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照高血压病患者三级模式进行建档管理的效果研究

2017-04-21黄蜀黔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档病患者血压

黄蜀黔

按照高血压病患者三级模式进行建档管理的效果研究

黄蜀黔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同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843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建档管理, 按照卫生部正式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分为三级,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建立档案、健康教育、确定处理原则、随访观察;使用我院统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比较建档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自身对照情况,包括高血压分级情况、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医疗费用。结果:本组843例高血压患者,建档前后高血压、分级比较,建档后优于建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建档前而言,建档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5),可辨别高血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情的认知较为客观科学。结论:建档管理可规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于提高血压控制水平、增强健康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高血压;建档管理;三级管理模式;年均医疗费用

高血压是一种症状缺乏特异性,甚至无自觉症状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血压持续高于140/90 mmHg为主要特征。目前,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持续上升阶段,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显著增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此外,高血压是在遗传因素影响的基础上,由多种环境不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可引起心、脑、肾等组织器官损害[1]。目前患者们对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治疗和护理的注意事项上了解不充分, 在疾病治疗观念上存在误区, 重药物而轻其他, 致使患者在对健康行为的依从性上明显不够, 严重影响对疾病的治疗, 影响血压控制率。因此,有必要提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对于保护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管理中,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作为新兴的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的综合管理水平[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诊的84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82例,女361例。年龄42~72岁,平均(59.3±7.5)岁。病程1~7年,平均(3.84±0.78)年。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级,其中1级304例,2级296例,3级243例。纳入标准:入选对象均符合WHO1993年颁发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过至少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均大于140 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90 mmHg;病程超过1年,知悉本研究内容,能进行语言沟通;排除标准:由基础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伴有严重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具有精神病史或家庭遗传史,无法进行语言或书面沟通,不能正常完成问卷调查。

1.2 方法 对入选研究对象进行建档管理,按照卫生部正式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级,1级:收缩压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90~99 mmHg;2级:收缩压160~179 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Hg;3级:收缩压≥180 mmHg和(或) 舒张压≥110 mmHg,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建立档案、健康教育、确定处理原则、随访观察,具体如下:

1.2.1 建立档案 针对进行建档管理的高血压病患者,评估患者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性分层,根据血压水平进行高血压分类,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措施,持续随访2个月,根据患者的随访结果,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类型、剂量和次数等,并进行健康宣教、疑问解答、用药咨询等,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1.2.2 健康教育 根据进行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宣传,开展健康宣教讲座,免费观看相当视频,发放关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小册子,或变更社区黑板报的宣传内容,以高血压相关知识为主,促进高血压病患者之间交流治疗经验和体会;定期随访,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纠正不良习惯,让患者知道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其危险因素,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性,坚持降压治疗的必要性,掌握常用降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2.3 确定处理原则

1.2.3.1 低危组(一级高血压档案管理) 首先采取非药物疗法,每周复查血压,血压降至正常后改为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血压≥140/90 mmHg 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正常后改为每3个月监测1次血压,每6个月测BMI及腰围,1 年测空腹血糖、尿常规、血脂4项、肾功能、心电图、眼底1次。

1.2.3.2 中危组(二级高血压档案管理) 非药物治疗立即开始,观察数周后血压仍≥140/90 mmHg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正常后至少2个月监测1次,3个月测1次BMI及腰围,尿常规半年监测1次,余检查同低危组。

1.2.3.3 高危、极高危组(三级高血压档案管理) 立即开始药物治疗,血压正常后1个月监测1次血压,3 个月测 BMI及腰围,半年测空腹血糖、尿常规、血脂四项、肾功能,1年检查1次心电图。

1.2.4 随访观察 在随访观察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个人档案、病情状况、治疗情况、生活方式;其中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联合方式、出诊时间、随访时间、血压数值、主治医师、就诊编号等;病情状况包括高血压分级、病程、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分层、心、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糖、血脂水平等;治疗情况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类型、剂量、剂型、次数,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作息、运动和行为习惯等。

1.3 观察指标 定期随访及监测血压水平,通过分析建档前后的血压分级,评估血压控制水平;比较高血压患者建档前后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控制目标值、高血压患者每日合理摄盐量、适当运动、合理膳食、生活有规律、血脂的影响、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高血压与吸烟的关系、高血压与饮酒的关系、规范合理药物治疗的了解情况;以收缩压/舒张压<140/90 mmHg作为控制目标值。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等级资料比较采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建档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级比较(表1)

