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拥军:医生使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央视励志开讲

2017-04-21李雪源

北广人物 2017年13期
关键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病历

王拥军:医生使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央视励志开讲

他是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已在神经科工作35年,在他看来,医生看病像作家、像导演,又像警察,他形容给病人看病的过程,如同带着VR眼镜看悬疑片!

大家好,我刚才讲脑血管病,也叫脑中风,它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年龄,也不分社会地位。我今年看到一个病人,19岁,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的专业是传媒,可能晚上睡觉比较少,凌晨一点坐在自己的宿舍里玩电脑,玩完电脑之后上厕所,可能待的时间比较长,在厕所站起来的时候,突然一侧肢体偏瘫。她的母亲带着他到北京就诊,后来来到我的门诊,我们很快查到了原因并进行治疗,他现在又重新回到了学校。所以,今天的技术能够保证我们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健康地回到原来的生活和岗位上。

初到神经科,病历被扔出窗外

我做神经科医生35年了,我毕业那一年20岁,毕业分配工作,不是现在的这个专业,是在别的科室,后来那个主任说,我觉得你的脑子挺好用的,来神经科吧。因为脑子里的结构非常复杂,大部分学生毕业时不愿意到这个科室。我来到神经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写的第一份病历,里面解剖、查体、临床描述都不清楚,所以写完病历之后,主任来查房。当时他拿着我的病历,抬起头看了我一眼,把病历顺着窗户就扔出去了。十几个大夫看着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心里受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肯定是我做错事了,肯定是病历写得不对,所以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流着眼泪出去捡那份病历。拿着病历回来以后,我实在看不出来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家查完房都走了,主任走到我的旁边,跟我说了一句话,他那句话就是我热爱这个专业的开始。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扔你的病历使你非常难堪,你不要以为上面错了几个字就是几个字,你知道有可能这一行字换来的是一个生命。我当时就觉得这个职业有可能跟生命关系这么近,感觉自己的职业一下变得崇高起来。从那天开始,我下决心在这个专业不走了,一留就是35年。

对照文献,在中国发现第一个病例

那一年的时间,每天在办公室画脑神经的图,整整画了一年。第二年,我当住院医生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花季少女,15岁,是我的病人。这个孩子上初中,她的妈妈说她3个月之前开始四肢无力,等她到医院的时候四肢瘫痪,做了各种检查却查不出什么病。我们高度怀疑是外周肌肉上的问题,我给她做了个活检,在小腿上切了一块肌肉下来在显微镜下看,看着不正常,实在是不认识。之后,因为有电子显微镜,我又到旁边的医学院里用电子显微镜看,看着每一个肌肉细胞全跟别人长得不一样,但是也不知道叫什么,所以当时我就想:全中国谁看这个片子看得最好?那个年代,我知道北京301医院有一个老专家叫黄克维,黄克维教授是中国神经病理的最高权威。我下了夜班,坐了4个小时火车到了北京,我拿片子给他看,他高度怀疑有一种病,他说:“我说不出名字来,你别走,我让我的学生下了门诊,给你复印一篇文献。”他的学生给我拿了一大厚本复印好的英文文献,我看完之后,知道了那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病,叫线粒体糖原脂质累积病,中国从来没有报道过这一病例,现在我们找到病因,就肯定有办法治疗了。我印象特别深,3个月之后,那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从这个病例开始,我才知道医生的每一步努力,可以使一个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这是医生最大的价值。

故事线讲不通,诊断肯定出了问题

35年以来,神经病学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医生的经验也在不断地增长,今天我们再看病就不像以前那么困惑了,我们能用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去解决他的疾病和痛苦。很多学生问我,他说老师你看复杂病例的感觉是什么呢?不学医的同学可能会更奇怪,医生看病看什么?我经常说,医生在门诊看病,他有时候像作家,为了要把一个故事线说清楚;有时候像导演,他需要重现当时那个病人疾病的场景;有时候又像个警察,像破案一样。如果你形象地讲一个医生怎么看病,医生就像戴了一个VR眼镜在看悬疑片的感觉。我们拿了一张CT,或是一张核磁片,需要看到病灶,需要把平面图像变成3D图像,之后在3D图像上去解读,它现在对这个神经的损害能解释它的症状吗?能解释它的表现吗?能解释它的体征吗?如果解释不了,那肯定是诊断出了问题。这时,医生又得像作家,得看他从发病那天开始,每天的演变能够解读今天的后果吗,如果这个故事线讲不通,那诊断肯定出问题了。

重新书写故事线,两小时后得出结论

大家可能听着比较悬,我讲一个病例就能够理解了。几年前,我看过一个小伙子,20多岁,他有一天在家里,突然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自己形容是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疼痛。到了当地的医院,做了个头部CT,告诉他脑袋里出血了,经诊断,医学叫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按照一般的医学故事去讲,蛛网膜出血90%的原因是动脉瘤,就是动脉上鼓了一块瘤子出来。所以当地的医院很快给他做了一个脑血管造影,结果真的发现动脉瘤,他们就给做了手术,手术之后他就回家了,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了。结果,一个月之后,他又再次出现炸裂似的头疼,他又回到那个医院,医院又做了CT,发现还是有血,他又重新出血了,我们再做一个造影,造影发现这一次出了大问题,他不是只有一个动脉瘤,而是五个。

他到我的门诊找了我,我到病房里给他看病。大家注意,一个多月之后,他从1个动脉瘤变成5个动脉瘤,这个故事造成的结果讲不通,所以我就问他病前的半年还有什么意外,他突然想起来,两个月前受过一次伤,被一个刀子误伤了上臂,当时伤得也不重,到医院包扎了一下,两个星期就好了,但是那半个月老是在低烧。这个故事线又需要重新梳理,我要重新书写这个故事。办公室查文献,想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站起来,我知道结论了。他是这一次刀扎之后发生细菌感染,他不知道,细菌顺着血管到了心脏,使心内膜感染,造成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所以他每次脱的是一团细菌,脱到脑子里就腐蚀了血管,形成一个动脉瘤。这就是医生看病的过程,靠的是逻辑的推理,需要把一个故事讲完整。后来,这个病人的病就诊断清楚了,知道他最后是怎么治疗的吗?非常简单,给他输了三个星期的消炎药。再复查,所有动脉瘤都消失了。

李雪源据央视综合频道《开讲啦》节目整理

猜你喜欢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科病历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探索
BIM技术在北京天坛医院迁建项目运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临床目标策略教学路径在神经科新护士培训中的设计与应用
北京天坛医院“云平台”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