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万万没想到》看网络剧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影响

2017-04-22王维依

艺术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受众艺术文化

网络剧,或称网络自制剧,是指由视频网站自制或与制作团队合作,为网络终端量身打造的剧集。2009年,中国第一部网络剧《Mr.雷》问世,其后几年内网络剧迅猛发展。2015年全网新播出的网络剧总数达到8000集,这一规模已经接近中国电视荧屏一年电视剧的播出量。数量增长的同时,网络剧的点击率和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出现了《万万没想到》《太子妃升职记》等现象级网络剧。

本文探讨的网络剧指的是原生于网络新媒体的剧集,不包括在网络平台上播出的电视剧、舞台剧等。因为艺术的媒介决定了创作理念和艺术特质,只有为网络平台量身打造的剧集,才具有独立于电视剧的特征与影响。

按照叙事方式和艺术特征,网络可剧分为“网络迷你剧”和“网络剧情剧”两类。“网络迷你剧”的代表包括《万万没想到》《届丝男士》《报告老板》等,通常篇幅较短,没有固定主线,由真人剧形式的“段子”组成。“网络剧情剧”的代表包括《太子妃升职记》《匆匆那年》《盗墓笔记》等,在篇幅、情节、制作方面更接近电视剧,但与电视剧相比尺度更大,主题更吸引年轻受众。

《万万没想到》是万合天宜与优酷共同出品的网络自制系列迷你剧,2014年8月开播以来屡破收视纪录,上线期间优酷视频评分达到9.4,高居电视剧类榜首。2014年,《万万没想到》获得第五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金鹏奖“最佳网络短片”和“最佳系列短片”奖。截止到2016年6月,《万万没想到》第一季(共15集)的播放量已达到8.78亿,第二季(共16集)播放量9.15亿,第三季(共6集)播放量2.14亿。本文以《万万没想到》为例,对网络剧艺术特征和社会影响试做分析。

一、网络剧发展的社会背景

网络剧的飞速发展受益于经济、政策、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推动。经济发展是网络文化乃至文化整体发展的先决条件,商业利益更是网络剧生产的直接驱动。在政策方面,随着著作权法的修订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出台,国家对互联网版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版权节目的互联网播放成本迅速上升,自制节目于是成为了视频网站实现低成本、差异化竞争的必然选择。在技术方面,数字技术与终端设备的普及增加了网络文化的受众,网络文化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达5.04亿,全体网民中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91.8%。

从文化角度来看,网络剧的兴起离不开网络亚文化的发展。借用北京大学高丙中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的划分理论,今日中国社会文化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其中主文化包括权力背景的主导文化、糅合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主体、以及主流文化(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文化)。亚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本质属性是“风格化微抵抗”,与主导文化间存在持续性的张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网络亚文化与主文化既互相借鉴,也存在极端化发展的倾向。以整合性、教化性、强制性为特点的主导文化在一些领域存在“失语”现象,在主题和风格上存在较强的说教意味和乌托邦色彩。原生于新媒体的网络文化则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呈现出去中心、无深度、多元化、过度娱乐的特点。

二、网络剧的功能与社会责任

(一)网剧的受众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民整体的54%,19岁以下的网民占整体的24.1%,高中及中专以下学历占网民整体的80.3%,初中及以下学历占51.1%(见图1、图2)。由此可见,中国网民具有年龄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特点。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视频网民的年齡分布与学历分布与整体网民差异不大,30岁以下的视频网民占整体的62%,高中及中专以下学历的视频网民占整体的74.5%。

网络视频又可以按视频内容细分为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综艺节目、新闻节目等,2013年优酷指数显示,网络剧、美剧、微电影等视频节目更受到24岁以下的90后的欢迎(见图3)。

从以上行业报告及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网民占中国网民的大多数,而网络剧是最受青少年欢迎的网络视频节目,因此在分析网络剧的功能和社会责任时,必须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作为受众主体。

(三)网络剧的功能

由于网络剧的生产和运营以企业为主体,部分人认为,网络剧就是一种工业产品,本质属性是商业属性。也有人片面解读国家文化政策,提出文艺作品要由市场评价,鼓吹收视率决定论,认为只要观众喜欢看就是好节目,为资本的逐利本质提供理论支持。

