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思考

2017-04-22刘蕊于淼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专业学位

刘蕊+于淼

摘 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在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专业学位项目更应求同存异,着力发掘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采取完善教育体系、强化实践训练、拓展合作平台三位一体的新路径,为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并取得优异的成果。

关键词: 专业学位 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三位一体

1.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国力明显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知识和信息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共同引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首先,在科技创新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与努力,我国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在数量上呈几何级数增加,但知识成果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转化率并不高,所以科技创新和创业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培养大量高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其次,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愈发增多,专业学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不仅在知识储备上要优于其他群体,为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学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就极具现实意义[1]。专业学位毕业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通过在校对管理经验的梳理和再造,比其他毕业生拥有更好的创业优势。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实现在2020年前步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提供了基础,国家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正在不断营造健康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出台更多优惠的创业政策。这正为创业者提供了生存的沃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政府、教育部门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极大的帮助,更为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专业学位响应国家的号召,顺应时代的潮流,贯彻政府的方针,着力开展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外部资源,突出专业学位办学特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意义

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活动萌发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屆大学生创业竞赛。紧接着,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也参与其中,并将一年一届的传统延续下来。这些竞赛活动实际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更加直观的身体力行的创业教育形式,通过竞赛、创业意识及创业企业家思想的传承,使创业的精神根植于参赛者的心底,从创业竞赛中孵化出一批新型年轻的企业更是一种直接的成果。如今,创业大赛已成为学校从传统课堂向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兴课堂转移的重要一环。英国在这方面的特点是通过政府实施计划推动创业教育,大力扶持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于1981年开始实施“小工程公司”、“企业创办计划”等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措施,帮助创业者积累资金,提高企业成功率。21世纪初,英国政府拨款给剑桥大学,促使其与MTI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2005年,英国政府开展了一项中学生创业计划,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3]。在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如日本、韩国已经有目的地将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普通教育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模式、团队协同及品德素养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据调查研究,中国在2002年的创业活动指数为12.3%,排名第9位,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排名逐渐上升,说明中国正处于创业的活跃发展期。但在中国创业企业中的横向比较会发现,在创业浪潮中生存下来的企业仅占60%,低于全球范围内的创业活动的平均水平。中国95%的创业活动中没有创新开发新市场的能力。调查研究还发现,在中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远低于同期欧美大学生,大约占毕业生的1%。综上所述,中国当下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深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教育体系,积极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能力,为国家创新型发展提供储备人才。此外,本文以某大学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进行研究,阐述了符合该院管理学科背景前提下,发展多层次多选择的教育方式,在整体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又为创新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由“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发展关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3.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模式

3.1完善教育体系

3.1.1创新课程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业学位项目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方向,并制定了一系列成套的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模式上,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将其划分为四个重要的阶段。针对创业的每一个阶段所需要掌握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构建课程模块。形成了面向创新创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课程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对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将来的实践操作。

3.1.2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课程讲座

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创新创业的理念,除了开展一系列理论教学工作以外,还邀请了校内的教授及校外知名企业的高管们举办各种各样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讲座。通过这些创业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及经验分享,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书面的了解,同时使同学们具有初步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能力,熟悉一个企业是如何从无到有的流程,并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科学的创业价值观,以适应于国家发展,充满激情地投身于创业实践中。在直接创业过程中,让学生不再畏惧创业,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希望与激情。

3.1.3师资队伍的建设优化

为了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学院邀请了一些教授和企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导师一般都是学校或者企业里德高资重的人士,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典范。导师的榜样作用、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未来的行为处事方式,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凝聚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从而避免学生在创业中走弯路。

3.2加强实践训练

3.2.1抓竞赛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推动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在充分利用项目培养人才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员参加各类大型比赛,如管理案例大赛、GMC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创新创业商业策划大赛等一系列竞赛项目。竞赛活动的多样化、多选择有助于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学位学员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为创新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2.2抓团队

团队,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合起来的一个团体,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代表全部优秀的个体,学院不仅重视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加强创新创业团队的培养。学校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自组建的基础上,发挥资源调配、人才调控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整合团队,新增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该院专业学位学员已创办多家注册公司,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

3.2.3促实践

专业学位学员在学院的正确指导推进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取得明显成效。为了更好地锻炼学员,学院设置了创新整合实践环节。同时创新整合实践团队,除了学员与学术老师,还加入了企业导师。让企业导师一起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整合实践能力。通过自主动手了解并参与企业项目的研究,切实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

3.3拓展合作平台

3.3.1政府项目支持

各级政府是政策的制定部门,在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扮演着倡导者和扶持者的重要角色,高效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实践离不开政府的沟通协同作用,并相当程度地依赖于政府的政策、资金及社会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努力。通过与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合作,为学员创业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保障。除此之外,还与多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作,举办多场创新创业路演,提升企业与项目的软实力。

3.3.2企业合作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为学生就业服务,同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为宗旨,企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希望企业进驻学校更好、更直观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企业也希望能进驻大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企业的宣传效应,而且能在实践过程中发掘优秀的潜在人才,有利于企业人才引进的可持续发展。该院与多家企业建立学员实习基地关系,不定期地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和科技竞赛项目,在校内举办多项企业赛事并获企业大力支持,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企业,通过企业现场实习,在实践中观察并深化对企业的认识。

3.3.3高校联培支持

为更好地与其他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接轨,共享共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让年轻人创新创业思想有实践的机会,该院与国内多个著名高校及专业学位联盟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让学生得到充分与外界接触和锻炼的机会。

4.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多模式多选择的实施,体现了教育部人才培養的重要决策的正确性。基层院系更应该顺势而为、探索创新、求同存异、抓住机遇,做好创业基地的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整合优化资源管理、网络信息交流互通、国际交流合作深化等制度的完善[5]。大力推进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学位自主创业的工作,落实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2014,33(5).

[2]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6.

[3]张大权.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

[4]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2.

[5]王豪杰.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2012(04).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西部理工科院校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