表1 建档前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分级比较(例)

2.2 建档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表2)

3 讨 论

高血压作为终身性疾病,难以治愈,需长期随访、用药治疗,以控制血压作为治疗目的,旨在减小损害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4-5]。国内外研究认为,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是停止使用降压药物或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使患者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疗效,控制病情[6-8]。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血压控制效果的监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均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离不开个体化的建档管理,并结合健康宣教、治疗提醒等。

健康档案是与患者健康息息相关的检查、治疗、随访等资料。通过建档管理,以健康问题为导向,详细记录、归纳、总结关于患者的一般资料,健康问题目录、描述、进展等。其中健康问题描述、进展作为建档管理的关键环节,将每次复诊的详细情况作记录,以简单问诊、常规检查、随访情况等形成记录[9]。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病情离不开建档管理、规范患者的治疗,给予跟踪随访、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改善患者的遵医性。国内外学者认为,建档管理的记录形式对于揭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问题较为鲜明,可突出重点问题,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管理,可有效跟踪患者的健康问题,对于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防治高血压,均具有积极作用[10-11]。

按照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建立档案、健康教育、确定处理原则、随访观察,注重使患者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辨别高血压危险因素,客观科学地看待高血压病情。相对建档前而言,建档后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显著提高(P<0.05),可辨别高血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情的认知较为客观科学。有研究报道高血压患者纠正错误的高血压治疗观念,由不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转变到目前的合理、规范用药,稳定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对于降低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医疗费用具有重要作用[12]。此外,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建档管理,不仅有助于主治医师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建档管理可规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高血压控制水平这一观点提供有力依据,还可节省医疗资源和开支[13-15]。这充分说明对建档管理在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过程中,可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用药、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患者客观科学地认识高血压,最终达到提高血压控制水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建档管理可规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对于提高血压控制水平、增强健康意识、降低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医疗费用均具有积极作用。

[1] 马凤勋,王洪宇,向宽鸣,等.慢性病随访管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8):2693-2694.

[2] Ishani A,Greer N,Taylor BC,et al.Effect of nurse case management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on controlling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iabetes Care,2011,34(8):1689-1694.

[3] 黄雪颜,李美婷,何咏欣,等.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信息平台在社区老年性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3):100-103.

[4] 钟署娥.高血压患者建档、教育宣传对提高血压控制率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7(21):3231-3232.

[5] Zhang X,Qi Q,Liang J,et al.Neuropeptide Y promoter polymorphism modifies effects of a weight-loss diet on 2-year changes of blood pressure:the preventing overweight using novel dietary strategies trial[J].Hypertension,2012,60(5):1169-1175.

[6] 李庆娥,马彩虹.社区高血压人群综合干预与自我管理支持的效果评价[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1):106-108.

[7] 刘红兵,王慧敏,罗 群.微观健康管理改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3):560-562.

[8] Tayel DI,El-Sayed NA,El-Sayed NA.Dietary pattern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s of adolescents in Sohag, Egypt[J].J Egypt Public Health Assoc,2013,88(2):97-103.

[9] 潘菊凤,梁土轩,叶 英,等.人性化护理服务干预在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 297-298.

[10]张文兵.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分级管理的方法与评价[J].河北医学,2010,16(12):1514-1516.

[11]Stolarz-Skrzypek K,Bednarski A,Czarnecka D,et al.Sodium and Potassium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J].Curr Hypertens Rep,2013,15(2):122-130.

[12]奚 斌.家庭自测清晨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17(4):284-286.

[13]胡晓林,游桂英.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3,42(11):1263-1265.

[14]Omboni S,Posokhov IN,Kotovskaya YV,et al.Twenty-Four-Hour Ambulatory Pulse Wave Analysis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Current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J].Curr Hypertens Rep,2016,18(10):72.

[15]Zhang X,Zhang Y,Xiao X,et al.The relation between health insurance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Shanghai,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16,16(1):959.

(本文编辑 刘学英)

510630 广州市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

黄蜀黔: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11-0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5.064

猜你喜欢

建档病患者血压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