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

2017-04-19顾晓超

今日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偏瘫效果

【摘 要】 目的 探究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脑中风后偏瘫康复治疗,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及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中风患者的偏瘫后遗症症状,改善预后,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中风后遗症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效果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突然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较高[1]。该病症病程进展快,即使进行有效治疗,还是会因为疾病所产生的继发性损伤发生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以及偏身麻木等,造成患者语言、吞咽、运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偏瘫是极为常见的一种脑中风后遗症,此次试验旨在探究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后偏瘫患者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值法,将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48岁,平均年龄为(57.16±5.47)岁,发病时间为0.5至9个月,平均病程为(3.6±2.5)个月;②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47岁,平均年龄为(56.83±5.26)岁,发病时间为0.5至8个月,平均病程为(3.5±2.4)个月。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上发布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在脑中风发病后出现偏瘫后遗症;②患者均知悉此次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脑中风后偏瘫康复治疗,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加强饮食控制,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即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相对稳定,神经系统损伤不再发展时,即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步行期3个阶段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方案为:①高压氧治疗,患者无生命危险后,即进行治疗,每日持续一小时,连续治疗10日后,间隔2天再进行下一次的高压氧治疗;②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SL-1型模拟气动康复仪,将脉冲波宽及频率、电流强度、红外温度等参数调节好即可开始治疗,选穴为患侧外关、曲池、合谷、支沟、阳陵泉、足三里,每日一次,持续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③功能康复锻炼,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案,卧床期进行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自主练习翻身、坐立等,离床期可以反复练习站立坐下,尝试慢慢转移身体重心,同时患侧的手指、肩胛、肘关节、膝关节、腰部可以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比如上肢的伸肌训练、下肢桥式运动、髋的内外收展以及面部的刺激按摩等,步行期即可开始练习如何使用手杖独立行走,并开始尝试自主活动,练习穿衣洗漱等生活内容。

1.4 判定标准

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对比评分及住院时间,评价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其中,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总分为100分,代表运动功能正常,分数越低说明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高;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记分法(BI),60分代表生活能力为良,简单的日常活动可以独立进行,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能力越差[3]。

1.5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处理,(±S)为计量资料,2组对比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加以表示,2组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各项临床指标上,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FMA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偏瘫,即人们常说的半身不遂,是指患者身体一侧出现瘫痪症状,从腿脚到手臂、面部,都出现肌肉运动障碍和神经反射性障碍,是脑中风的常見后遗症。根据偏瘫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全瘫、不完全性瘫痪和轻瘫三种类型,脑中风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慢慢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其偏瘫程度会减轻[4]。有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再生性和可塑性,因此在遭受创伤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脑部功能代偿和重组,就可以快速地建立新的运动通路。这是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实施依据,而此次试验结果也显示早期康复治疗的确能使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更快更好地恢复。

综上所述: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显著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姜福卿,毛颖出,董春霞,王春蕾.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2):2244-2245.

[2]徐敉,蒋瑞冲,王琦伟,许春立.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151-152.

[3]徐玉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5):166-167.

作者简介

顾晓超 性别:女;出生年份月份:1986.12;民族:汉;籍贯(省、市):浙江省绍兴市;学历:本科;职称(在读生不用填)初级。研究方向: 康复、康复治疗、班主任、学生管理、心理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偏瘫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