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光大庙村回族女兵训练基地”到“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
——以丝路起点及沿线若干处文化资源点,探析回族宗教文化及阅读文化

2017-04-22田红梅西北大学法学院710127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清真寺回族穆斯林

田红梅 (西北大学法学院 710127)

周维平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 710000)

马光华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127)

刘建丽 (西安体育学院 710068)

刘 英 (陕西省图书馆 710000)

李 佳 (西安市图书馆 710000)

从“光大庙村回族女兵训练基地”到“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
——以丝路起点及沿线若干处文化资源点,探析回族宗教文化及阅读文化

田红梅 (西北大学法学院 710127)

周维平 (西安市人民检察院 710000)

马光华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127)

刘建丽 (西安体育学院 710068)

刘 英 (陕西省图书馆 710000)

李 佳 (西安市图书馆 710000)

穆斯林文化既是全世界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北部的回族文化,更具其特色——它是阿拉伯文化与中华文化之结合生成的文化!且既是穆斯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的“多元文化之一”,我们应加以弘扬和传承。此文以丝路起点——西安市城内外之“博爱里”、回坊、光大庙村回族训练女兵基地、丝路沿线——甘肃平凉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等宗教文化及各类文化资源点,探析回族的沐浴与礼拜、念功、墓葬等宗教文化及饮食文化、阅读文化,同时认为:这些文化资源点还具有民族史与民族团结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宗教文化教育与研究、阅读推广教育、爱国爱西安等多重教育与研究功能。

文化资源点;西安“博爱里”;西安光大庙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阅读文化;回族文化;沐浴与礼拜;和谐社会教育;

资金项目:西安市2016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6Y86

“从古至今在我国西北聚居的少数民族甚多,故其文化不是单一的、一元的,而是多元的;就是每一个居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又受到四周各族文化的影响,由多种文化交融而成,因此西北各个民族的文化来源亦可以说是 ‘多元的’”。1

穆斯林文化既是全世界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北部的穆斯林文化组成之一的回族文化,更具其特色:它是阿拉伯文化与中华文化之结合生成的文化——民族史专家周伟洲教授认为:“由于回族在形成过程及以后的发展中,长期与汉族杂居、通婚,经济、文化联系十分紧密,故其语言文字均采用了汉语文,兼用阿拉伯文。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成为回族形成及影响其文化习俗的重要因素,即是说,伊斯兰教及其文化经过回族的“本地化”,而形成为区别于新疆诸突厥系民族伊斯兰文化的回族文化。所谓的“本地化”,又主要是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吸收和改造,可称回族文化为汉—伊斯兰文化的典型代表。 ”2笔者认为:回族文化是融中外文化于一体的独到的文化!也是一带一路的“多元文化之一”,我们应加以弘扬和传承。

“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文化特征表现为三个体系:客观知识体系;……社会关系体系……价值体系,是“文化”最高层、最抽象的内在,包括审美情趣、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等。”3

我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尤其是穆斯林民族的宗教信仰,表现着较强、且较为独到的宗教文化!

回族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为穆斯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以丝路起点——西安市城内外之“博爱里”、西北角之回坊、西安郊外光大庙村回族训练女兵之地、丝路沿线——肃平凉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等宗教文化及各类文化资源点,探析回族的沐浴与礼拜、念功、墓葬等各类宗教文化及阅读文化,同时认为:这些文化资源点还具有民族史与民族团结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宗教文化教育与研究、阅读推广教育、爱国爱西安、丝路文化教育等多重教育与研究功能。

一、位于西安民乐园的“博爱里”,原东新街、现尚德路的“清真女寺”等:河南穆斯林的民俗、宗教文化之体现

在古城西安的东部城墙内外,同古城墙内西北部一样,居住着大量的回族人,他们基本上为河南籍回族人,当然大部分人是河南汉族人,他们大多为抗日战争初期,郑州花园口黄河被炸开口后,向西移至西安的“河南灾民”:1938年6月,国民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在郑州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堤,客观上阻止了日军机械化部队的“长驱直入”,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万百姓成了灾民……这些河南人当中还有少部分为1935年,陇海铁路铺至西安后,“敢为天下先”到西安以寻求商机的河南商人……

