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羽、诸葛亮、曹操

2017-04-24小阅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蜀汉关羽三国演义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依据的材料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及南朝裴松之的注解;二是有关三国时期的稗史佚事、野史笔记;三是民间丰富的口头创作。在此基础上,罗贯中精心剪裁融合,创作出了鸿篇巨制、引人入胜《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甚至成为某些类型人物的代名词。

按照以往惯例,开篇应该先给大家分享一段“原文节选”的,不过,这次就免了吧!因为《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实在太多了,在此强烈建议大家去阅读原著。本期,小阅想跟同学们简单聊一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即曹操、诸葛亮、关羽这三个典型艺术形象。

义士·圣人——关羽

关羽忠义智勇兼备,“绝伦逸群”,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 关羽与刘、张结义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对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

关羽被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

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

他蔑视陆逊,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損失。

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关羽是一位真实的英雄。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

有句话说,“话三国,必先说诸葛”,足可见诸葛亮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蜀国丞相兼军师,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常自比管仲、乐毅,自号“卧龙先生”。

他智慧超群,《隆中对》是天才的战略家出山的宣言。赤壁之战、借东风、木牛流马……都是他超凡智慧的显现。他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后又夺得汉中。他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造诣。

他是蜀汉的两朝元老,一片忠心,鞠躬尽瘁,直至最后令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

诸葛亮在割据一方的政权中大权独揽十余年,但既不敛财,也不谋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兴复汉室为任。他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 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

他大公无私,生活朴素。甚至在临死前,他还吩咐下葬时挖一个洞,只要棺木能放进去便够,自己则只须穿平常的服装,不须其他配葬物。

他的死不仅为蜀汉政权敲响了丧钟,更使很读者潸然泪下,哀叹英雄壮志未酬。

乱世奸雄——曹操

历史上曹操既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杰出的诗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典型的奸臣形象出现的。

曹操小时候不务正业,又不满叔父管束,于是就用欺诈的手段挑拨父亲和叔叔的关系,这充分说明他天生狡猾,善于阴谋。

他奉行的人生准则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逃亡期间因恐惧猜忌,杀了吕伯奢一家。

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暗中害己,他精心编造了一个“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的话,曹操又自导自演了一场梦中杀人的好戏,再看看他醒后的表演,“佯惊问”、“痛哭,命厚葬之。”其猜忌、狠毒、阴险可见一斑。

权奸巧诈也是曹操的鲜明特点。曹操一直很器重关羽,一直想将关羽招入麾下,但是关羽对刘备忠心不二。为了争取关羽,曹操百般示好、关怀备至。然而关羽最后还是“挂印封金”单骑寻兄而去。

但此刻曹操仍然拒绝幕士们 “追而杀之,以绝后患”的建议,仍旧对关羽表示尊敬、依恋,赠路费,赠征袍。

其实他这样做不仅仅是做给关羽看的,更是做给天下人看。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方得离去,可见曹操对关羽是真心放行还是假意做作。

曹操既有狡猾奸诈小人的一面,又有英雄盖世的一面。《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是被作者赋予了特定性格、注入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具有非凡的政治家的风度,是一位极具“权奸巧诈”和“胆智才略”的政治家形象,读起来饶有韵味。

猜你喜欢

蜀汉关羽三国演义
华容道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三国演义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三国演义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国演义
关羽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