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先贤名臣的家训家风

2017-04-24郭君铭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曾氏子孙范仲淹

郭君铭

家族训诫与家风传承,是中国社会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社会而言,家训家风是凝心聚力、价值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家族而言,家训家风是延续家运、防范衰败的有效保障;对个人而言,家训家风是安身立命、修德润身的人文底蕴。学习研究古圣先贤的生活智慧与家训家风,借鉴其中精华,有助于提升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对领导干部涵养官德、带动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中国源远流长的家教传统

传统中国社会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是社会架构中的基本组织。中国历代先民都极为重视对家族事业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治家经验,有重视家庭教育的悠久传统。

在《易经》中,就有早期家规与家风的记述,《易·家人》卦爻辞中体现的男女分工、居安思危、崇敬祖先、善待家奴等思想,勾画出了中国古代家庭治理的基本原则。传说的三皇五帝,都非常重视对子孙的教导训诫,不接受训导、不能通过长辈考察的后代是不能被传以大位的。作为政治文件汇编的《尚书》中,保留有大量上古帝王的家训思想。《康誥》篇中,周武王告诫弟弟康叔不可违背父考遗范,要“明德谨罚”。《酒诰》篇同样借兄长之口,告诫弟弟要重视民风教化,避免诸臣和百工酗酒损德。《召诰》《无逸》和《立政》篇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诲与训诫,《梓材》和《君奭》篇记载的是同辈兄弟之间的训导之语。在家国一体的上古时期,这些统治集团内部的规劝和告诫,都属家族治理经验的传承,可以视为家训的前身,他们倡导的德行规范和精神内涵与后世的家风一脉相承。

春秋时期的孔子很重视家庭教育,《论语》中记载了他在庭间对孔鲤的训问,后世称父教为“庭训”即源于此。孔子编订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历来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必读之书。孔门后人中曾子杀猪、言传身教,孟母三迁、断杼诫子等事例,成为后世家教的经典范例。检索先秦典籍,《左传》《国语》《战国策》中有大量的家教家训记载。两汉三国时期,家教家训已蔚然成风,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诸葛亮《诫子书》中“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等格言在后世流传不绝。家教、教训、家学、家戒、家声、门法、门风等概念频繁出现于此时期的各种文本中,家教家训的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到南北朝隋唐时期,家教家训日臻完善,出现了《颜氏家训》《帝范》等著名家训。被称为“中国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出自北齐学者颜之推,颜之推在家训中讲解修身、治家、处世、为学之道,告诫后人要进学修德、力戒空疏。《颜氏家训》备受后人推崇,被视为垂训子孙的典范。颜师古、颜杲卿、颜真卿等颜氏后人在操守、才学和事功上的显赫成就,印证了此书在教育子孙后代方面的价值。《帝范》成书于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撰写并赐予太子李治,书中既讲经天纬地的统御之术,也用大量篇幅论述为政者的个人修养。此书是帝王家训的代表之作,对后世统治者影响颇深。

二、清廉节俭之德在家风中的凸显

自古家训家风多以保持家族兴旺为追求,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聚财兴业、趋利避害的金科玉律,而那些高居庙堂的仕宦先贤不以兴家致富为鹄的,反对聚敛、力倡清廉的家训家风,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朝廷尽职尽责,还以此为家训教育子孙。范氏家训强调清心洁行、廉洁奉公,范仲淹本人也身体力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其一,清廉自持。据《宋史》记载,范仲淹“操守淳正,不与世沉浮”,显达之后也以廉洁自守。他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谢绝下属为他筹集的路费,卖掉自己的马匹回老家接母亲。他不但自己为官清廉,对家人要求也十分严格。范仲淹告诫族中子弟:“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在给子孙留下的《家训百字铭》中,范仲淹要求子孙“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其二,节俭戒奢。范仲淹一生节俭,做官几十年间,未增加一名仆役。由于奔波各地任职,长期居无定所,他到死也没有置办一处宅第。范仲淹不仅自己清俭一生,而且要求子孙要学会“忍穷”,甘于清贫。范仲淹对自己节俭近苛,但乐善好施,他把自己的大半俸禄及所得赏赐都用来接济别人。范仲淹倡导建立的“义庄”,帮助无数族人摆脱了穷苦,而他自己一生贫困,以致最后“殓无新衣”,真正做到了清清白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仲淹家族世世代代人才辈出,近千年来一直兴盛不衰,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包拯以清廉刚正著称于世,其清正之风有深厚的家风根基。包氏家族耕读传家,包氏家风以忠孝为本,尤其突出廉洁。包拯的家训对后世影响甚大,所谓“孝肃遗风,世耕世读,克振家声”。包拯家风家训的核心体现在忠、孝、廉。其一,以严谨为本。包拯少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一世清誉奠定了根基。包拯自幼端重规矩,注重礼节,以严谨恭正著称。朱熹与弟子探讨“交际之道”时,曾讲述包公在“僧舍”读书时拒绝富翁宴请的故事,称道包公“立己接人之严”,并盛赞包氏家教之严。其二,以廉洁立身。有鉴于当时吏治之弊,包拯十分强调廉洁的重要。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给后世子孙立了一条严格家训:后世子孙为官者,如有贪赃枉法,则开除族籍,不准再回包家,死后也不准葬入包家祖坟。他还请工匠把这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以垂照后世。

