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西藏景区导游词英译原则和方法研究

2017-04-22韩立钊弋睿仙

文教资料 2017年1期
关键词:翻译原则导游词翻译方法

韩立钊+弋睿仙

摘 要: 翻译目的论对应用文本的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结合西藏景区导游词翻译实例,探索导游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西藏景区导游词英译时,应遵循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原则和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多种翻译方法,提高译文质量,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目的论 西藏景区 导游词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1.引言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其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1971年,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从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1]9,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础。1978年,汉斯·威密尔(Hans J. Vermeer)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观的束缚,提出了翻译行为的目的性[2]81,即目的论: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他把源语言文本仅仅当作信息提供者,而翻译的目的就是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望和交际的需求[1]11-12。随后,曼塔利(Justa Holz-M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又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曼塔利重点研究了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1]13;诺德把“忠诚原则”引入功能主义模式,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3]61,她指出译者只是目标文化的文本撰写者,而翻译是要实现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的[1]21,这个交际意图是译者务必忠诚的。

翻译目的论所倡导的三个原则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都从属于目的原则;当发生冲突时,以目的原则为准。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使翻译的标准多元化,赋予了译者更大的决策权,对翻译实践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

导游词作为一种独特的应用文体,除具有引导游客鉴赏、传播文化知识和陶冶游客情操的功能外,在对外宣传中还承载了独特的跨文化交际功能。中英文导游词的差异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差异,而且表现在内在思想甚至意识形态等文化方面的差异,在导游词的英译中如果不考虑这些差异,而只片面强调语言层面上的对等和忠实,就必然会妨碍导游词英译跨文化交际功能的顺利实现。

本研究将翻译目的论应用于西藏景区导游词英译的实践研究,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和探索导游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立足于西藏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旅游文化知识介绍的导游词,客观地向海外游客展示我国西藏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期构建我国西藏自治区和藏民族在海外游客心目中的真实文化形象。

2.西藏景区导游词英译原则

2.1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原则

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民族智慧的结晶,涉及藏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生活、习俗与地理环境等,构成了景点导游词的主要内容。从游客角度来看,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进藏旅游的是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西藏景点景区导游词的翻译理应以传播藏族传统文化为原则,突出西藏特色。从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西藏的旅游宣传也应该彰显藏族传统文化,其景点景区导游词翻译应该尽量保留藏民族的特色,介绍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凸显导游词的异域风情,有利于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基于这两点,西藏景区导游词的翻译应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导向。

2.2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

导游词的呼唤功能是招来游客、激发旅游兴趣、引发情感共鸣,因此,导游词翻译理所当然应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感受[4]119,就是要迎合目的语游客的口味,在正确忠实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突出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译文优势,增强感染力和劝诱效果。

在西藏景区导游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综合考虑目的语游客不同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及其对藏族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合理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技巧,选用符合目的語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翻译出目的语游客能听懂看懂的导游词,一方面唤起目的语游客的兴趣和共鸣,使其获取景区相关的人文、地理、传统、环境等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促进西藏景区旅游事业的兴旺和繁荣。

3.西藏景区导游词英译方法

导游词具有感染和劝诱的社会功能,其语言和形式必然受到旅游目的地特定文化的制约,导游词翻译的目的是让外国游客看懂,继而激发其旅游兴趣。因此,在导游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迁就目的语的形式规范和行文惯例,采用音译加解释、直译加注、删繁就简、灵活调整等方法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语言障碍,使得导游词译文更具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3.1音译加解释

西藏景点导游词中会涉及一些反映西藏文化的词汇,翻译时既要使外国游客明白,又要尽可能地保留西藏风情,那么可以采取音译加解释的方法。此处的音译并非用汉语拼音代替,而是采用国外较为常用的简便藏语拼法,易于英文发音。比如,例1中的“雪顿节”音译为“Shoton”,括号中加注释说明“雪顿节”其实也称“酸奶节”;例2中的“切玛”音译为“Chima”,括号中注释说明“切玛”实际上是藏历新年时藏民用酥油伴糌粑等装满的升型木器,表示吉祥如意,便于外国游客理解。

例1.每年藏历八月人们都要过雪顿节,这是哲蚌寺最热闹的时候。

The Shoton (Yogurt festival),held every year in the eighth month in Tibetan calendar,is the most hilarious occasion of the Drepung Monastery.

