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成因和对策

2017-04-20张丹丹校益章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5期

张丹丹+校益章

摘要: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困难而形成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任务繁重,学习过程艰苦,学习引发的焦虑现象日益普遍和严重,这直接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教育中必须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本文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产生的主客观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成因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56-02

一、前言

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人类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激发个体改变自身现状的紧迫感,从而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而努力。但焦虑水平过高则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对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1]。

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威胁的特定学习结果担忧的情绪反应,通过一系列生理反映所表现出来的苦恼、无助、忧虑及自我否定、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的情绪状态。被学习焦虑所困扰的学生对考试担心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退缩,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学习焦虑能使人失去生活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2]。

二、造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

学习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业水平发挥、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培养均有重要影响,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焦虑呢?

1.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医学生的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而且专业性极强,不仅要求学习各种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临床操作技能。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要比别的专业的学生多学习很多理论知识,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他们的学习压力就会增加。

2.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够普及,教育力度有所欠缺。此外,学习目标定位不清、适应不良,对学习的本质、内涵理解的过于狭窄、单一,致使学习焦虑产生。中学时期学习目标明确单一,即考入理想大学,学习基本上是生活的全部[3]。可是进入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以后,学生在丧失了旧目标之际又没有确立新的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生活迷失了方向。大学管理自由宽松,活动丰富,成绩不再是评判衡量个体的唯一标准,像中学时期受到绝对的重视,加之学习内容广、难度大,学习的探索性、专业性与中学时代相比明显增强。这些都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仍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式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或者对自己能力认识不客观,将学习目标定位过高,很容易受挫,容易出现迷茫、沮丧、苦闷、自我怀疑、否定、厌学、逃避、焦虑等心理问题。

3.不良的个性心理因素,如消极应对、归因偏差、自信心不足、挫折承受力低、追求完美等引发焦虑。面对学习焦虑,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积极的应对方式,客观的归因有助于减轻学习焦虑,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相信自己、不悦纳自己则会加重学习焦虑,使其学习成绩下降,遇到问题以消极的方式对待,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4]。

三、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学习焦虑的途径

1.要为学生学习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和生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和功能。加强学生良好个性塑造、生涯规划及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学习适应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对专业学习出现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疏导,以缓解其情绪压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面对学业的压力及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2.正确认识学习的内涵。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学习,学习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倘若只狭隘地将学习的本质片面的理解为课本知识甚至只是考试知识,这种学习范围狭小,学习过程相对机械、呆板[5]。而大学除了学知识,还有学做人、学做事,克服狭隘的学习观,以提高、修炼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决非仅仅将学习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和手段

3.树立信心,克服自卑。(1)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试只是检测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分数的高低不代表和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成就,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而非一味地责备否定自己,避免盲目地和他人攀比,多看到自身的进步。(2)多与外界交往,避免自我孤立封闭,不过分多疑敏感,看重他人评价,担心不如人、被人瞧不起。积极参与能让自己取得成就感的活动,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4.确立切合自身的抱负和学习目标,正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面对困难情境充分相信自己、悦纳自己,避免消极的准备和预期,课前主动地、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上课时带着预习中的问题集中注意听教师的讲解;课后能妥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主动温习课程内容并按时完成作业;不断调整适当的学习目标与计划,以平和的心态战胜学习焦虑。

5.劳逸结合,积极调节。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保证计划实施的有序性、节奏性。学会科学用脑,善于转换兴奋中心,使学习紧张而富有弹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过强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其注意和知觉的范围变得过于狭窄,反而限制了正常活动,从而使工作效率降低[6]。当出现焦虑急躁,对学习有厌倦情绪时去强迫学习,只会事倍功半,不如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些自己感兴趣而又有意义的事,等紧张烦躁的情绪得到缓解后再投入学习。

四、结语

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顺、尽如人意,在大学里遇到困难司空见惯,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困难挫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把握现在,坚信自己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变学习焦虑为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幸福人生、健全人格的工具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贺佩蓉.大学生学习焦虑的成因与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1):45-46.

[2]喻菁.医学大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2001,19(10):77-78.

[3]程刚,袁桂平.学习焦虑初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9):33-34.

[4]章敏.大学生高学习焦虑的成因分析及调适[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2008,(3):56-57.

[5]常顺英.大学生学习焦虑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5):46-47.

[6]化得元.论学习焦虑——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