗位、大学生村官、临时工、三支一扶等非体制内人员,既有选调生、公务员,又有参照公务员管理条例的事业编制人员,还有不带编制的临时工,队伍的广泛性就决定了素质的参差不齐。虽然近些年来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一般都有了大专及以上学历,但绝大多数学历都属在职攻读,难以保证质量。而其他选调、挂职的相对高学历者往往是把乡镇(街道)当成了事业的一块跳板,因而乡镇(街道)往往难以留住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

对2015年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加培训的乡镇(街道)干部做抽样调查:在758名学员中,43.8%的学历水平在本科以下,本科53.6%是通过在职取得的学历。

(二)年轻后备力量不足

乡镇(街道)干部队伍一直趋于老化,虽然当前政府在积极调整干部结构,引进了相当一批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干部,但老、中、青比例仍然失调,引进的青年干部缺乏实践的基层工作经验,所以真正具有领导能力的青年干部普遍不多。

(三)部分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待改进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基层工作的重点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有些干部对如何发展经济、如何更好服务群众思路不清,有的干部宗旨观念淡薄,不愿意扑下身子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同时,在乡镇(街道)一级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往往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大多数干部自参加工作起,就没有外出培训过;干部队伍比较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因此也就相对缺乏对工作全局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乡镇(街道)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不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既不利于党的思想建設,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更新不够、思想僵化

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乡镇(街道)的体制建设也发生了变化——乡镇(街道)由管理逐步走向了服务,乡镇(街道)干部的角色也由领导者转向了服务者。但是绝大多数乡镇(街道)干部都没有看到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的初衷,更没有从心里认识到这种需要思考的深层次变化。许多干部在日常决策中仍以管理者自居,观点陈旧,方法生搬硬套,缺乏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服务意识,造成了乡镇(街道)改革仍然没有落到实处的现状。

二、乡镇(街道)干部培训对策

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乡镇(街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情形势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乡镇(街道)干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帮助乡镇(街道)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培训,帮助乡镇(街道)干部提高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加强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加强道德品行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引导乡镇(街道)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目的的针对性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乡镇(街道)基层干部知识、能力的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既充分考虑干部的共性要求,又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干部的个性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

根据培训目的,培训类型大致可按内容划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类、科学文化素质类、业务素质类等;按时间划分为长期班与短训班;按层级可划分为干部培训与员工培训、任职培训和职工轮训。作为培训人员,可深入研究某个参培乡镇(街道)干部的成长规律及其特殊性,根据参培乡镇(街道)所呈现出的差别化、个性化,结合其培训目的需求和类型,再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开展的专题专项培训班。

根据2015年~2016年乡镇(街道)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加培训的调查显示,当前乡镇(街道)干部所急需的专题专项培训除了思想政治素质类的当前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类的新闻宣传、文化建设等;除了业务素质类的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合作社运作等,还包括能力素质类的舆情信息、应急处置、社会治理等。在培训时间上,由于乡镇(街道)干部工作的繁琐性,主要是短期培训。在培训层级方面,乡镇(街道)的培训对象涉及较广,凡在岗人员,不论是公务员、选调生,还是大学生村官、临时工、三支一扶等非体制内人员,上至科级管理干部,下至最基层工作人员都可能参加培训,也有参加培训教育的需求。

(二)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实效性

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政治思想性,又要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培训内容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手段。

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当前乡镇(街道)工作形势及时代性,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一是开发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的课程,不仅讲授全国、全省的情况,更多讲授本市、本县的情况。二是增强讲授内容的及时性、前沿性、前瞻性,不仅传授经验,更要分析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是增加适合乡镇(街道)干部口味和需求的鲜活经验、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三)增加教学新手段、新方法的灵活性、生动性

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与乡镇(街道)干部之间的对话、交流和沟通,开展互动式教学、增加发言互动的时间和机会。充分运用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等形式,加强有关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水平;通过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增加生动形象的图片、声像资料,提高参培人员的课堂时效性。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基层干部实际的新的教育培训方法,如组织调训与干部选学结合、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结合、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结合、挂职培训和行动学习等等。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丰富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创新培训方式为积累,强化乡镇(街道)干部在参培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效率,真正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关于完善公务员培训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J].社科纵横, 2008(4).

[2]梁凯.浅谈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

猜你喜欢

需求街道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热闹的街道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热闹的街道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