其实网络剧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其功能远远不止于迎合,特别是在受众以青少年为主的情况下,更要考虑其引导和教育功能。传播学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分析大众传播功能时,提出四功能说,即雷达、控制、教育和娱乐功能。不仅政府主导的主流文化应承担引领和教化的职能,任何文艺作品都要考虑其社会影响、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导向。

三、《万万没想到》的艺术特征

(一)后现代艺术特征

后现代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是以无深度、无中心、无根据、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作品来反映时代变化的某个方面。后现代艺术的典型叙事方法是“拼贴”与“戏仿”,通过将经典元素改写并编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对传统文化、主流价值的解构和反叛。

《万万没想到》大量使用了“拼贴”和“戏仿”的手法,如第一季第四集中主人公王大锤接到将《甄嬛传》改编为游戏的策划任务,将流行的电视剧《甄嬛传》、电子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连连看”等素材拼贴在一起,让观众在对熟悉的内容产生认同感的同时感到新奇和创意。

《万万没想到》的大多数剧集没有集中的主题,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具有明显的后现代特征。如第一季第五集,唐僧和孙悟空为了完成八十一难最后一难,挟持了一个小妖,逼迫小妖绑架唐僧,结果在假装绑架现场时唐僧被孙悟空无意中勒死。故事没有任何中心思想,以“无厘头”风格达到解构经典、推翻神像的目的。

(二)网络亚文化艺术特征

网络的转播方式决定了网络亚文化交互性的艺术特征。网络迷你剧的创作者本身就是网络受众,他们将网上流传的“段子”整合成视频,更将网民认同的观念加以解码再编码,反向输出给网民,进一步强化他们原本的观念。另一方面,网络迷你剧通常采用周播制,边录边播,在播出后可以及时收集受众的意见,并通过点击率、转发次数、网页评价等大数据在后续的制作中进行调整。创作者与受众深度互动的模式体现出明显的交互性审美内涵。

以《万万没想到》为例,剧集中不断收录热点新闻、网络热词、网络段子,将这些信息重新编码嵌入故事内容和台词中,不了解网络文化的人无法完成解码,而了解有关背景的观众能从解码过程中获得一种优越感和归属感,这就是交互性。如第一季第一集片头旁白:“本集由韩国宇航局赞助播出——看看还有什么是我们的思密达”,讽刺当时韩国将他国文化成果注册为本国文化遗产的事件。

(三)喜剧的艺术特征

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影视作品的娱乐功能越来越认同,观众追求观赏过程中片刻的放松和快乐,来暂时忘却真实生活中的疲惫和无奈。不管何种题材的网络剧,都或多或少体现出幽默、恶搞和喜剧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幽默表现为将创伤作为快乐的机会,表现为自我解嘲。《万万没想到》第一季中,主人公向拖欠工资的老板讨薪,却被老板不断戏弄,主人公的心里状态是“想想老板除了不发工资之外还是挺好的”,体现子一种自嘲的心态。

惡搞表现为对经典作品或社会现象的歪曲和破坏。《万万没想到》中戏仿选秀节目,将选手表演之低劣和导师煽情之生硬夸张到极致,甚至最后将没有生命的人捧为明星,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喜剧表现为事物本质与表象的错位。《万万没想到》中戏仿言情剧,保洁小妹与富二代恋爱时称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却在剧集最后嫁给集团总裁成为主人公的继母。既影射了现实生活中表里不一的典型形象,也表达了对物质社会中爱情理想的质疑。

以上这些幽默、恶搞和喜剧元素具有共同的艺术价值,即通过对反面形象、反面现象的夸张演绎,激发受众对丑的厌恶,同时产生道德优越感。

(四)真实的艺术特征

在背负着教化使命的电视剧中,往往侧重表现主人公道德优越性,忽略了对人的本能和矛盾心理的刻画,与真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而网络剧由于条框较少,并以贴合受众心理为制作原则,常常大胆表现出人性本能的、利己的一面,反而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万万没想到》中常用画外音表现主人公的真实想法,或将主人公的内心戏具象为一段表演。例如该剧的经典的台词:“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升职加薪,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剧中将主人公王大锤对美女同事的龌龊念头、对拖欠工资的老板的恨之入骨、对掌握权力和财富的热切渴望都不加修饰地表现出来。虽然剧情离奇,穿越古今,但王大锤对现实的无奈,对自我的嘲讽,对未来的幻想却真实反映了每个生活重压下现代人的心理状态,揭露了现代秩序下人格面具背后的真实自我,引起了草根阶层的强烈共鸣。

