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外部条件研究

2017-04-25

当代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强国国际贸易文化产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中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外部条件研究

杨帆,李一文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与贸易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与水平,成为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之一。而为应对新的贸易发展趋势,我国政府提出了“贸易强国”战略,这一战略对于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提升自身优势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国际政治环境”“国际经济与新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化浪潮”与“世界经济大环境”四个基本点出发,分析我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外部条件,从不同的视角出发看待我国贸易强国梦的实现之路。

外部条件;贸易强国梦

贸易强国已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研究中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外部条件,可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促使“贸易强国梦”早日实现。

一、国际政治条件

大视角下的国际和平与政治稳定对于国际贸易有着极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于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体系成立初期,各国需要通过掠夺资源,发动战争转移国内经济矛盾或发展本国产业,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及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够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好的生长土壤。

从1949-1973年国际贸易从600亿美元增加到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同期世界工业生产增长率5.2%,也超过了国际贸易历史上增长最迅速时期的水平。期间虽然经历了美苏冷战、世界经济危机等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事件,但在1990以后,国际贸易再次进入迅速发展期,起伏增长率维持在4-10%,并始终高于4%的世界经济增长率。

在当今国际贸易体系下,各主要资本国需要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其提供能源、劳动力、市场等满足其资本扩大化所必须的条件。而发展中国家则需要通过吸收资本与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升自身国家发展水平。而要满足这二者之间的基本平衡,和平与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与各国的相对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一个基本前提。

各国对于发展本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进入21世纪,虽然仍存在局部战争,但各主要贸易国自二战后总体上一直维持在相对和平的状态,并且可以预见的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就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

二、科技条件

第四次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升级及所带来的推动力是中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强大外部科技条件。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由于其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核心技术革命特点,平台经济、企业的网络化、扁平化等新趋势的发展以及分享经济、移动经济等新的产业形态也将不断涌现。这就与我国政府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战略等新战略目标方针不谋而合。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就需要提升本国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条中的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第四次工业革命恰好能够从外部给予我国制造业新的动力,传统行业能够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提升附加值;新能源、3D打印、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则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自身优势与发展战略,定能通过本次革命牢牢抓住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先机,使其成为我国“贸易强国梦”实现道路上的巨大推动力。

三、文化条件

世界对中国文化的青睐是推动我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外部文化条件。

在2015年公布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中,通过对10个主要发达国家青年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外国青年群体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知意愿,59.0%的青年对于中国文化旅游产品等文化产品具有相当兴趣。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约3/4的经济体在4.0%~6.5%之间。其中,美国最高,达11.3%,韩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均超过6%,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南非和中国台湾则分别达到5.4%、5.2%、4.9%、4.1%和2.9%。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能够在消耗较少资源的情况下获取较大的产值与利益,能够帮助国内产业在世界产业格局上占据制高点的地位,并且对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具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因此,我国利用目前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广泛,持续性的关注来发展本国文化产业的战略势在必行。对于国际资本而言,中国文化席卷全球的背后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中国政府针对文化产业的多项政策以及文化的进一步开放程度促使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十分好的预估,这直接导致了国外投资者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额的进一步提升。可以预见,这一外部条件将会从外部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注入更多发展动力与资金,促使我国的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并从文化产业逐步延伸到其他领域,从而使得我国产业发展与转型更加全面化,并能够增加各国与我国的贸易意愿,提升我国文化实力与国家形象,为我国“贸易强国梦”的实现增添新的筹码。

四、经济条件

近年国际经济环境的回暖与新区域贸易体系的成立等为中国“贸易强国梦”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经济条件。自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与贸易逐步经历了一个从低谷中走出的过程,如图1所示。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受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及市场开拓、全球化分工进一步加深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贸易额及总GDP的增长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急速恶化,2008--2009年两年间全球GDP与贸易额不仅低于平均水准,甚至在2009年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这给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图1

随着各国的经济调整与应对危机政策的相继实施,2010年以后各国开始走出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经济逐渐呈现回暖的趋势,如表1所示。

随着诸如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与好转,世界贸易格局将呈现出稳定与发展的态势。我国的外部需求环境将会不断改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经济的稳定以及后续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将扩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使得国内消费需求在保持刚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而发展中国家同样会采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手段从而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这对于目前处于亚洲经济发展“龙头”地位的中国来说,意味着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需空间潜力十分巨大,这也是我国“贸易强国梦”实现的有利外部基础条件。

从总体价格水平分析,我国的总体价格水平仍旧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这就有利于我国在对外进口原材料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时能够拥有较低的进口成本,推动我国基础工业以及高新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

除去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区域性的贸易结构变化与改善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其投入“一带一路”的建设来提高我国内陆区域开放水平则能够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实现平衡发展,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格局。无论是世界经济的回暖带来的外需市场还是区域合作的加深,都是我国实现“贸易强国梦”的有利驱动条件。我国“贸易强国梦”的提出与实现是有着一定的外部经济基础以及未来愿景的,并为其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表1

五、结论

我国“贸易强国梦”的提出与实现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机遇,我国在此时提出贸易强国的战略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不仅是我国“贸易强国梦”的实现之路,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大好机遇与我国国家振兴与崛起的新篇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于丹: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报告[Z].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2015.

[3]赵雨薇:探析“亚投行”与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

[4]WorldTradeOrganization:WroldTradeReport2015[Z]. Geneva,2015.

(责任编辑:胡冬梅)

2016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世界贸易强国梦的实现路径与现实抉择——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分析视野,编号:湘教通〔2016〕283号727。

猜你喜欢

强国国际贸易文化产业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