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

2017-04-21庞松

东方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留白中国画美术

庞松

摘要:国画中“留白”艺术是国画艺术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其中深藏意境美,基于画面上这种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让欣赏者能够深刻的了解绘画者在画幅中所需要表达的情感憧憬,也正因为如此,留白艺术具有特定的价值意义,本文将会基于对中国画的审美赏析经验,进一步探究“留白”艺术在国画中的价值特征。

关键词:中国画;留白;艺术;美术

国画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累与精髓,国画艺术中的“留白”部分,能够呼应画面中的实体,达到虚实结合的效应,相对于画面中实体的赏析来说,对于“留白”部分的欣赏更能够揣摩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心境与向往。可以说,“留白”是国画艺术中的传奇所在,它的布局需要建立在对整个画面的全局掌握,从而才能够与笔墨色彩才良好的艺术衬托,形成虚实相生的关系,造就了国画所独特的虚静结合的艺术境界。“留白”的布局能够为画面渲染出独特的空间感,为欣赏者打开想象的空间。鉴于“留白”在中国画艺术绘画与鉴赏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会从“留白”这一艺术手段在国画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在进一步挖掘出其所蕴藏的美学价值与哲学价值,以更深入的探究这一艺术手法。

一、国画中“留白”艺术的气韵美

中国画家对于“留白”的布局特别讲究原则,无论是留白布局的位置、大小还是形状都会经过一段深思熟虑,以更加明确的表达画幅中的意境感。留白艺术运用的本身在于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与鉴赏价值,正是因为绘画者在作画阶段,追求画幅中所蕴含的精、气、神的显露,因而,在一幅画中,留白的运用尤为重要。我们在欣赏大多数国画时,也会被画幅实物与留白中所搭配的错落有致、聚散呼应的旋律美所吸引。从国画气韵表达上来说,相对于物象来说,留白所烘托出的气韵更为难得,其能够展现出具有魅力的空境之感。以对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鉴赏为例,由于画面中囊括了江南美景与北国风光,为了能够展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气韵,在该幅画中,必须良好的使用留白的衬托,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出祖国江山的辽阔壮美。总的来说,绘画者的留白运用也能够体现画面的生机感与独特的艺术意蕴,在画面中笔墨色彩所勾勒出的物象,与空白部分相呼应,能够产生强烈的气势与节奏感。

二、“留白”艺术能够点透艺术主题,彰显国画中的韵律美

国画中的“留白”决定了画幅艺术韵律的表达。国画中精心设置的“留白”布局,与画面中笔墨色彩的规律变化,能够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达到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境界,凸显了点化艺术主题之功。留白所展现的空,能够刻意的突出画中的实,这种虚实相衬与黑白相间的艺术表达方式,也能够给予欣赏者起伏多变的视觉效果,进而能够体验到画幅所带来的艺术韵律。在国画的留白布局中,若想表达好虚象和实象的层次关系,点出画面的艺术主题,就需要遵循黑白相称、虚实共存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黑与白的自然过渡,会让整幅画面层次分明,气势变化莫测,韵律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画家通过笔与墨的结合应用,产生黑白合理分配、干湿交替变化。这种墨色的晕染变化,恰恰体现了十足的韵律之美。

三、“留白”艺术中意境之美的表达

留白艺术在国画中的布局,會产生较为强烈的空灵之感,这种空灵之感极具神秘色彩,能够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进而有助于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达。从绘画者的角度来说,营造虚实相衬的画面布局,不仅仅为了凸显艺术美,更是因为以实景的展现似乎无法尽情的表达心中所深藏的情感,以空的方式来表达,则会产生一种耐人寻味的气氛,这种情感表现手法要比实景所突出的情感意境更为高明。同样,从欣赏者的角度来说,从实景绘画中,我们能够鉴赏到绘画者的艺术表达方式与画功,也能够从实景绘画中欣赏到一种艺术美,但实景旁的留白,则会拉入欣赏者思维,让欣赏者深层次的理解画幅所表达的意义,进而理解绘画者的艺术意图,与绘画者能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产生共鸣,深刻的体验国画中的意境美。总之,画面所表现出的虚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实境衬托的效果,因此,画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巧妙运用“留白”技术,确保“虚实”画面相得益彰,就能够勾勒出深厚的意境,让欣赏者深深体会到作品的用意与魅力。

四、留白艺术中所蕴藏的哲学思想

(一)留白艺术中所展现的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比较深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无论是对于现代教育还是古代教育,儒家思想的渗透与熏陶,都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儒家学说的研究重点在于修炼人的精神世界,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素质,强调人的品德与拼熊。在国画艺术表现领域,儒家思想是艺术创作的主题的核心,在古代水墨画中“留白”技艺的运用,能够将国画中所体现的虚实关系,蕴藏了儒家思想表达,国画中“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所展现的画面效果,与儒家思想中的空灵、干净相吻合。

(二)留白艺术中所蕴藏的道家文化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与道家思想有紧密的联系。道家学说诉求万物相合,宇宙是浑然一体的,“空白”存留于天地之间,是万事万物的起源所在。《老子》中也曾提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的“无”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中生有”、“有中亦无”的境界,有与无处于相依相生的状态,万事万物的循环更替,都是“有”与“无”往复运动所致。正是因为,有与无在道法中存在这种相呼应的辩证关系,因此这也决定了国画艺术中留白艺术的发展,二留白的运用也将国画艺术境界推至巅峰。中国国画中的留白艺术,不仅蕴藏了哲学思想中的自然、洒脱、追求永恒的精神文化,也塑造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画面中不着一笔一墨便可创造出万千气象的“留白”艺术,因其“道”的虚与实,有与无,带给人无穷的联想与无尽的回味。

总结

总的来说,中国国画中的“留白”衍生出了画幅中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国画中,恰当的插入留白,能够起到烘托、客户主题的妙用,从构图的角度上来说,|“留白”的存在,也能够展现国画独特的形式美,强化了国画作品的整体效果与艺术感染力。“留白”可以说是中国画的技术应用、独特风格及艺术审美的彰显与体现。在中国浩翰的艺术史中,“留白”体现了中国绘画极其独特且充满智慧的创造形式

参考文献:

[1]欧阳娉婷.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析[J].大众文艺,2016, (07):151-152.

[2]范付申.小议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 2016,(02):15.

[3]封顺.论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J].大舞台,2013, (06): 90-91.

[4]马聪.小论中国画构图中的“留白”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167.

[5]胡巧红.中国画留白艺术认识[D].杭州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留白中国画美术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美术篇
书画名人汇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