四、《万万没想到》类型化网络剧的负面影响

(一)快乐成瘾

以《万万没想到》为代表的网络迷你剧最大的卖点在于“搞笑”。不仅是网络剧,当下的电影电视、娱乐节目、文学作品无不呈现出过度娱乐的倾向。“大众文化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图景被一种简约的快乐经济所替代,形成了一种傻乐主义的文化样式。”“狂欢化”的表达使受众沉浸在颠覆带来的快乐中而淡化了真正的颠覆动力。

(二)拟态环境

网络剧,特别是网络迷你剧往往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社会阴暗面和反面人物典型。这一方面由于网络剧较为宽松的审查口径,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剧对观众“批判、宣泄、解压”心理需求的迎合。这种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在真实环境之外建立起一个“拟态环境”,将部分真实当作全部真实呈现出来,容易对受众,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误导,使其产生愤世嫉俗的心态和消极悲观的情绪。

(三)景观社会

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认为,随着商业化的深入,当今社会具有越来越直观的景观化倾向,对于社会现实和事物本质的信息以影像形式进行传播,而大众停留于表象无意探究本质与原因。在景观社会当中,人们成为游客,满足于从旁观者的角度打量社会。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剧也是在制造景观,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娱乐化处理,使受众在观看时沉迷于新奇的表达、开怀的大笑和智力的优越感,而真实的生活却淡化在人们的视线中。

五、网络剧的发展建议

(一)保持网络文化本色

网络剧要发展,首先需要保持网络文化本色,实现差异化发展,否则不能适应已经到来的“多屏时代”“融媒时代”。虽然关于网络文化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网络文化泛娱乐化、无深度、庸俗媚俗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但网络剧必须遵循网络媒介传播规律,实现交互性艺术特征,才能保持其独立的艺术属性,才能被受众认可。

(二)铸造“无厘头”外衣下的“正能量”内核

英国哲学家雷蒙德,威廉斯在《漫长的革命》中归纳出文化的三层含义,理想定义是“绝对的、普遍的价值”,即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文献的定义是“思想性、想象性作品”,即我们所说的“文学艺术”;社会的定义是“生活方式”。文化产品,作为价值观在生活方式中的投射,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也是文化的直接载体。

对于网络剧来说,价值观是内核,是内容,表现方式是外衣,是形式。一味迎合受众对感官刺激的需求而忽视对价值观的打磨只能生产出垃圾产品。只有将正面的能量、健康的价值、高级的审美注入贴近生活的故事、制作精良的剧集、技术先进的传播渠道中去,才有可能产生经典作品。

(三)大力发展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是指批评者依托文艺价值体系,对文艺作品进行思想审视和艺术评判。在商业化背景下,当今的文艺批评呈现出两种趋势,一种是利益共同体催生出的披着文艺批评外衣的商业宣传,一种是过度理论化、艰深晦涩的学术型文艺评论,难以被生产者和受众接受。

对于网络剧,不能把去粗取精的任务完全交给监管部门,政府权力过度干涉文化生产与当代文化多元价值观的特征本身相违背,必然难以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因此,审视作品思想价值、评判作品审美趣味、引导大众健康观赏、促进供给水平不断提高的任务就应该由文艺批评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综上所述,以《万万没想到》为代表的网络剧是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产物,其后现代性、交互性、反叛性、真实性的艺术价值符合网络时代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需求,赢得了大量的观众和关注。但考虑到网络剧受众群体低龄化、低受教育程度的特点,网络剧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注意避免过度娱乐、扭曲现实、价值观模糊的消极影响。通过生产者、监管者、文艺批评者共同的努力,在保持网络媒介传播优势的同时,打造正能量内核。

王维依: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在职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受众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