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17-04-18吴云勇付静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

吴云勇+付静

[摘 要]2015年“中国制造2025”提出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面对着产业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稀缺和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以及全省经济下滑、资本投入不足等挑战。因此,通过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高中低端产业共同提升、品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和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的四大具体路径进行产业发展改革,促进辽宁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4.3;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12-0053-04

一、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制造业升级[1]。由此,“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备受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关注。在此行动纲领中,要求制造业发展要具有创新性,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不再是片面的强调数量的增加,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与创新性水平,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从而使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整体性提高。在推动工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中,要重视全球化视野下的融合性发展,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走出国门、拓宽国际市场的目标。并且,在此次提升计划当中,有十个部门将成为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发展的重中之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2]。

辽宁作为装备制造业大省,拥有众多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其中,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航空、轨道交通装备、机床生产等部门都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在具有经过如此长久积累下来的发展优势的基础上,辽宁又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心所在,同时拥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利好政策。因此,在中国制造2025得以大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辽宁也要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现有困难,又好又快的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促进辽宁经济的进步腾飞,实现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

二、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自身優势

辽宁省拥有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较成熟的工业技术、较充足的人才资源,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都有突出的自身优势。据资料显示,辽宁省重点装备制造业主导产品中,位居全国同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前五位的产品有15个。其中,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金属切削机床、矿山机械、橡胶加工机械,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32.6%、32.6%和26.6%;海洋工程和冶金设备分别以28.6%和14.3%的比重位居全国第二位、第三位[3]。辽宁的沈阳、大连等多个城市都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地区,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建造于大连,改写中国只有机器人进口没有出口历史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的总部设在沈阳,还有沈阳正在全面推进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等都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雄厚实力。另外,辽宁省既沿海又沿边的独特地理位置,有利于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实现产业“走出去”的发展目标,这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自身优势。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劣势

1.核心技术掌控与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在整体上处于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在规模与发展水平上都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在核心技术掌控与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有待提高。虽然整体发展效果显著,但是要推进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还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多是在规模化与产品数量上占据优势,但是仍存在关键零部件生产过分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度不够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的空白期,到现在万象更新的发展阶段,辽宁在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取得较大成绩,但是由于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国际合作中多受外来高新技术的牵制,一旦国外合资伙伴撤出,整个产业的发展即会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并且,由于辽宁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中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在产业链中所处地位也较为低下,想要进一步拓宽自身发展方向,扩大自身的经营市场,促使核心技术掌控和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极为必要。

2.高端装备制造与整体经济规模间矛盾显著。2016年辽宁省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将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高端装备和重大成套装备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4]。此次会议可以明显看出,辽宁对于适应新格局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决心与重视程度。辽宁在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数控机床发展、互联网+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运用、打造中德装备园进行跨国合作、发展智能制造等高端领域都有较大的投入,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另一方面,纵观辽宁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晰发现,虽然辽宁在高端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上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辽宁的经济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而且GDP增速不增反降,甚至在2015年上半年的增速排名中处于全国垫底的位置。这足以见得高端装备制造与整体经济规模间矛盾显著,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产生大范围、宽领域的影响,不能够直接、切实的提高辽宁整体经济规模的发展,而且这种极为高端的产业发展,资本投入量相对较大,对于短期经济的发展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辽宁经济的长远发展又极为重要,因此,如何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与整体经济规模间的矛盾是辽宁人需要积极探索的。

三、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紧跟国家的整体规划安排,发挥自身的优势,推进产业发展转型,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趋势。同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此新格局下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面对有机会进行产业升级、走向国际市场、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稀缺和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以及全省经济下滑、資本投入不足等挑战。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遇

1.辽宁装备制造业要把握好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产品数量的提高,也不再单纯停留在只注重规模经济的传统发展时期,而是处于要求注重创新、注重产品质量的新时期。辽宁在此机遇来临之际,应当注重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发展,在创新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下大力度进行改革升级,争取从本质上完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从而带动辽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辽宁装备制造业要着重抓住“走出去”、面向国际的宝贵机遇。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国家是站在全球化视野上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了计划纲领,辽宁掌握着众多的装备制造业的高端技术,拥有着多年发展积累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国家在此方面的优惠政策,克服自身存在的发展劣势,以国际化的标准严格要求装备制造产业,通过管理升级、技术升级、并购合作等形式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抓住机遇,真正落实高质量的“走出去”战略,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辽宁装备制造业要把握住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机遇。当前的产业发展已不是传统的单一式发展模式,而是实现多产业协同合作的集群式、综合性发展模式。辽宁在装备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也正面对着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有利机遇,经过整体管理,促进装备制造业与金融业、服务业、科研机构等其他产业进行结合并协同发展,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和整个辽宁经济的高效发展。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机遇总是和挑战并存,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也不例外。

