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园长在园本课程方案编制中的关注点

2017-04-24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傅萸

早期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园本园长资源

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 傅萸

浅谈园长在园本课程方案编制中的关注点

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 傅萸

一、做好课程顶层设计

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园长如果重视课程顶层设计,可以在原有课程蓝本与幼儿现有经验之间架设一个沟通的桥梁,更好地实现课程蓝本在幼儿园层面的适宜性转化,真正适合幼儿发展需要,使课程“落地”“接地气”。那么,园本课程的顶层设计到底设计什么?应该怎么来设计呢?

1.规划幼儿园课程愿景。课程愿景规划包括确定幼儿园培养目标、课程核心素养及办园定位等。课程因为人的培养而存在,为此园长首先要确定的是培养目标,目标的确定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办园历史、特色来进行,阐述一般都是用健康活泼、文明乐群、乐于创新等词汇。核心素养是对培养目标的细化,园长需要根据国家的课程要求,兼顾地方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的思考,使培养目标更具内涵。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后,办园定位也便清晰了。幼儿园课程愿景规划直接影响园本课程的建设,因此不能忽视而且要定位准确。

2.优化幼儿园课程结构。园长在充分理解课程指导思想和理念的基础上,要对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教育任务、内容、手段、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这三组要素进行深入思考,合理处理好影响课程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课程结构更合理。

二、诊断现有课程

幼儿园必须定期对原有课程进行诊断,为此园长要经常带领教师通过对课程文本的审阅及幼儿园现有课程的现场审视,全面剖析幼儿园现有课程的适宜性,进一步明确本园课程建设的方向。

课程诊断的主体是多元的,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即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组长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其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组长与教师之间多以非正式的谈话以及定期的年级组审议进行;教师与幼儿之间则是通过教师对于课程实施与效果的反思以及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进行;教师和家长之间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定期的书面评价量表反馈进行;教师与专家之间通过定期的专家来园观摩活动、现场审议进行。诊断中的课程评价主要围绕课程是否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否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否为幼儿创造多种感官体验的条件,是否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等方面来进行。具体可分为:课程目标,包括目标的价值恰当性、适切度、可操作性、均衡性。课程设计,包括课程体系与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恰当性、课程组织的逻辑性、课程设置的承受性。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教辅资源(教材选择和玩教具配置)、园外资源(家庭资源和地方资源)。课程效果,包括教师的发展、幼儿的发展。

三、编制课程方案

园长在组织编制具体课程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引领教师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编写方案时重点要考虑的是目标下的内容取舍。活动内容的开发和创新,在于活动是否能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是否能引发幼儿操作、探究和体验,是否能与幼儿已有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不在于名称的新奇及材料的花哨。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儿童在活动中的发现。例如:教师们以往开展“虫儿大世界”主题活动时,更多地注重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关于各种昆虫的知识,在偶然的一次远足捕虫活动中,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大自然中的昆虫更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在与真实的昆虫“打交道”后,幼儿认识了昆虫,知道了辨别各种昆虫的方法。在徒手无法捕捉昆虫的问题情境中,课程中原有的“认识捕虫工具”变为“幼儿制作捕虫工具”,一次捕虫活动演变成几种活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被融入了课程的重新审议及编制,使课程进一步成为儿童的课程。

2.关注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的课程关注的不仅是幼儿目前学到的知识,更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也就是要充分考虑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程方案编制的过程中,把知识呈现给儿童或简单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目的之所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注重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给予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的支持,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习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品质是课程方案编制所要考虑的。教师的作用并不是要使儿童的学习变得更容易或更平坦,而是要使问题变得更复杂与更广泛,以刺激儿童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发展。

另外,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是课程方案编制需传递的一种文化理念。例如,在“虫儿大世界”主题活动中,幼儿因捕到昆虫而欣喜,这种成就感引发了幼儿进一步观察的兴趣,为幼儿带来了即时发展。同时,我们也鼓励、肯定幼儿观察完毕后把昆虫放回自然的做法。作为园长要时刻提醒教师在关注知识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在关注幼儿现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关注其长远发展。

3.关注幼儿学习经验获得的系统性。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帮助幼儿掌握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同化点来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促使幼儿运用新的认知结构来完成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使幼儿智慧生长。因此,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儿童的兴趣与发展,还需要关注课程结构本身。在这个统整过程中,园长需要进行正确的决策,以保证课程本身逻辑关系的合理性。

4.关注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幼儿园的课程是动态的,是基于本园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的。因此,在编制课程方案时园长要提醒教师不能简单凭经验来判断,而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以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

一是对幼儿现状的分析。幼儿的学习是一种经验性的学习,所以课程实施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学习品质等诸多因素。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此一定要对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估。

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供稿

二是对资源利用的分析。每一个幼儿园都有它独特的课程资源,包括人力的和物力的资源,信息的资源,等等。这些资源实际上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对于资源的梳理和利用是园本课程建设的起点和方向。例如,可将幼儿园所处的社区资源(公园、特色建筑等)融入幼儿园课程;可将一些有特长的家长资源进行吸纳。

当然对资源的利用除了开发,还要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形成幼儿园自身的知识库。知识库中包括课程的各类实物资源、社会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形成内容科学、管理有序、应用有效的幼儿园课程知识库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一个长远保证。

三是对教师能力的分析。课程实施的核心是教师。教师的观念、观察能力、课程设计及组织能力等会影响课程实施。因此,幼儿园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教师现有的能力水平。对于分别拥有大量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两所不同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应有所不同。

课程管理是一个重新设计、重新编制和重新评价的过程。它需要园长通过规划发展、营造文化、专业引领、优化管理等手段来引发幼儿园每个人的学习与思考,从而明白课程更加关注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课程不仅是教师编写形成的一种教材式的东西,同时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创造,等等。同时,指导教师用这些正确的理念不断对现有课程进行改造、创新,让幼儿园课程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园长资源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忍不住想打扰你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