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探究

2017-04-22麦明娜

医学信息 2017年7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麦明娜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产后出血危險因素,同时采取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一共有2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没有采取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研究组采取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出血危险因素给予分析研究,同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的效果。结果 临床结果显示,胎盘粘连或者植入(r=2.682)、产道裂伤(r=45.702)、第三产程延长(r=20.326)、第一产程异常(r=15.813),上述四项因素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输RBC以及输PL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采取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进行筛选,能够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临床操作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

晚期产后出血指的是分娩24 h以后,在产褥期以内出现的子宫大量出血,大部分出现在产后7~14 d。产后出血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母婴死亡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证实,在国内产后出血是最近几年一直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因素,尤其是在落后边远地区这一情况更加明显。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因为测量以及收集出血的主观因素相对比较大,所以,实际发病率更高。在我国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最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为了能够减少产后出血以及死亡率,初期预测产后出血已经成为临床相关人员热烈讨论的话题。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产妇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其身心状况也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同时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以及规范有所改变,临床研究人员也在寻找一个更加有效的手段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测[1]。本文笔者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一共有21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一共有21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8例。当中,研究组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22.1±3.4)岁;孕周为37~41 w,平均为(38.2±1.9)w;对照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年龄(22.6±4.2)岁。孕周为38~42 w,平均为(39.4±2.1)w。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①研究组产妇通过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给予产前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对照组对产妇没有采取高危因素评分系统给予评估,只是采取常规措施给予产前筛选检查,对发生的异常情况给予常规处理;②选取本文试验当中只第一产程异常的患者,根据出现的先后顺序,每3例患者为1组,在适宜的时候采取不同剂量的宫缩剂,剂量一共分为三个阶梯浓度,分别为5×10-3、5×10-2以及5×10-1U/mL。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发生率、输RBC发生率以及输PLT发生率给予记录和对比[2]。

1.4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评分系统预测产后出血的情况分析 临床结果显示,胎盘粘连或者植入(r=2.682)、产道裂伤(r=45.702)、第三产程延长(r=20.326)、第一产程异常(r=15.813),上述四项因素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服用药物依从性相关因素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输RBC以及输PL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分娩出来以后24 h出血量在500ml以上的患者,80%产妇出现在分娩以后2 h以内,其是分娩期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另外,产后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贫血以及失血性休克,如果失血过多则会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状的轻重程度根据失血量、有无贫血以及速度等有密切关系。短期当中大出血会马上引发休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休克初期因为机体当中的代偿机制,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指标也许在正常范围以内,然而这个时候仍然需要给予密切监测,对风险因素给予有效识别,对出血量给予全面评估,进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然而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引发患者死亡,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3]。

本文试验结果显示,临床结果显示,胎盘粘连或者植入(r=2.682)、产道裂伤(r=45.702)、第三产程延长(r=20.326)、第一产程异常(r=15.813),上述四项因素都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患者的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输RBC以及输PL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表明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在胎盘分娩出来之前做好相关预防工作,明确掌握宫缩素应用时间,进而使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使母婴生命安全得到保证[4],与此同时,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输血小板以及输红细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则表明这个评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对产后出血的判断以及预知较为可靠,能够协助对也许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采取相对应的预防以及治疗措施,进而将其风险降至到最低,相关报道结果相一致[5]。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采取高危因素评分系统进行筛选,能够使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临床操作简便,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余俊,冯玲,胡月,等.药物控制多胎妊娠产妇剖宫分娩产后出血的回顾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4):477-480.

[2]任为.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防治机制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625-626.

[3]Gan C,Zou Y,Wu S,et al.The influence of medical abortion compared with surgical abortion on subsequent pregnancy outco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aecology&Obstetrics the Official Organ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aecology&Obstetrics,2008,101(3):231-8.

[4]颜建英,黄科华,刘青闽,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 30(10), 791-792.

[5]陈红霞.不同缩宫药物预防及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8):108-109.编辑/王海静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