1.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稀缺的问题。如果想完成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整个产业从规模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全球化发展,那么整个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综合性人才,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供给对于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必是一大挑战,因为若想培养出大批适应整个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打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对人才的培养标准,促使人才适应全球化发展,解决这种人才的稀缺性问题自然成了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2.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正面临着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有速度放缓的趋势,相对于国际、国内的竞争者来说,存在实力不足的劣势,这对于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大挑战。因为在原始创新水平、品牌建设与维护、关键零件的创新设计与知识产权掌控等方面,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弱,在国内与国际的认可度都有很大一段距离,并未能拥有绝对优势,因此存在着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的严峻挑战。

3.辽宁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着全省经济下滑、资本投入不足的挑战。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辽宁的经济增长呈现下滑趋势,整体经济的不景气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整体经济的下滑,相应的资本投入随之减少,而装备制造业又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资本投入的减少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另外,由于整体经济的下滑,人才流失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资本投入减少与人才流失的双重压力对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样是较为严峻的挑战。

四、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中国制造2025正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向创新型、高质量、国际化、品牌化、绿色协同式发展的新格局转化。辽宁在此次产业转型中具有很大优势,辽宁装备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认清自身发展的现状,选择务实有效的发展路径,对于新格局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经过对于新格局的形成、辽宁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的深入分析,我们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采取以下四种具体的发展路径。

(一)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核心技术掌控力度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际型、高素质、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供给不充足。而对于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培养金字塔顶端的高级人才,也需要提高生产企业中一线工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整个产业的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增强。最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是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因为企业需要的一线高素质人才需要学校进行综合性培养,而且高端科研成果也多产自于高校和各科研机构,将企业的科研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结合,在得到企业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智力支持,将会创新高精尖产品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良性循环。同时,科研、教学工作者走入企业,亲身实践也有利于适应装备制造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建立。因此,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取得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与辽宁综合实力提高的一举两得式的成果。

(二)采用高中低端产业共同提升的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不可能仅仅依赖于高端产业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的确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产业发展模式还有改革空间。因为当前辽宁最为重视的是高端的装备制造业“顶层式”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对于辽宁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极其有利的,需要得到重视与进一步发展。但是,当前的高端产业,如机器人制造、航母制造等还并不能惠及整个辽宁省的经济增长,若想发挥装备制造业对于整个辽宁经济发展的优势,需要在重视高端产业的同时,注重装备制造业中相对处于中低端的产业发展,注重整体产能的提高。通过产品创新、有效管理、灵活经营等方式,丰富整个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济模式,使高中低端产业共同提升,不遗漏产业发展的各个端口,从而在实质上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适应新格局,促使辽宁经济与装备制造业和谐共生式的发展。

(三)采用品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促进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的提高,从而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促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因而,采用品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是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重视的发展路径之一。辽宁装备制造业存在国际竞争力不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原因归结为“品牌化”程度不高。而“品牌化”发展,并不是指起个响亮的名字,或生产出一批优质产品即能达到品牌创立的简单行为。一个品牌的发展,需要企业长久地坚持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服务体系与之配套,在高端产品的推出、销售与后期维护中都要坚持高质量原则,从而培养出企业自身的品牌忠实者,促进品牌在具有自身魅力与质量保证的双重保障下,能够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通过科研创新、高效管理实现自己的品牌创立与维护,来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大力支持,那么国际化发展自然指日可待。

(四)采用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2025新格局下的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再只是一个产业的独立式发展,现已转化成为一种多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辽宁装备制造业在适应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采用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尤其要注意与金融业、服务业的高品质融合。因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而当前辽宁金融业的发展暂时不能够满足装备制造业的需求,这就要求多个产业间要加强合作,促进互利共赢,而不是彼此争抢利润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辽宁要加强装备制造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最典型的就是要促进融资租赁的发展,既有利于资金融通,又有利于设备高效率的利用,从而达到金融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加强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通过实施服务型制造行动方案,开展示范点,引导和鼓励条件好的企业由提供产品型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型转变,由提供设备型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型转变[5]。另外,加强辽宁装备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协调也同样重要,在新格局下采用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模式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面对着产业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和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稀缺和国际、国内竞争力不强以及全省经济下滑、资本投入不足等挑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在充分挖掘现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克服核心技术掌控与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装备制造与整体经济规模间矛盾等劣势,通过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高中低端产业共同提升、品牌经营的国际化发展和多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等多种举措实现转型升级,促进辽宁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吕铁,吴福象,魏际刚,李义平,吴晓波,张建平,王佳宁.“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J].改革,2015,(04).

[2]斯考特·肯尼迪,沈仲凯.中国制造2025更适应于中国现在的处境[J].国际经济评论,2015,(05).

[3]刘正贵,葛欣.关于支持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思考[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5,(05).

[4]栾相科.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从雄厚的工业基础中破土而出[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6,(05).

[5]魏柏强,李彤,杨成光.“中国制造2025”辽宁发展战略研究[J].辽宁经济,2016,(02).

责任编辑 宫秀芬

猜你喜欢

装备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加快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探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阶段竞争力研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