进入西安东部的河南回民,也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文化:既有河南中原文化,又有回族文化:在此处,河南话压过当地西安话,又有若干座清真寺及穆斯林餐厅与特色小吃,如 “郑家包子”及新建的“天锡楼”等。

其中具有宗教文化特征的为:位于原东新街与解放路十字路口西南角、现位于东新街与尚德路十字路口东南角的“清真女寺”——此清真寺约修建于1936年,应作为一宗教文化资源点。

还有东城墙外的回民小新村:位于第四军医大学斜对面;这里也有河南穆斯林特色小吃及穆斯林礼拜及处理红白大事的清真寺。

(一)位于民乐园的“博爱里”等:河南穆斯林的民俗、宗教文化之体现

因此处河南省博爱县人较多,故称“博爱里”,此里(此街巷),回汉族人对半,笔者马光华之父亲1949年,从铜川煤矿从事护矿斗争后,被派往位于西安西郊三桥的“西北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学习,当时母亲和姐姐就借住在博爱里一处回族兰阿訇(阿訇为穆斯林宗教领导人——笔者注)家,尽管时间短暂,家人与当地的回族老乡、老表(老表为回族之间亲称)结下了友谊,经常去看望这些老乡,并让兰阿訇的女儿:兰草当了文艺兵——在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服役。……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头戴白帽和盖头的回族街坊男女跟父亲打招呼——首先是:双手一并,说到“asalamalaykum安赛俩目而莱一枯木(意思是愿安拉赐你平安)”,父亲回答说“walaykumasalam,沃而莱一枯木安赛俩目(意思是也愿安拉赐你平安。愿安拉赐予你更多的知识,喜悦你)”。接着说到:“马先生来了,到屋里坐会儿吧!”他们首先用穆斯林礼仪打招呼,接着是日常的打招呼。他们大多人出入清真寺,有些人下班后便去一趟清真寺进行礼拜,……“博爱里”现已被拆除——替代的是:“民乐园步行街”。

在此处居住的河南穆斯林与西安城西边的陕西穆斯林,风俗文化大同小异,穆斯林特有的风俗文化均遵守外,此处的穆斯林饮食略带河南饮食风味及文化,尤其是“郑家包子”略带河南饮食特色。

(二)位于原东新街口、现尚德路口的“清真寺”及“清真女寺”:“洗浴与礼拜”文化

此清真寺及清真女寺是生活于此的河南穆斯林回族男女冲洗(沐浴)和礼拜的地方,它是穆斯林的又一风俗习惯及宗教文化表现:

第一,虔诚的穆斯林(包括回族人、维吾尔族人等),每天要去五次清真寺礼拜;河北著名回族抗战将领马本斋及所领导的“回民支队”,即使跟日军进行艰苦卓绝的交战时,也会在战时闲暇之余,抓紧时间“礼拜”。

第二,“赶主麻”及 “赶帮步哒”、“赶撇深”是每天赶若干个时辰去清真寺礼拜之时间:晨礼(帮步哒,4时到6时)、撇深(什)(中午1时多分)、彼得(下午4时到5时)、萨姆(下午6时或8时),胡福丹(天黑以后);而主麻日(每周五的14点)——即“赶主麻”。

第三,穆斯林礼拜前一般都要先进行沐浴: “既洗浴身体又洗涤灵魂”,一壶水要洗遍全身——源于居住众多穆斯林的阿拉伯等地多为干旱地区的原因;洗浴之后便进行礼拜:在清真寺大厅倾听阿訇讲《古兰经》等——灵魂之洗涤:多做“真善美”事。

第四,因为要沐浴,清真寺分有男寺和女寺,男寺在任何穆斯林居住区都有,而女寺较少,在几个穆斯林居住点有一个。4

第五,即使再贫穷的穆斯林群居地,也要首先“集资”“出力”建造清真寺;

宁夏歌舞团的获文化部奖项的舞蹈:《金色的汤瓶》反映了回族姑娘的“沐浴、礼拜文化”!

