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阅读价值取向的引领

2017-04-22马志响

师道 2017年4期
关键词:奇遇木偶儿童

马志响

经典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讲述了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老木偶匠杰佩托把一块木头雕塑成能哭会笑的木偶匹诺曹,小木偶随即开始了他的冒险。这个曾经任性、撒谎、懒惰、不爱学习、经不住诱惑的“坏孩子”经过种种磨难,并在磨难中接受了教训,他终于长大了,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变成一个诚实、勤劳、勇敢、好学的好孩子了。故事通过木偶的一系列曲折、离奇的经历,教育孩子要抵御種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

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却有偏差:《木偶奇遇记》(设为二年级课外必读书目)这本书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写主人公匹诺曹的犯错经历,只是在最后一个章节才写到他的转变。学生很容易了解到他贪玩,经不住诱惑,轻信他人等种种缺点,于是很多孩子就认为匹诺曹是个爱撒谎、贪玩、经不住诱惑、不爱学习,而且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人,因此而不喜欢匹诺曹。很多孩子只关注到匹诺曹的缺点,没有注意到他的优点,如他的善良、聪明,他的有情有义等。他们看不到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形象,对于匹诺曹从木偶到真正男孩转变的意义,孩子往往是理解不到的。

基于儿童的知识积累、年龄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或蜻蜓点水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有些感性、片面、零碎,只关注点,不关注面,只关注局部不关注整体,不会用审视的目光观察人物,不会探究人物形象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所以儿童阅读需要教和学。儿童需要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儿童视角的阅读引领。

儿童视角要求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儿童的世界,要体察儿童的情感和内心需要,教学更要从儿童的兴趣、喜好、需求出发,尊重儿童的体验,要站在儿童的角度,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指导阅读。

一、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所谓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指基于学生喜好、贴近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如做游戏、讲故事、情境表演等,是学生应用语言、内化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理解文本内容、走进人物内心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得言、得意、得法。

(一)故事引导

师:大家都很喜欢《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吧,都初读了吧?那这节课,大家最想和老师交流什么呢?

生1:交流书里的人物,如匹诺曹、小灯芯、吃火人、杰佩托、小仙女、小蟋蟀等。

生2:我最想交流书中的几次惊险的奇遇。

生3:交流匹诺曹撒谎后鼻子变长了。

……

师:奇遇就发生在书中的一系列人物之间,那我们的匹诺曹和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奇遇呢?今天,我们就来尽情地交流。在交流“奇遇”之前,我们先看一幅图,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吃火人和匹诺曹亲热的图片(图一)。

生:看到了吃火人、匹诺曹、花衣小丑。

师:图上的吃火人笑眯眯的,而匹诺曹正在 ?

生:亲吻着他。

师:可据我所知,这木偶班班主一开始是准备用火来烧他的呀?为什么又放了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师生认真倾听,适时评价。

……

师生交流。

生:班主被感动了。

师:他被匹诺曹的什么感动了?

生:勇敢

师:是呀,当时匹诺曹可勇敢啦!

还记得匹诺曹当时是怎么说的吗?谁想当一回匹诺曹来读一读?(读出匹诺曹的内心情感)

生感情饱满地朗读。

师出示:匹诺曹大叫一声,站了起来,扔掉头上的面包心帽子说:“那么,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了。来吧,守卫先生们!把我捆起来扔到火里去,不能让我的好朋友,我真正的朋友,花衣小丑替我去死,这是不公平的!”

追问:如果你是木偶班班主,听了匹诺曹这么说后会认为匹诺曹怎么样呀?(除了勇敢,还会觉得匹诺曹怎样?)

生1:对朋友很好

生2:讲义气。

师:对,这叫有情有义,豪气冲天!事实上,这木偶班班主也和同学们想法一样,这才放了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情感是不能下命令的。”在课堂伊始,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看图讲一讲匹诺曹在木偶班班主那儿的奇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被释放”进行思考,由此就能体会到他之所以被放是他善良、勇敢、正直得到的回报。比如,他为花衣小丑求情并愿意替他去死,善良勇敢,对朋友有情有义。这样深入走进故事,学生就会明白其实他虽然常常犯错,有很多缺点,内心深处仍然是个好孩子。最终,在许多人的帮助下成为了爱学习、有责任心、关爱他人的好孩子。其实撒谎、贪玩,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经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只要我们逐步克服,始终善良、感恩,都会慢慢变成一个好孩子,这就是成长。孩子们认可了匹诺曹,也就认可了自己。我想,这即是这本书的初衷。这也就是恰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感悟的。孩子的理解就像一棵新苗,有的需要扶正,有的只需要提供阳光、空气和水分,需要尊重和爱来呵护,智慧和汗水来灌溉。

(二)情境表演

小学中低年级的儿童的学习方式更多地依赖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尚在发育之中,因此他们对故事人物的全方位理解需要借助“情境”这一过渡地带,使知识镶嵌在生动的情境之中。

教师以文本内容为基础,通过多媒体创设出图文并茂的背景音像画面,加上学生身临其境、声情并茂的角色表演,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和理解热情,减缓了理解的坡度,学生在表演中进行角色体验、角色感悟和角色认同,更加立体丰满地理解人物品质。

师:看下面系列图片(图二),说说匹诺曹他在哪里?

生1:图1:他被吊在树上;图2:他被叼在狗的嘴里。

师:图3:他究竟在哪里?好奇怪?这可是一只毛驴呀?

生2:他被变成了毛驴淹在水里。

师:图4他又在哪里?