例2.藏族人开始准备新年所需的食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颜色绚丽的切玛和供奉。

Tibetans start to prepare the needed goods for the new year, among which the colorful Chima (Auspicious container with a mixture of rTsam-pa and butter) and some offering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3.2 直译加注解

西藏景点导游词翻译也可采用直译,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适当加注解,既凸显西藏特色,符合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原则,又考虑到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符合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西藏旅游的一大特色就是寺庙旅游,寺庙旅游是西藏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介绍中经常会遇到藏历第几饶迥某某年的表达,翻译时若只是直译,固然没有错,但是外国游客几乎无人弄得清楚到底是公元多少年,因此必须加注。比如,例3中的“藏历第八饶迥(火兔年)”译为“in the fire-rabit year of the eighth sixty-year circle on Tibetan calender(1447 A.D.)”,采用文内加注,更加清楚。此外,“黄教”直译为“Yellow Sect”,在括号中说明是“格鲁派”(the Gelug Sect ),更便于对西藏了解较少的外国游客理解。再如,例4中提到的“西藏和平解放后”,若仅仅直译为“After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虽然没有错,但是若加上和平解放的具体的年份1959年则更清楚。

例3.扎什伦布寺于藏历第八饶迥(火兔年)由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创建,是黄教四大寺院之一。

As one of the Four Yellow Sect(the Gelug Sect )Monasteries, Tashilhunpo Monastery was built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irst Dalai Lama dGe-vdun-grub-pa in the fire-rabit year of the eighth sixty-year circle on Tibetan calender(1447 A.D.).

例4. 西藏和平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对西藏寺庙的保护工作,中央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拨出巨款维修寺庙。

After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of Tibet in 1951,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monasteries in Tibet, which received financial grants for monastery renovation fro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as well as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3.3 删繁就简、灵活调整

删繁就简、灵活调整主要是针对句子结构的,汉语语言结构与英语截然不同,前者重意合,后者重形合。所有导游词翻译,一般都会涉及句子结构的重新整合,以求符合英语语法习惯和句式结构要求,增强译文可读性,体现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

例5.布达拉宫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高115.7米,东西长360多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The Potala Palace covers an aera of 360,000 square meters with its main portion rising115.7meters and over 360 meters long from the east part to the west. As a magnificent complex of palace, castle, funeral stupa and temple, the Potala Palace consists of the Red palace in the middle and the White palace as the wings.

例5中原文只有一句话,翻译时可将原句从中间断开,变成两个英语句子,前句重现有关布达拉宫的一些数据,后句主要说明布达拉宫的建筑构成。原句中“红白相间”就是指的白宫和红宫,译文已经译出“the Red palace in the middle and the White palace as the wings”,那么就可略去“红白相间”,避免重复;“群楼重叠”就是指布达拉宫的各种建筑,译文已经出现“a magnificent complex of palace, castle, funeral stupa and temple”,同理可略去不译。

例6.罗布林卡是西藏规模最大、营造最美、最具特色的集园林与宫殿建筑为一体的大型宫廷式园林,院内古树苍天、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掩映。

As a typical Tibetan royal garden, Norbulingka is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exquisitely constructed complex of palace and garden in Tibet with ancient trees, beautiful flowers,winding paths as well as Tibetan architectures.

例6中原句的突出特點就是四字格的采用,结构工整,通顺流畅,表达力强,但是英语中并无此类结构,翻译时只能灵活处理,适当增删,酌情合并,所以译文采用“with”一词将“古树苍天、花团锦簇、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掩映”所指景致“ancient trees, beautiful flowers,winding paths as well as Tibetan architectures”一一相连,采用英语导游词的白描手法,将景色逐一呈现于游客面前。

4. 结语

旅游文本的翻译是应用文本翻译的重要部分之一,其翻译质量影响着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业的宣传效果,因此一直以来受到翻译界的关注。青藏铁路的顺利开通,使得西藏旅游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更应注重提高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为西藏文化的有效传播奠定基础。本文仅就西藏景点导游词翻译略举几例,以目的论为指导探讨导游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翻译西藏景点资料时,应采用以藏族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原则和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突出传递西藏文化的重要性和使命,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可接受性,采用多种方法,从选词到构句灵活处理,避免翻译错误,达到积极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Nord,C.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王建斌.泰山北斗一代通儒——缅怀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创始人汉斯·费梅尔教授[J].中国翻译,2010(3):80-83.

[3]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翻译功能理论[J].外国语,2005(1):60-65.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翻译原则导游词翻译方法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黄山导游词
颐和园导游词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学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