(三)在此“清真寺”:笔者亲历葬礼仪式

此清真寺及清真女寺建于1936年——为“敢为天下先”的河南回族商人所建——穆斯林宗教习俗为“依寺而居”、“有穆斯林群居之地必建清真寺”。

在此清真寺,笔者又含着“悲伤”参加了一次“穆斯林葬礼仪式”——笔者马光华外甥王勇大年初二“归真”,在此清真寺进行冲洗及葬礼仪式,在洪庆公墓进行了安葬——更加了解了穆斯林葬礼文化!

1.冲洗:一般用皂角水将亡人身体全部冲洗干净;

2.携白布将亡人裹身、不穿任何高级服装、不戴金银等任何贵重物品——回族文化认为:金银财宝与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3.遗体告别——“一切终究要归真主,真主保佑亡人得土为安,活着的人祈福你们安息……”(译自阿拉伯文献的大致意思)——主持人阿訇携遗体前站着的亡人生前的亲人及亲朋好友,还有其他阿訇及穆斯林朋友在清真寺大厅祈福;

4.赴洪庆回族公墓安葬

安葬时,阿訇在念经(开经),祈福亡人得土为安。在深坑的侧面为亡人掏挖一小房子,亡人便躺在那里安息,再将其用土坯封好,然后往深坑填土,一直到隆起一个坟头;

5.墓碑文化:亡人离世40天内立碑,碑上方为阿拉伯文,碑下方为汉文,“阿拉伯文加汉文的回族文字文化”,更加说明了:“回族文化为汉—伊斯兰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专家论点。

6.河北籍回族小说女作家霍达之《穆斯林的葬礼》对穆斯林丧葬文化有详细之描写;

二、光大庙村回族女兵训练基地——回民起义研究及和谐社会教育的遗址;穆斯林墓葬文化的研究点

(一)文献之记载及分析

首先请看王宗维教授之研究:“1956年春,西北大学马长寿教授开始从事清代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的历史调查工作。3月17日,根据冯增烈先生的夫人提供的线索,……前往西安城东北郊光太庙(唐朝“广运潭”、现浐灞生态园附近——笔者注)附近……看到了清乾隆二十四年树立的两块石碑,文字有汉字和阿拉伯文……碑文所列的村、坊名,依顺序是:南关村、解家村、糜家桥、上马村、下马村、杜城村、方桥头(因为双桥头,方言原因——笔者注),……下面先将碑文所列的村坊名分别加以解释。5

上述文献研究中可探出以下几点:

1.光大庙村为该碑之立碑点, 那里定有回族墓园及宗教文化遗址。

2.我国回族碑刻为:“阿拉伯文加汉文并存”——体现了移居中国的穆斯林——“回族文字文化”;

3.杜城村曾经也为回民居住村;

4.杜城村还曾经是国民党领导人之一——连战生活居住过的地方:抗战时期为避免日军敌机轰炸而居此地。现为加强海峡两岸的关系,政府已在位于杜城村东边的清凉寺为连战祖母修建了坟园!

