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烟曲霉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7-04-22姜金花王海燕张衍水许福春

医学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肝移植护理

姜金花+王海燕+张衍水+许福春

摘要:本文总结了肝移植术后烟曲霉菌感染的易感的因素及其护理的措施,为护理人员提供了相关的护理依据,从而减少术后烟曲霉菌的感染率,从而提高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

关键词:肝移植;烟曲霉菌感染;护理

终末期肝病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肝移植术。但患者术前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营养情况差、免疫力低下、移植手术复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因素,均会导致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肌,据统计,患者的感染率约为54.0%~83.0%[1],给患者的预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尤以烟曲霉菌感染患者的预后更加不理想。烟曲霉菌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细菌,主要侵犯患者肺部并播散,最常见播散的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2015年12月本院器官移植中心的1例原位肝移植受者于手术后15 d出现了烟曲霉菌感染,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3个月康复出院,且预后良好,生存至今。本文对该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内容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终末期肝病于2015年12月10日于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8000 ml。术后密切监护及常规肝移植术后治疗,患者病情一度稳定。后呼吸困难、氧合下降、反复高热,脓毒性休克及MODS(循环、呼吸、血液、泌尿、中枢)明显,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胸片、肺部CT检查结果,经多次细菌学检查明确真菌感染,为烟曲霉菌感染。立即改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停用免疫抑制剂,应用2%碳酸氢钠溶液给予口腔护理,实施保护性隔离,加强营养支持,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经上述治疗护理后,患者90 d后康复出院,至今生存良好。

2 烟曲霉菌感染的原因分析

2.1患者年龄偏大,原发疾病重,机体抵抗力差 患者肝硬化多年,门静脉高压,终末期肝病,右肝功能基本不存在,体质偏瘦,术前存在营养功能不良。既往做过胆囊切除及胆管切开引流手术,体质较差。

2.2免疫抑制剂与激素治疗 患者行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会出现排斥移植肝的现象。为了抑制机体的排斥反应,患者需常规行免疫抑制剂与激素治疗,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抑制,抵抗力下降,增加了烟曲霉菌的感染的感染机会。

2.3广谱抗生素治疗 行肝移植手术治疗的患者大多为终未期肝病。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应用大量的光谱抗生素治疗,且应用时间较长,造成菌群失调,真菌感染机会增加。

2.4血小板减少 患者术中出血较多,约8000 ml,血小板最低至14×109/L,检验科多次报危急值。血小板在抗烟曲霉菌感染中起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烟曲霉菌丝能够造成血管破坏,从而引发血栓以及出血性梗死。而血小板在抗烟曲霉菌感染中起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血小板接触烟曲霉菌丝后能被迅速激活,直接破坏菌丝的细胞壁,并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机体防御功能[2]。因此,血小板減少可作为曲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2.5其他因素 手术室及病室环境被污染。ICU以及普通病房环境监测真菌浓度结果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真菌感染,并且病房温度和相对湿度与空气中的真菌浓度呈正相关。医疗与护理各项操作的频繁进行,均是导致烟曲霉菌感染机会增加的因素。

3 治疗

确定烟曲霉菌感染后停用全部免疫抑制剂,密切监测肝功,警惕出现发热、畏寒、全身不适、转氨酶升高等急性排斥反应,此患者停药过程中未发生排斥反应。应用抗真菌药物,先使用卡泊芬净静滴,效果不佳,后改为两性霉素B单独输入,不与其它药物混合,序贯性口服伏立康唑。用药期间观察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以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干燥,加强换药,并观察切口处有无分泌物,若有则记录分泌物的颜色、气味、性质及量,并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换下的敷料集中处理。患者全身脓毒血症,给予CRRT治疗共10次,以清除体内的炎性介质,采用CVVH模式,效果明显。

4 护理

4.1保护性隔离的实施 将患者转入单人病房,严格限制探视次数;室温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60%~70%;病房内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d以上,持续时间30 min/次;定时开窗通风,2次/d,30 min/次;监护仪、血压计袖、听诊器等屋内物品包括地面用1∶1000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d,定期做好屋内空气、物品的监测采样;患者使用的被服压力蒸汽灭菌,保持干燥,及时更换。病室内有单独洗手间,专人护理。

4.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所有人员应严格洗手,穿隔离衣,戴好帽子与口罩后再进入病房。在进行各项医疗与护理操作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留置导管期间,做好皮肤与导管连接处的护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消毒与处理,避免病原菌侵入人体引起感染。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拔出有创管路,减少感染的机会,拔管时常规送细菌学培养。

4.3做好病情观察 曲霉菌感染常常累及肺与多个器官,其中多器官系统性的曲霉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同时也是隐匿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发展趋势[3]。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及血象变化;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从而了解患者肝功的状况。

4.4加强呼吸道管理 患者由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给予经口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床头至少抬高30°,及时倾倒呼吸机冷凝水,呼吸机管路每7 d更换1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利用呼吸机的雾化装置,利用射流原理形成雾滴进入气道,稀释痰液,解除痉挛,3次/d,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有利于痰液的引出[4]。患者逐渐脱离呼吸机的治疗,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之后患者咳痰有力。

4.5做好出院指导 对患者出院后的饮食、用药、复查、自我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鼓励患者少食多餐,清淡、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饮食,嘱患者严格按照规定服药,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坚持全程规律定量治疗。定期到医院复查胸片、CT,了解生化指标,从而调整用药剂量。

5 小结

肝脏移植术后烟曲霉菌感染通常是致命的,治疗往往比较棘手。护理人员应提高对烟曲霉菌感染的认识,医护密切配合,做好无菌操作,术前做好肠道准备,给予口服抗生素及清洁灌肠[5]。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护性隔离,制定整体化、系统性的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案,实施全面且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方案,加速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文俊. Mincle在大鼠角膜上皮抗烟曲霉菌感染固有免疫阶段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3.

[2]陈先华,郝飞.肝移植患者易感烟曲霉菌的致病因素及防御策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178-180.

[3]钟林,彭志海,周新,等.肝移植后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17-18.

[4]杨扬,张英才.肝癌肝移植未来方向的思考[J].器官移植,2016(1).

[5]刘影.慢阻肺急发期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4):130-131.

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肝移植护理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肝移植术后患者的健康之路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