北宋名臣司马光一生著述颇丰,仅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16种457卷之多。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除《资治通鉴》外,当属《家范》。《家范》广泛收集了治家实例,系统阐述了家庭伦理、治家原则和修身处世之道,是历代推崇的家教范本。司马光视家风为世风之基,为了使纯正家风延续后世,他严格教育自己的子孙们。其一,反对奢靡陋习。在家书《勉谕儿辈》中,司马光痛斥讲排场、摆阔气的颓弊风俗,批评那些为了酬宾会友“常数月营聚”的做法,他感叹:“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要求子弟们切不可沾染这些陋习。其二,提倡节俭美德。司马光反复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指出:“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他还进一步语重心长地说:“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奢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不管君子小人,都要节俭寡欲。其三,警惕奢侈之祸。为了告诫子孙不可骄奢淫逸,司马光大量列举史事以为镜鉴:西晋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准豪奢冠于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要保持家道不衰,就要吸取这些教训,远离奢逸。

三、堪称仕宦家教楷模的曾氏家风

有“晚清第一名臣”之称的曾国藩辉煌一生,于学问和事功皆有建树,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立德、立功、立言兼备者,甚至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能有如此成就,得益于曾氏良好家风的滋养;终其一生,曾国藩也致力于家风的传承与光大,他在家事经营与家风塑造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勤俭上进的曾氏祖辈,摸索创立了一套严谨的家规并逐渐形成家风。曾国藩把祖上家风总结概括为八句口訣:“书蔬猪鱼,考宝早扫,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书,说的是要勤于读书;蔬,是要自耕苗圃,栽花种菜;猪,指开圈养猪;鱼,指开塘养鱼。之所以要把耕种养殖这些琐事郑重列入家风,曾国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养鱼养猪、种蔬植竹,既能继承祖上勤劳的传统,同时也使居住环境展现出一股生气、旺气,给家人以劳动生活的动力。考,指敬奉祖先,及时祭祀;宝,是说对邻里亲朋要友善相待,所谓“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早,说的是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扫,说的是洒扫庭除,保持环境整洁。“书蔬猪鱼,考宝早扫”,这八点看似琐碎,如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常说常行”,则能保证家庭和睦、家族兴旺。“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指的是应该远离的六种人:看风水的、算命的、医生、和尚、巫道,还有做客赖着不走的人。只有疏远这些人,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烦恼。曾国藩不仅以祖上家风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教育子侄,防止他们好逸恶劳,染上纨绔习气。

在继承先祖家风的基础上,曾国藩还总结自己阅历,结合时代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传统的仕宦家训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一,强调耕读、不重仕宦。传统仕宦家训往往多于强调进德,而疏于重视“治生”。曾国藩虽鼓励子弟博取功名,但更强调以耕读为本,“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这种价值取向,显然融入了他自己对官场陋弊的洞达。曾氏后人遵循其训导,潜心学业、钻研技术者居多,而为官经商者极少。其二,反对迷信,经世致用。曾国藩要求子弟们励志勉学,但坚决拒斥地、命、僧巫、祈祷等迷信之事。他还鼓励族人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他称赞办洋务为“中国自强之本”,要求儿子学习天文数学,这在科学不甚昌明的时代显得更为可贵。其三,事无巨细,不厌其详。区别于以往家训多从宏阔处着眼,曾国藩教子全从细致处入手。从读书、作文、家事、军务,到穿着、饮食、用度、娱乐等等,他无不仔细过问、耐心教诲。他要求儿子每次写信都要“详陈一切,不可草率”,对后辈的请教,他都详细解答。正是这种认真、务实的精神,保证了曾氏家训的落实与教育的成功。

百余年来,曾国藩家族后裔中人才辈出,涌现出成功人士240多位,其中包括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学者、科学家和高级干部,而没出一个纨绔子弟,成为近代名家望族,原因当归于曾氏家风。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责编 / 吴耀明)

猜你喜欢

曾氏子孙范仲淹
范仲淹画粥苦读
但问何以遗子孙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First Man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
子孙怎样,你的家族便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