(二)调研之简况:亲赴光大庙村——该村曾为回民起义时训练女兵之地

依据王宗维教授的研究文献,我们去了光大庙村。

西安东北郊(辛家庙之再东北)之光大庙村,又称广代门(庙)村:曾为唐朝时期的“广运潭”、现为“浐灞开发区”。在此村找到了至少清朝乾隆年间修建、保存至今的回民墓园,可谓岁月沧桑——1862年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后,并未能消除它——但据守墓人——甘肃平凉的陕西回族起义后裔马氏父子说,该墓园最大时占地42亩,至今仅存约5亩,可谓约萎缩到了1/8,现已修筑了围墙!——它与位于西安城外西南角的解家村回族坟园可能是清朝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后唯二保存下来的回族坟园——应作为回民起义史及穆斯林墓葬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基地。

广大(光大)庙村及辛家庙村,清朝同治年前也为回民居住村落,并有回族商甲在此经营大的企业:广大庙村一家回族马姓商甲经营位于该村东边的浐河、灞河漕运(源于唐朝的广运潭);辛家庙村一回族大商甲,经营园艺及园林……回民起义开始初期,广大庙村成了回族起义军训练女兵的地方:起义过程中,女兵部队在起义大军末尾压阵、断后,男兵部队在前面开路、打先锋,中间夹带老人与孩子……请看各类文献记载与描述:“光大门(即广代门村,又称光大庙村——笔者注)是当时渭河北回军进攻西安的前哨地,东渡浐灞二河,约二十里地便是回军囤军的沙河了。”6

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一百七十四纪事八载,二年七月甲子多隆阿奏云:

“初十日,带队渡河驰赴南岸。……南岸灞河逸东……光大庙小巢,易于蒇事。……曹克忠所部于十六日黎明直抵光太庙境。逆筑有高垒两层。……”“在由此可见,光大门一地东临渭水(因北临渭水、东临浐河——笔者注),西窥省城,实是省东回军根据地所在。”“马良臣主席……又说:‘回兵打仗,男子前面打,妇女在山顶上撑旗。’……刘金福又说:‘行军时妇女也持长矛、长刀列队征杀。’”“在广大门对马玉莲组织起来的五百女兵的训练凶狠得有点残酷……这五百女兵是一千女子经过一段严酷训练后留下来的强者……半个月的马术,真要了她们的小命……这里是军营……马玉莲当仁不让,自己是女兵统领,就得像个统领的样子……太阳落进西边首塬的老梢林里,满天翻飞的鸦雀聒噪着投进梢林。女兵们在夕阳落下的浐河里,洗净心爱的战马,嬉戏着,打闹着。女儿家的本性,在此时此刻是一露无遗;她们暂时忘掉了逃亡的痛苦,忘掉了失去亲人的泪水,忘掉了这是大战的前夜。”7

通过上述文献记载与描述,可确立以下几点:

1.光大门(光大庙、广代门)村回民起义前确为回族人居住点,村名几经更改,也许还有方言之原因;

2.光大门村确曾为回民起义时训练女兵之地;

3.笔者调研时,在墓园内看到了阿拉伯文与汉文并存的碑刻文献:此点再次体现了回族的文字文化——现已列为保护文物;

三、以坊上各类特色小吃及“坊上人”、“清雅斋”、“天锡楼”、“宁夏红”等大型餐厅,探析穆斯林饮食文化特色及发展

因篇幅所限,仅作简述:穆斯林特色饭菜及食品有:牛羊肉泡馍——已登“国宴之桌”——民国时期,蒋介石来西安时,被杨虎城将军以此招待;毛泽东在延安时也吃过当地的羊肉泡馍;解放后,周恩来总理曾多次用此招待穆斯林国家的贵宾和朋友;笔者哥哥与回民知青下乡在一起,常听到回坊青年操着西安方言说到:“有钱没钱,一碗羊肉泡(馍)”——此话体现了穆斯林的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羊肉泡既为“国宴之珍品”、又为“普通百姓之食品”;老童家腊羊肉——早已为贡品:据说:明朝已作为向宫廷上贡的特色食品;明朝的开过皇帝朱元璋及回族大官人海瑞、郑成功均非常喜欢此品!贾三包子——早已名扬国内外;“坊上人餐厅”的特色菜:烤全羊也招待过国家领导人江泽民等;“坊上人”“清雅斋”“天锡楼”“宁夏红”等大型餐厅为西安的若干处穆斯林大型餐厅,“坊上人”经理马宝莉曾多次受到中央首长的接见。(图为马宝莉)

