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对高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的探析

2017-04-19杨丽萍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高职学生行为习惯

杨丽萍

【摘 要】现代社会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进行文学作品赏析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文章研究文学作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文献参阅法,对高职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调查,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方法、行为习惯影响途径等方面作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文学作品赏析 高职学生 行为习惯

一、研究背景

自人类的诞生起就无法避免种种压力,尤其是精神压力。压力只有能被合理释放和升华才有利于人的进一步发展。一直以来,文学作品都以一种心灵良药出现。艺术家维戈茨基说过,文学作品的合理赏析为人类精神困境和情绪宣泄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人们精神平衡的再度恢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情感的影响,但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净化。而针对精神的净化工具已经被发掘出很多,如诗书礼乐,在陶冶性情和情操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更有学者认为,文学是一种替代性的满足,有些人能够在文学的赏析中得到很大的幸福感和宁静感,促使人的生命个体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文学作品有利于维持心理健康,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早在上古时代,文学作品就成为人们的一种治疗工具,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治疗理论逐步成熟,这就为阅读提供了更多的传播途径。目前研究发现,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无论是背负高考压力的高中生,还是承受着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压力都很大,心理疾病也很多,如抑郁、焦虑等症状,轻则影响学习生活,重则危及学生的生命。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对高职语文教学准确定位

目前,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起主导作用。但实际上,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尤其是语文教学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语文教育中原有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使学生更多地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只是注重教师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吸取,这导致语文教学课堂远离了审美教育,教学模式愈来愈单一化。笔者通过调查高职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情况,首先直观地反映出语文教学的某些不良现象。如果语文教师注重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那么学生就不会过多地追求现代的言情小说或武打小说。也就是说,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定位高职语文。

(二)高职文学作品鉴赏的有效途径

语文作品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文学一直以来都与生活相联系,其本质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精神追求。某些学校也开设了相关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室,但很大程度上并未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根本点出发,如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等途径。因此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为此,笔者在高职学生文学作品赏析的调查中,根据学生阅读作品的类型、阅读频率或最受欢迎的阅读篇目开展学生阅读活动的调查,发现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强的正面作用,能够纠正学生行为的偏差,丰富学生的生活,充实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对文学鉴赏的认知能力

文学作品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内涵,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学作品的吸引力与表现力充分体现丰富的文化知识,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学生情操的目的。虽然目前较多理论知识并未成熟,但都明确地肯定了阅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由于学生的身心从本质上说还未足够成熟,有些学生对文学鉴赏的认知能力较弱,有人认为文学作品的鉴赏其作用微小,并不能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样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正是由于学生的理解偏差才会导致学生的行为偏差,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极少或是阅读的盲目性。

三、高职学生阅读情况简析

(一)阅读作品的現状

据调查,仅有6.6%的学生能够在一年中阅读20本以上的文学作品,而阅读1-5本的学生比例高达43.4%,也就是说,较多的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起点就已经落后了。在阅读过文学作品的学生之中,有60.7%的学生选择传统的纸质书籍和网络电子书籍共同阅读。可以发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阅读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类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学生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部分。对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类型而言,34%的学生喜欢阅读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仅有13%的学生倾向于外国和古代的文学作品。学生片面了解中国的文学知识,外国文学知识较为薄弱,不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平衡发展。

(二)阅读与个人性格

文学作品的赏析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人性格,37%的学生能够被重亲情类型的文学作品深深吸引,其余的爱祖国类型、重事业类型、重友情类型和重爱情类型都较为均衡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其次,文学作品中拥有正能量的人格特质都深受学生欣赏,如25.5%的学生欣赏乐观豁达的人物形象,22.3%的学生欣赏坚强顽强型的人物形象。可见,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提高其感知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正确的个人性格,从而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

