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有山有水有故事的村庄

2017-04-22吴渭明

绿色中国·B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埠头石角徐氏

吴渭明

大多数古老的村庄,都有一些传说,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角村不仅有传奇的故事,更有秀美的山、灵气的水。从村文化礼堂走出来,石角村村党支部书记张炎林就拉开了话匣。石角村距龙游县城12公里,四面环山,坐北朝南,周围山峦如城郭,故原名石墩村,因当地方言“墩”与角同音,后称为石角。石角村始建于唐朝,不仅有久远的历史,还有穿村而过、两岸风光旖旎的灵山江,环绕着村庄,在这里有赏不完的美景,说不完的故事。

灵山江畔,繁忙的石角古埠

古村落多以水为中心,石角村亦如此。龙南山区的灵山江从溪口一泻直下,古时在这数十公里的灵山江上有四个重要的古埠头,石角便是其中之一。

张炎林介绍,石角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集水路、陆路为一体的交通要塞,在肩挑马驮的年代,石角是衢州通往遂昌、松阳、丽水南山古道的一个重要接点,水路有从溪口下来的灵山江。古时的灵山江是一条十分繁忙的航道,温州的盐,松阳、遂昌的茶叶、笋、纸,都由“松阳担”从南山古道挑至石角,然后通过航运到杭州等地。江山、常山一带的石灰等通过南山古道挑到石角埠头,然后通过船逆流而上运至遂昌、松阳。张炎林说,古时灵山江石角段有处大圆石,称石角斗,舵手称之为“龙珠”。当时有“过了石角斗,铜钿金银算到手”的说法,因为过了石角斗,水势开始平缓,可以到埠头吃饭,休息。据说,那时一天经石角埠头的船筏有200多艘。上了埠头以后,就是现在徐家祠堂南边上一带,当年店铺林立,有山货店、茶室、客栈。当年,曾流传“夜照万盏灯”的美谈,即使在夜间,江面上仍白帆点点,船上的灯火随船漂浮移动着。

斗转星移,南山古道和石角古埠头己经凐没在历史的尘埃里,再没有人挑着货担走在古道上,也没有了不绝于途的松阳担,灵山江上也失去了“夕照卸山竞泛舟”的景象,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沉寂了下来,甚至连记载着历史,见证着石角古埠辉煌的石角斗文革期间也被“破四舊”卖掉了,前些年村里想方设法要赎回那根石柱,去了买方衢化那边,结果被告知早已转卖给东阳。为失去历史的记忆,村民悔恨万分,幸好,南山古道和灵山石角古埠头的辉煌早己镌刻在村民心中,并已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石角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近些年,村里修复了古埠,在此开展竹筏漂流,已重现古埠头昔日的繁忙景象。

草鞋岭,昔日炮火纷飞的古战场

从衢江区全旺镇进入石角村有一条公路叫全石线,昔日的南山古道,路的南面有一座山,谓之“将军帽山”,北面的山岗叫“笔架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V”字型的关口,此关叫西龙关。西龙关是南山古道的最高处,往两边走都是下坡,因此这里也叫草鞋岭。

关于草鞋岭有个传说,相传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有一个犯人出逃,有一天他做了个梦,说在此建造一座庙宇可免遭灾难。照着托梦他去做了,果真这一座庙宇,香火很旺。可好景不长,后被一落魄秀才上报朝廷,朱无璋即派大将去捉拿,是日,好好的天气却突布乌云,并狂风大作,庙宇的门窗纷纷掉落。和尚预感不妙,迅即往草鞋岭方向逃串。大将追至草鞋岭,突然山洪暴发,见和尚已过江,且桥已冲走,后悔慢了一步,气得用力一跺脚,脚上的草鞋落在地上,草鞋岭由此而得名。

草鞋岭处于交通要道,且地势险要,是一个战略要地,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康熙13年,耿靖忠乱衢三年,西龙关战事不断。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率部四过西龙关,与清军在此多次激战。1942年和1944年,国民党部队在此阻击日军,1949年5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16军挺进西龙关,揭开解放龙游的序幕。因此,昔日的石角曾是一处古战场,至今在草鞋岭一带仍能看到当年抗战时期留下的战壕。

古老的石角,角角落落都是故事

行走在石角的弄塘、路边、溪旁,每每都会听到一些传说。故事,或刻在石碑上,或写进族谱里,更多的是深深铭记在村民的心目中。这些传说和故事善良向上,激励着石角人,并世代传颂着,传承着,久而久之,有的也成为石角人的古训和家风。

在石角村,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已不多,其中徐家祠堂最具有代表性,古宗祠是古村灵魂的所在,气势恢宏,令走入之人心生敬畏。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建筑,名叫处恭堂,占地300多平方米,白墙黑瓦,砖雕、木雕形象栩栩如生。正门上瓦檐雕木,祠堂里的几根木桩需要两人合抱。建筑既是一段历史,也是一段故事,几百年来,徐氏一族在此祭祀祖先,传道授业,商议大事,是徐氏一族的精神家园。

在石角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山峰,叫状元峰。传说山峰下有一座古墓,宋朝时本村青年刘章考中状元,古墓的主人是刘章的先祖,从此,该山峰取名状元峰。几百年来,石角村承传先祖的遗风,勤思善学,村里出了三名博士生,全村有40多人从事教育工作,还有一批远近闻名的制作古琴、雕琢根艺的名师名匠。这座状元峰和村里的状元桥成为石角在外游子牵挂的乡愁,激发石角在外游子勤奋向上的不竭动力。

在草鞋岭下有一座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文革时期被毁,后重建。宫内供奉有道家始祖许真君、财神爷、观世音,韦弥等神佛的塑像。

在石角村灵山江上游的周家自然村,还有一处宰相墓,墓的主人是宋朝“南渡名宰”余端礼。余端礼(1135?1201),字处恭,龙游溪口镇冷水村人。他心系民众疾苦,积极主张抗金,辅孝宗、光宗、宁宗三朝颇有成就,以“南渡名宰”载入史册。宰相墓为县级文保单位。

在石角村保存下来最为宝贵的还是《徐氏家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石角这片交通便利,航运业发达的热土,曾吸引着四方的先民,他们在此留下来做生意,开发山林,耕作田地,繁衍生息,建造起了许多砖木结构的微派建筑。据统计,现在石角村有各种姓氏达110种,其中不乏撤、苟、虞、闵等 少有的姓氏。

在石角村众多的家族中,最大的为徐氏,据《徐氏家谱》记载,徐氏元至正年间迁入,现在的石角徐氏为宋代抗金大将军徐徽言的后裔。《徐氏家谱》记载了石角村的世事变迁,人文故事,历史传承,其中有手绘地图,透过它,石角村的布局一览无余。还有徐氏家训十条:一曰孝父母、二曰和兄弟、三曰谨男女、四曰教子孙、五曰序长幼、六曰别夫妇、七曰亲宗族、八曰安生理、九曰明义利、十曰急公赋。几百年来,石角村民遵从祖训,尽管姓氏众多,同祖不同宗,但大家和携共处,相懦以沫,乡风纯朴,敦诗书,尚礼仪,勤劳朴实,勤俭守分,村风、学风很好,其中不乏成大器者,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石角影响颇为深远。

猜你喜欢

埠头石角徐氏
我的“打工”日记
故乡的埠头
难逃的凶手
远去的河埠头(散文)
我迟到了
奇怪的时间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