四、六盘山地区“冯家村之宗教活动场所书屋”——宗教文化与阅读文化、新兴文化等多元文化之体现

为探讨陕甘宁各省区少数民族尤其是回族书屋文化等之发展建设状况,笔者亲率调研团队从丝路起点——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向西北方向挺进,……进入了六盘山地区:甘肃平凉及宁夏固原等地。

这里的人口构成,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他们大多为清朝同治年间陕西起义回民的后裔,陕西渭南人及临潼人居多,也有少部分西安郊区的人,甚至还有前述的光大庙村人,他们说着陕西话——“乡音不变”:保持及传承着语言文化;同时,保持着回族人的风俗习惯及穿戴文化——男戴白帽、女戴盖头,几乎每天数次去清真寺礼拜……

在六盘山民族地区,可谓“星罗棋布的农家书屋及宗教活动场所书屋、职工书屋等”——村村寨寨、比比皆有,此乃党和政府文化事业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关心支持的体现,也是新兴文化之实体!

此段将对甘肃平凉地区冯家村清真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独到的文化风景线之多元文化体现作一论述与探讨。

宗教活动场所书屋大多设置在信仰伊斯兰教派的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之清真寺内、信仰佛教的藏族、汉族、蒙古族等之寺庙内。

漂亮的清真寺,加上宗教活动场所书屋,使其锦上添花——更加重了文化的氛围……

甘肃省平凉地区冯家村清真寺之“宗教活动场所书屋”位于市郊冯家村之清真寺内。

下面主要从文化学角度探析其:

首先请看其“管理办法”——宗教文化与图书馆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体现。

《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管理办法》:

真主说:“你应当奉你的创作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会人知道自己前所不知道的”(古兰经)。

1.图书阅览室是综合性图书阅览场所,配备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卫生等各类书籍。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只供读者在本室阅览,不准擅自外带。若需复印者,需按相关规定办理。

2.阅览室是文明的学习场所,读者应自觉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安静,不得在室内吃东西、乱丢纸屑、大声喧哗,不准抢占座位及随意挪动桌椅,不得在阅览室内拨打或接听手机。

3.请自觉爱护图书,不得遗失、损坏图书或在书中随意刻画,否则将按价赔偿。

4.不得携带书包、提袋、书刊、资料夹进入图书室内。

5.阅读完毕后,请将书籍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6.不准私自拿书刊离开阅览室。

7.本阅览室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中午12点,周六,周日休息。

照片是作者马光华与宗教活动书屋管理人员在一起

从甘肃平凉冯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管理办法》看出了以下几点文化之体现:

(1)管理文化的体现——管理制度的完善:强调借阅读书及读书的纪律:不得损坏图书,保持安静,不准大声喧哗及打手机等……

(2)宗教文化的体现:制度的开始首先引用了《古兰经》:真主说:“你应当奉你的创作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会人知道自己前所不知道的”。——《古兰经》为全世界穆斯林敬仰和拜读的经典文献;也是其行为的准则和指南。

(3)阅读文化之体现:《古兰经》中的引文也说出了真主赋予人们知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之哲理:“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教会人知道自己前所不知道的”。意思应该为:最为尊严的真主(其使者为穆罕默德),“他曾教人用笔写字”——学会写字,扫除文盲;“教会人知道自己前所不知道的”——使人们学到了知识;

另外,该书屋设于清真寺内,且有头戴白帽的回族人进行管理,进一步体现了回族文化。

综上所述,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体现着浓重的“穆斯林宗教文化”“回族文化”“阅读文化”“管理文化”“书屋文化”“新兴文化”等多元文化特色!

