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生态理论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策

2017-04-20林婷初晋华吴国华

绿色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环保产业对策

林婷+初晋华+吴国华

摘要:基于经济生态理论探讨了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走向,并分析了科学实践策略,提出了环保产业的发展的对策。以期提升环保科学创新能力,培育发展环保服务业,加强产业链中环保产业的地位,以提升创新发展实力,积极培育健康环保服务行业,推动产业的良好发展与升华。

关键词:生态理论;环保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212-03

1 经济生态理论下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已从1992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6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远远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成为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朝阳产业”。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是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十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2007年,中国采取综合措施推进污染减排,全国装备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48%,城镇污水处理率由52%提高到60%,全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83.3万t,比2006年下降3.14%,二氧化硫排放量2468.1万t,比2006年下降4.6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实现双下降,首次出现了“拐点”,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向环保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步伐(图1)。

由系统演化发展视角审视,经济系统的发展演进造就了环保产业,经济与生态相互之间体现了协同发展的态势,生态系统需要不断的向着顶级状态发展,体现物种多样性与最大化的能量蓄积,在稳定以及内部调节层面也力争实现最佳格局。经济发展与之类似,由最初的原始农业向有机耕作发展,其稳定性不断增长,并由大量消耗、大规模污染、大范围增长、效益低下的传统模式,向着洁净生产、环保绿色、生态经济模式创新。这一过程足以印证,人类经济体系由初期的不稳定逐步向着相对稳定的局面推进,而环保产业的产生以及快速更新发展便是该过程中的重要成果。环保产业早已变成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各地区主力发展的新兴领域。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尤其是发达国家争先将环保产业、低碳节能技术作为经济发展浪潮中制胜的利器,颁布各项激励政策,扩充经费投入,提升支持力度,这也足以证明了经济建设中环保产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2 经济生态理论下环保产业走向

由环保企业层次审视,其产业逐步向着资金、资源、资本以及技术方向不断演进,大体构成了各自生态位的个体。企业发展创新实力与竞争力影响其生态位,高级层次的企业体现了强大的组织、调配资源水平,因此其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例如,LED行业,处在上游的企业要比中游企业利润多出70%。另外,高生态位的单位体现了更高的市场集成度。行业初期会形成众多低生态位的单位,伴随产业迈进成熟期,其占据了一定的技术、管理优势,因此渐渐发展到高層次的生态位,这些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与集成度。

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相比,我国仍旧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企业生态位较低,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应积极由单一模式向着综合模式不断演进与提升。

由生态体系层次审视,企业逐步向着集群模式发展,分化成初级、次级以及顶级规模企业,他们利用产业链以及共生网络构建成为有序、完备的生态体系,体现了零损失与高效率的综合特征。另外,环保产业体现出了由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产业,最终向第三产业发展方向转变的现实趋势。也就是说,环保产业必将由治理污染转变成环境服务,类别将趋于多样化,涵盖提升能效、预防污染、修复生态系统、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与咨询等众多方向,并以高新技术企业居多。纵观我国环保产业,仍旧多为治理污染型企业,为进一步提升生态位,应加大环境服务比重,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审视,环保产业渐渐由企业生态体系发展为产业生态体系,最终将向着区域生态体系升华直至全球生态体系。环保产业区域特征以及国际合作受到了各行业阶层的普遍认可,众多国家在环保问题、信息交流、推动环保产业建设发展层面开展了广泛合作。目前,欧洲正积极研发BAT信息交流技术,用于应对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同时就毒害物质、污染源、排放物的总量标准进行监督控制与测量,形成了行业交叉文件,发挥了良好的协调促进作用。

3 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3.1 提升环保科学技术创新实力

我国环保产业始终处于初级阶段的重要成因在于欠缺核心技术。为此,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可利用发展重大专项提升创新实力,做好环保、节能、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生态建设方面的项目研究,将关注点放在影响全局的技术以及技术群上,开发研究各个企业、各个产品链接技术以及产业园设计技术,形成共生网络以及集成系统。另外,应重点推动商业项目研发,吸引越来越多的单位研究环保技术,激发信贷、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影响效应,实现环保产品、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

另外,应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快速建立公私合作关系,实现机构整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核心力量,通过协调发展,提升创新实力。企业应针对自身需求与特征,加大开发成本投入低的节能减排以及环保低碳、能源再生技术,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

3.2 培育发展环保服务业

为优化环保产业格局,应积极制定服务管理规划,明确战略目标,早日令我国环保服务行业迈向正轨,应对处理环保服务业体现出的自发盲目建设、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重复内容过多等问题。应从行业政策法规的规范制定入手,发挥环保服务行业政策引导作用,确保其始终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积极发展,利用对应性法规政策加以引导,确保各企业投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净化行业环境。另外,应积极培育打造环保产业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以及人才市场,确保众多生产要素间实现合理有效的流动以及最佳的组合。特别应做好环保建设与具体产业技术的服务与咨询管理工作,促进环保产业、各类相关产业系统结构、产品构成的优化更新。对于属性相类似的科研单位应加大鼓励,吸引他们到环保科技领域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环保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做好技术评估与成果推广,完成竞标代理工作,组建资质良好的信息服务以及技术经纪等中介单位,快速符合环保市场扩充发展中供需单位对优质服务的渴求。

3.3 提升产业链中环保产业地位

为促进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全面提升产业链中环保产业核心地位,使之生态位逐步上移。可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将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体现高强大市场核心竞争力、对环保产业建设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技术水平高的规模化企业以及具备核心影响力的专业集团企业作为行业龙头,在政策制度、投入经费、培养人才上给予全力扶持,令其渐渐体现一定的国际竞争实力,扭转我国当前环保产业集中度有限的不良局面,突破我国在国际环保产业链始终处在下游的不良格局。再者,对于节能环保领域的中小型科技环保企业应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规模有限的各企业之间实现良性合作以及更大规模的结网,令更多中小企业在科学专业分工的同时发挥自身灵活度高、适应能力强的综合优势,实现环保产业的高集成度发展。依照各地规模不一、工业特征各不相同、资源具备不一样的禀赋以及环境容量不同的现状,应加强规划设计,创建产业集群。该阶段中应全面考量各企业单位交换废弃物质以及副产品过程中的关系以及利用能量梯级的状态,创建产业系统生态链,使各企业在生态链之中实现更高效的合作分工,完成聚集式发展。

同时,应积极创建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系统、各类能源高水平共享系统。事实上,环保产业之中的制造行业实际属于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大的主体。为此,在制造产业发展到一定集群模式之时,会形成行业饱和甚至拥挤的问题,各类成本價格的提升以及资源总量的不足均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而,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引进来政策,弥补我国企业在环保产品、应用技术层面的缺陷与不足。可通过招商引资,优化环保产品建设生产、环保服务、综合应用资源、开发洁净产品等途径强化国际合作,对我国环保产业刑场强大的正面影响作用。另外,应积极引入国外环保领域现代化产品技术,激励国内企业同国际知名企业、项目建设、运营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使得我国环保产业在良性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发展与提升。

4 结语

为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应以经济生态理论为视角,明确环保产业发展的核心意义与功能价值,把握产业动向与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科学战略对策,方能改变我国环保产业低生态位的不良格局,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力波.中国经济低碳化的政策体系与产业路径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苏 名,傅志华,许 文.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9).

[3]李 健,周 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12(1).

[4]王丽萍.发达国家环境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评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3(4).

[5]齐海曙,刘小丽.碳排放权的金融属性[J].理论探索,2011(3).

猜你喜欢

环保产业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积极推进环境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O2O商业模式探讨
环保产业人才需求趋势研究分析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