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课堂生成,构建流动课堂

2017-04-20肖卫华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数学教学

摘 要:近几年来,文章作者在听课时,发现很多教师都是赶着完成教学设计,对课堂生成的东西很少关注,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教学契机流失。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利用生成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提出了数学教学中一些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引领课堂;流动课堂;课堂生成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突发事件,如何将这些突发事件因势利导,机智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中,是对教师知识能力、思维反应、教育心态的严峻考验。有的教师虽有合理、精美的预设,但对发生在课堂上的生成点和生成内容的潜在价值熟视无睹,对学生的需要与问题缺乏敏感度。有的教师冷漠处置,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也不问;有的教师蜻蜓点水,对学生的问题轻轻点过;有的教师束手无策,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不知所措,甚至让学生牵着鼻子走。特别是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有些教师会生硬地予以否定,然后自己说出正确答案。这些做法,不但白白浪费了好的教育契机,还会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挫伤。其实,错误中往往蕴藏着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

那么,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调控课堂,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绽放课堂精彩呢?下面谈谈我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不拘预设,动态生成

所谓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而课堂生成强调在师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做出价值判断,调整预设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的生成,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预设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这样预设的: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说我们都知道了哪些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知识,然后引出“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新的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一个学生在我引出新课之前就说出:“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显然这位学生课前做好了预习。面对这一情况我放弃预设,主动让学生到台前唱“主角”,我先让他给大家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大家分组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真是用底乘高来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活动中,想出了很多验证的办法,从而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第二天的数学日记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昨天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给我们讲解,还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不但品尝到了自己成功的快乐,还分享了他人成功的喜悦。我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一个课堂生成,让我在不经意间营造了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不由得想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的:“心理的自由和安全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二、将错就错,妙用生成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老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意味着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与欠缺。如果教师能有效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错误,那么学生就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在2016年5月,我送课下乡去湘西里耶,上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说分数”这一环节。开始学生说了两个,说得非常好,一切都按照我的預设顺利进行着。这时,一个学生起来说:“把一个蛋糕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六分之一。”其他同学立即更正道:“应该是五分之一。”我马上表扬这些同学听得仔细。我又问:“你们还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全体学生一片茫然。我把那个学生说的重复了一遍,其他学生又七嘴八舌地说:“不是六分之一,是五分之一。”大家就是听不出漏了“平均分”。我放慢语速,把他们改正后的话又重复一遍:“把一个蛋糕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五分之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应该是六分之一。”引得后面听课的老师都哄堂大笑。我意识到,学生已经被绕晕了,估计再绕下去,我自己也得被绕晕。怎么办?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草草收场,还是……我的脑袋飞速运转着。对,我就来个将错就错,我转过身,随手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然后把圆分成大小不等的5份,问:“是这样分吗?”“不是,要平均分!”学生大声回答,声音中明显充满着自豪。(能自己亲自发现这个错误,学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台下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一边说“小马虎们终于发现了啊”,一边把板书中“平均分”这三个字用红笔标出。就这么简单地一画,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巧妙地进一步强调了“平均分”的含义,真是一举两得。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课后谈收获时,有个学生竟然说:“我懂得了学习要细心,不能马虎。”真庆幸我当时没有将错误藏着、掖着,也没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是将错就错,“错”出了一堂精彩之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识别错误,把错误当成一种难得的生成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将错就错地引导和化解,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路,往往会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耐心倾听,促发生成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特殊场所,心理相容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条件。要达到心理相容,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推进教学的民主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题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并通过捕捉学生的信息和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能轻松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前不久我听了一个青年教师的“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课,前面的课上得很不错,在复习乘法分配律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还有除法分配律。”这位年轻老师显然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她愣了会神,就问学生:“大家说有没有除法分配律啊?”有几个学生回答说没有。老师满意地说:“对,你们真聪明!”这个插曲就这么过去了。在评课时,我对那位老师说: “如果当时能利用这一生成,耐心听听那个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大家一起去验证一下到底有没有除法分配律,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计算中肯定不会再出现诸如‘a÷(b+c)=a÷b+a÷c这样的错误了。”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教师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思维能力,预设各种可能性。因为课堂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课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一念之间灵感产生了,一个精彩的方案瞬间诞生,师生合奏一首激情澎湃的乐曲。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如果我们在施教时因地制宜、因课制宜、因生制宜,把握契机,有效引领课堂的生成,构建流动的课堂,就会让课堂“动”起来,让教学“真”起来,让学生“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袁秀凤.巧用“错误”,成就精彩课堂[J].文理导航,2012(14).

[2]王 涛.数学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J].新课程学习(中旬刊),2011(10).

[3] 蒯 柏.精心的“预设”,有效的“生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版),2014(9).

肖卫华(1971—),女,湖南涟源人,湖南省娄底市第九小学数学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第九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数学教学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