针对“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之文化及其发展建设,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阅读文化”及“阅读氛围”的宣传、推广工作

“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认识活动,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阅读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远渡文化活动。”我们应加强“阅读文化”推广及浓重书屋的“阅读文化氛围”,如加强回族村寨中标语宣传及书屋中的横幅条幅宣传,多用一些古今中外关于“阅读及读书”的“名人名言”,例如:汉代学者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又如,在陕西华县,有一标语宣传于各村中;“农家书屋真不赖,富了脑袋富口袋”....在穆斯林生活区域,应多用一些《古兰经》等中关于知识、读书等一些名言、名句来进行宣传、启迪……例如“知识在中国,我们可以远去求知”。——默罕默德言语。回族人在礼拜时的念功也为其五功之一二:“拜功与念功”,其中反复念到:“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穆德,(是)主的使者”。此“拜功与念功”也是回族宗教文化的独到表现!

2.加强“管理文化”的熏陶

“集体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维系,不仅要依靠管理的制度、规章和守则,而且在相当程度上要借助人们的某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即是管理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管理文化的作用结果。”8该书屋中,均有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守则等,同时,我们还要加强读者和工作人员的互动、沟通;加强人们的集体意识……此乃管理文化氛围的增强。

3.进行“文化差异理解”意识方面的教育

在六盘山少数民族地区,应对领导者及有关管理者等进行“文化差异理解”意识教育,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甚至矛盾,维系和谐社会。例如:穆斯林民族清真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书屋”,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绝不能配置有关“猪的饲养”等方面的书刊——曾有“书商”如此予配置《科学养猪手册》,认为是科学养殖技术,是致富之道,发生了不必要的纠纷……在此书屋中应配置《养羊手册》及牛、鸡、马等方面的科学饲养技术之书刊。“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场所,与同事、消费者有效地工作和相处,都需要良好的文化理解力。例如,波兰缅因医学中心的统一病人袍由于过于暴露而引起了特别的跨文化问题——穆斯林妇女为了避免不适合的穿着造成尴尬,要求取消和医生的见面。当医院的工作人员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为那些希望穿着得体的病人重新设计了能盖住腿和臀部的病人袍。当你了解了以下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后,在文化方面进行迁就和调整就容易多了。”虔诚的回族姑娘,日常连脸部都用盖头遮住,因此,必须“重新设计了能盖住腿和臀部的……”

五、结语

“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特别是这些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问题,不仅是我国如何发展和解决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问题,关系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甚至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穆斯林文化既是全世界的、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西北部的穆斯林文化重要组成之一的回族文化,更具其特色,也是一带一路的“多元文化之一”,我们应加以弘扬和传承。此文以丝路起点——西安市城内外之“博爱里”、回坊、光大庙村回族训练女兵基地、丝路沿线——甘肃平凉冯家村宗教活动场所书屋等宗教文化及各类文化资源点,探析了穆斯林的沐浴与礼拜、墓葬、念功等宗教文化及饮食文化、阅读文化等,同时认为:这些文化资源点还具有民族史与民族团结教育、和谐社会教育、宗教文化教育与研究、阅读推广教育、爱国爱西安等多重教育与研究之功能。

注释:

1.周伟洲著.西北少数民族多元化文化与西部大开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

2.马启成,丁宏.《中国伊斯兰文化类型与民族特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65-72

3.王余光著.中国阅读文化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9:3,7.

4.马光华,滑小莉等,历史地理空间视角下的“文化扶贫”研究 ——六盘山地区陕西回族后裔文化考察[J],图书馆论坛,2016(12):19-20.

5.王宗维.清代中叶前西安地区回民的分布和经济生活[J].西北历史研究,1988(4):36-37.

6.马长寿.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M].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9(5):293-294,317,434.

7.郑征著.东望长安,[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4:148-150.

8.罗伯特•克瑞尼 管理学原理[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04):119,143.

田红梅(1968-),女,西北大学法学院馆员,主要从事图书资料立法研究。

马光华 (1960—),男,回族,西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担任省市级三项科研项目负责人,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猜你喜欢

清真寺回族穆斯林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