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2017-04-18齐桂花盛红艳

医学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护理

齐桂花+盛红艳

摘要:总结了对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实施了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提高了服药依从性。通过护理,患者掌握了自我管理方法,按时按量服药,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护理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是长期服药的精神疾病患者通过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及专业训练后在院外自行管理药物的方法。目的是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它采用由翁永振教授等人改编美国利伯曼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适合中国的训练程式[1]。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预后[2]。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兼躁狂与抑郁的常见精神障碍类疾病[3]。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4]。

2016年2月18日我院收治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运用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逐步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目前患者在院能按时按量自主服药,配合治疗。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何某,男性,39岁,南京人,初中文化,未婚,因“发作性情绪高涨、低落交替出现2年余”于2016年2月18日第一次收治入院。因服药依从性差,先后三次住院治疗,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具体治疗不详。出院后不能坚持服藥,病情复发,2016年1月29日强制住院治疗后出院,2月18日再次强制送入院继续治疗。入院后诊断“双相情感障碍”,以碳酸锂联合利培酮控制精神症状。服药不配合,依从性差。患者病程12年,每次发作情绪不稳、闹事冲动,没有明显双相交替转换频次。与患者沟通自觉药物让他变的很迟钝。并且认为病已经好了,所以不需要服药;在家自行管理药物,常有漏服、不服现象。

1.2护理评估 体格检查:T:36.5℃ P:88 次/min R:20次/min BP:130/80 mmHg。意识清晰,发育正常,颈部软,心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活动自如、无残缺。肌力、肌张力正常。精神检查:接触好,情感适切,否认有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胸片未见异常。既往史: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病史。家族史:无特殊。家庭支持:父母离世,弟弟是其监护人,关系一般,平时不主动来院探视。量表评估:精神护理观察量表124分,自杀风险评分6分(中度危险),冲动风险评分6分(中度危险)。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自评2分(差)。

2 护理

2.1开展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2.1.1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目标 让患者了解药物相关知识,知晓服药原因,服药益处;学习安全、正确服药技巧和评价药物作用的方法等,最后能够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提高服药依从性。

2.1.2训练步骤

2.1.2.1成立培训小组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训练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取得配合。在管床医生及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由本人及另一名护士负责实施该项训练。小组共同讨论该患者的训练内容与流程,形成计划。

2.1.2.2理论培训 对患者进行药物相关知识宣教,时间从3月1日开始,3月18日结束培训内容为药物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共8次课程,60 min/次,包括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和督促服药的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1.2.3临床训练 按照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进程表,渐进式进行,采用讲解、示范、介绍、提问等形式开展辅助训练,以提高训练效果,内容包括介绍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等;介绍自行取药、服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重点知识点进行口头测试;观看情景模拟训练等。完成每周的作业:书写出可以访问的电话号码及姓名,药物保存适合的地方,要求患者自行制定服药计划等。根据计划实施的同时开展药物自我管理实操,1 次/d。第1期:服药习惯观察期(3月22日~4月26日)护士发放药物时介绍药品名称、剂量、用法、服药时间→患者复述→患者按时向护士取药→患者口述药品名称、剂量→护士教患者认识所服药物及剂量→患者自觉服下→护士做好记录。在该训练过程中,3月23日及3月25日出现2次被动服药(注:如超过规定时间30 min患者仍未自觉服药,护士提醒后服药则为被动服药,提醒后不服药则为拒服药,1个月内未出现被动服药、拒服,则晋升下一期[5])。第2期:自行服药试服期(4月27日~5月26日)护士向患者讲解晋升后服药的方法、注意的事项→遵医嘱将患者一周服药总量领回放于治疗室固定位置→患者按时向护士取药、复述药品名称、剂量→患者根据标签核对药物→自行取用单次药量→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自觉服下→患者填写服药时间→护士对表现好予以表扬(第1期完成并有理想表现才可晋升到第2期)。

整个培训过程至5月25日初步结束。在近3个月的训练中,该患者干预前MARS自评2分,干预中分别在第2、4、6 w及干预后进行评分分别为:3、4、5、7分,自杀及冲动风险评分为低风险。

2.2心理护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运用口头安全契约,住院期间内不采取自杀行为,有自杀意念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寻求帮助。由康复心理治疗师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信赖关系。

2.3安全护理 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风险评估,出现妄想引起的自杀、冲动行为时,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2.4基础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保持床单元清洁。料理个人卫生整洁。平时加强水果、蛋白质的摄入,睡前避免兴奋,目前每晚睡眠达8.5~9.5 h。

2.5注重健康教育,促进健康

2.5.1建立家庭康复支持系统 与其弟弟协商,每月来医院探视一次。在探视期间,请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情感及生活支持,学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患者体验到家庭温暖。

2.5.2学会识别疾病复发的先兆 利用家属探视期间为家属提供相关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帮助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向家属宣教如何观察病情,有复发先兆应及时就诊。

2.5.3患者的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人际沟通的方式和表达愤怒情绪的适宜方法,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矛盾和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提高患者生活中应对能力和处理冲突的技巧。

3 总结

此个案患者的病情特点多次住院、病情反复,均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服药有关。通过近3个月的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患者从开始时的拒绝不配合服药,到现在已经能够主动按时按量服药,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掌握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药物,为出院后能坚持服药打下了基础。通过训练,增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安全隐患,保证病房医疗活动高效有序开展,同时也为今后开展该项康复技能形成了一套系统而规范的技能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翁永振.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9:156-215.

[2]魏春香,楚平华,魏贵明,等.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训练康复效果的评价[J].现代护理,2010,25(13):2367-2369.

[3]龚玫芳,李典银,苏旻,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160-162.

[4]杨春强.双向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7,12(6):408-410.

[5]裴建琴,张瑞芬,梅文卓.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219-220.

编辑/安桦

猜你喜欢

双相情感障碍康复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奥氮平用于非精神分裂症治疗及不良反应国内研究进展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