生3:他在鲨鱼的嘴里。

师:刚刚,大家一下子就发现了匹诺曹在哪,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够让这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变成一幕幕精彩、好看的立体动画片。

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可以先看看書上是怎么说的,然后在小组里尝试着用自己的话练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把这一幕演出来。

小组合作练习后展示。师巡视指导并适时参与。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小组都迫不及待地想和老师分享他们惊险的一幕,这样吧,我们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个代表来交流。

师:第一幅图,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展示,老师适时配乐,营造场景气氛。

生读演前教师的引导:第一幅图 (他被谁吊在树上?狐狸和猫为什么吊他?他们又会怎样地来诱骗他呢?被吊在树上的匹诺曹当时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最终他得救了吗?)

第二幅图(这个浑身是面粉的匹诺曹,究竟遭遇了什么?这狗是救他还是吃他?如果是救,狗又为什么救了他?)

第三幅图(这匹诺曹为什么会变成了一头驴子呢?沉入大海又是怎么一回事,最终得救了吗?)

第四幅图(匹诺曹和爸爸在鲨鱼腹中喜相逢,他们会如何从鲨鱼的肚中逃出来呢?)此幅图可以师生合演,体验真情!生成剧本,师演爸爸,生演匹诺曹。讨论:如何演好匹诺曹的勇敢、智慧。

生分角色表演,体验四幅图。

师生共同评议,适时激励评价,对优秀表演者、“故事王”颁发小小奥斯卡奖杯。

书上的文字内化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是需要媒介的。这媒介可以是孩子的想象,可以是老师选取的一段视频,也可以是一次情境表演。如上例:在课堂上创设这样一个环节,针对四幅奇遇图,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一次情境表演,在教师的追问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夸张的语言,灵动的表情,细微的动作,展示了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收获。演得越精彩,对人物理解就越深刻,老师能做到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表演前激趣,在表演中融入,在表演后适机表扬、点拨。让孩子亲身经历一次完整的入情入境的体验式表演,就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会在情境体验中更加深入地感悟、理解人物心理品质,体味真情实感,一个小小的奥斯卡奖杯带给孩子的是梦想的追求。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联系学生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木偶奇遇记》教学的难点就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匹诺曹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由书本拓展到生活,由匹诺曹迁移到学生自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和匹诺曹相似,这时学生会发现,“我也撒过谎”“我也调皮任性过”“我有时也不喜欢学习”……这时学生会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和匹诺曹一样,匹诺曹不就是自己吗?此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明白,匹诺曹是个正常的孩子,他是千千万万个孩子的缩影,他的身上多多少少有我们的影子。匹诺曹由木偶到真正男孩的历程,就是我们每个人改正缺点自身成长的历程。这样从孩子的生活视角去引导他,学生对于匹诺曹人物形象的理解会更容易一些。

接着,再问:如果你是匹诺曹,你又会怎样面对这些“奇遇”呢?此时,面对这一问题,在反观匹诺曹这一人物形象后,孩子知道了自己在生活中该如何去正确面对。这一问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让他们懂得遇到诱惑、困难和挫折时应该怎么做,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通过一系列有效追问实现对阅读的引领

有效追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再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它可以是建立在教师已提问题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建立在学生所产生疑问的基础上。

当学生的理解还停在较肤浅和表面化的时候,这就需要教师迅速做出评判并顺势追问,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实质性探究,把握课文的深层主旨和意蕴。

如在揭示故事主题时可以这样追问:匹诺曹经历六次奇遇,二次被抓二次被放,四次危急关头死里逃生,经历这些奇遇,最终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他变成了真正的男孩了)他怎么就能变成了真正的男孩了呢?

师:其实书中的最后一章就告诉了我们答案,翻开书,快速地找一找。

生:虽然他曾经撒谎、淘气、贪玩、不听劝告,不关心人,经受不住诱惑,可后来他懂事了、勤劳了、好学了。

师:嗯,他最终战胜了自我,变得懂事了,好学了,这就是成长呀!

继续追问:若你就是匹诺曹,你认为自己最终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孩子,最应该感谢谁?(有学生立即回答“小仙女”)你怎么就认为应该感谢她呢?喔,因为她会在匹诺曹遇险时救他,还有吗?她会在匹诺曹有困难时帮助他,犯错时耐心教导他、原谅他,同学们这就是爱呀!这就是宽容呀!还有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爸爸”的想法是——

生:爸爸也包容他,爱他,帮助他。

教师声情并茂地总结升华:这就是爱和宽容呀!这是我们每个人能够健康成长的阳光和养料……

教师可以基于学情,基于“学路”,通过有层次的追问,通过一步步一层层地搭台阶,通过聊天式的平等对话,逐步引导孩子提升,逐步引领孩子走向文本的中心,走进人物内心,走向故事的主旨。

无论是开展学生喜欢的讲故事活动,还是为孩子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为孩子创设鲜活变化的情境,进行情境表演,抑或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刻理解人物,通过换位思考式的追问来揭示主题,都是站在儿童的视角,以儿童喜好的方式进行的阅读引领。

我们说阅读指导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学生的理解,尊重学情,但在儿童的理解不能深化或出现偏差时,在儿童思维出现困顿时我们要进行智慧的引导,让他们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引导要基于“最近发展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活动、情境”等实现,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的理解更符合文本的价值取向。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奇遇木偶儿童
我的奇遇
小木偶找智慧
海底奇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木偶的眼泪(一)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一个外星人的奇遇
木偶复活记!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