(三)阅读与个人生活

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针对学生较为欣赏或是感动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会向着模仿人物特点和品质的方向发展。在学生的做人方面,仅有0.7%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形象在自己的做人方面没有任何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倾向于乐观积极、真诚待人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学生做事方面,仅有2%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形象在个人的做事方面没有任何影响,较多学生倾向于友善合作、认真负责的行为。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仅有1%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的学习方面没有任何影响,其余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总结反思的能力和行为习惯。针对文学作品给学生的影响,41%的学生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塑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能教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并给予个人美的熏陶。

四、文学作品对行为习惯影响

(一)对审美能力培养

为了更好地感知文学作品,美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感知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美读能力呢?首先需从对美的感知出发。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如在“高山流水”的故事中,一方面,作品中的抒情方式给人以美感,通过对美人、美景形象的想象,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只有拥有一定感受美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品读作品。若是没有一个具有感悟能力的欣赏者,俞伯牙琴声再美也只是对牛弹琴。可见,文学作品传播美和读者的审美也是阅读课文的前提。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在对《春》的文章赏析时,需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春草图、春风图等画面,从而才能进一步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今很多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或是阅读能力较弱,导致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激情和主动性。文学作品语言大多具有表现力,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从而调动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当然,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自己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消化。另一方面,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尤其是教师,应注意学生对文学作品认知的内化规律,指导学生的阅读。某些不了解的地方借助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对自己认知结构的调整建立内化和外化的双重构建。文学作品的功能从多向影响着学生的社会生活学习等多个领域,如识人功能、经验功能、教育功能,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如《鲁滨逊漂流记》中,学生从鲁滨逊的生活艰苦程度中能够一定程度的感知自己的生活,从而培养自己对于困难的信心,由此而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重新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结构的构建,以期变引起质变,达到文学作品阅读质量的突破。该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对娱乐功能的彰显

1.减少个人生活压力

对当前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或是某些家庭因素,促使学生抑郁和焦虑等现象频频出现,从而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刘贤臣曾调查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可能抑郁,而有16%的学生已经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可见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堪忧,值得深入分析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有效改善。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为了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提高学生竞争力至关重要,对大多数上班族而言,核心竞争力便是应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一个学生而言,则是全面发展各种能力,包括学习成绩、生活态度、体育领域等。

2.彰显品位生活

在文学作品阅读后,较多的人选择模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并通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遭遇来深刻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焦虑、孤立、抑郁、苦恼时,14%的学生选择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进行情绪的排遣。虽然其比重不多,但可发现文学作品赏析在不断地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古以来,腹有诗书之气的人往往受人尊敬。如今同样如此。文学作品一直都是一种高贵、品位的象征。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接受与被接受形成一个双向流动过程,在阅读初期,读者对书籍并不了解,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被接受的过程,而被接受的时间越长,读者的兴趣和感悟能力也会随之增加,深思也会更成熟。且读者在被接受过程中,会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将文本与自身的视野有机融合,从而賦予文学作品的新意。

五、小结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文学作品阅读的所处背景,可发现目前较多学生和老师并不注重文学作品的鉴赏,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理论基础作进一步探索。其次简要论述了文学作品研究的意义,并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整合。从阅读趋势、阅读与生活、阅读与性格三个方面分析调查结果,进而探讨文学作品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还可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其娱乐功能也能充分彰显。笔者在此提倡各位学生和教师应逐步培养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从而使自我鉴赏能力得到升华,有利于个人性格的塑造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参考文献】

[1]李谷静. 文学作品审美赏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周雪峰. 透析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9):163-164.

[3]李莉. 浅议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的素质培养[J].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35-37.

[4]卢七主曼. 中学生文学作品赏析漫议[J]. 教育革新,2010(08):50-51.

[5]杜红梅. 关于文学作品赏析的思考——以海明威及其创作为例[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3):46-47.

[6]张丽. 论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的缺席“他我”的回归[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29-130.

[7]杨昕蔚.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古典文学作品赏析为例[J]. 林区教学,2012(10):27-28.

[8]徐茂高. 如何提高中学生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3):87.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高职学生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