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及效益评估探究

2017-04-18肖永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年8期
关键词:效益评价结构

肖永健

摘 要:配网系统的运行水平关系到整个配网的供电服务水平,关系到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为了提高配网运行水平,就要加大自动化系统规划力度,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然后分析了规划原则与方法,并对自動化规划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估。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系统;结构;规划方法;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进步,配网系统逐渐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无论对于整个配网系统,还是各项电气设备、线路等的运行都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维持配网的高效经济运行,最关键是要掌握规划技术与方法,从而创造最大的规划效益。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终端,每一部分有自身独特作用和功能。

1.主站系统

负责系统故障的判断、分析与诊治,回归子系统功能。

2.子系统

全面管理自身所对应相位置的柱上开关、监控装置等,达到对自身所处系统与馈线的监测与控制,同时,也能积极传输信息、数据,使之抵达主系统,从而控制主干道信息传输,有利于电能的自动化传输。

3.系统终端

监测其所负责范围内的变压器、开关、环网柜等,同时,能够达到遥测、故障识别等功能,也可以独立控制相,达到同主站间的合作性运转,同时,高效检测出系统故障,达到对配网运行的高效管理。

二、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的原则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要遵循特定的原则和科学的方法,其中供电半径、范围等要科学适宜,供电半径不易过大,应该确保规划期内,配网线路负荷极限值下依然能高水平供电,而且要强化线路间的联系,达到转供电目标,保证线路高效使用,要围绕高质量、高稳定供电原则来设计线路的分段数,科学安排段点。其中干线分段:根据负荷相等理念来对干线分段,集中分析重负荷的分配,在负荷极值状态下,配网依然高效运行,负荷可以高效转移。科学控制分段数量,对于小于3km线路应该分成3段,超过3km的线路,段数要控制在5段内,而且单个段可以负责7~9个用户。

为了能够实现转供电,线路之间要建立连接关系,例如:各个变电站10kV线路之间的连接等,形成一个具有较强转供电能力的合环电网系统。或者搭建出一个网络式供电系统,建立分支线路间的链接,按照负荷大小、增速等来设置联络点,确保导线能被充分使用,各个联络点的开关应该以闭环的形式链接,并开环运行,以此来确保供电的安全持续。对于放射性线路也应该实施分段处理,以此来减少故障威胁,确保安全、稳定、持续供电。

选择多层次分布的系统结构来构建管理系统,实际规划中要积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系统、多层程序结构等来执行相关操作,并深入利用GIS、数据库和动态监测系统等来为系统的自动化规划提供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同时,也能实现同供电方与客户方之间的服务、沟通、协作。

此配网系统将GIS系统、SCADA系统等当作平台,来实现数据、信息等的综合分析与处理。各类客户也根据自身需求来对应选配子系统模块,不同模块间能够相互接受彼此的格式,逐渐打造出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

三、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方法

1.自动化系统结构的规划

(1)中心站的规划

科学选配硬件平台:以TruUnix为基础的操作系统和Windows系统,两大系统作为工作站支持自动化系统运行,同时,商务数据库当作数据支持系统,选配特定软件系统支持GIS的运行。整个中心站系统软件具有开放、对外、统一化的思路。系统集成则包括:负荷管控、自动化系统、FM系统等,打造一个人机交流界面,用来展示多种信息、呈现多种图形信号,发挥多项功能,例如:打印信息、数据交接等。

(2)子站的规划

子站属于中间层,来自于RTU、馈线终端设备、配变终端等的信息数据传输至配网主站,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子站通常安装于变电站开闭所中,应该尽量丰富通信模式,实现对上、对下同多条馈线终端、主站等之间的信息传输。

(3)终端设备

位于系统的最底部,主要负责各类电气设备的信号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与监测、控制。

2. 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配合

主站应该实行SCADA系统与GIS系统的同步配合,双方一体化运行,从而实现自动化,这就要求两大系统有着一致的底层平台,二者相连的接口能够为GIS系统供应及时、到位的信号、数据,以此达到两大系统的密切联系、无痕对接,提高配网自动化水平。

同时,也要确保自动化构建出配网拓扑数据系统,要形成一个DMS网络拓扑,从中总结出急需的拓扑数据。

3.控制中心系统

控制中心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应该重点从几个关键环节入手,例如:网络节点的设计,第一步形成网络节点,明确其性质,利用网络媒介把修改的配置传输至运行节点,这样网络系统就能依据全新的配置来工作。中心系统需要充分支撑冗余双网机制,用来处理冗余问题,同时,要动态监测网络系统中不同节点、分段等的运行情况、工作状态,再围绕系统来组态,以此来调控信号的传送,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发出警示信号。

任务进程的设计与配设,具体是指进程的增删、修正与完善等,同时也包括初始化进程的开启、运行,以及数据库初始化等。开启应用程序,动态监督程序的工作状态,当发生问题时发出警示信号,在此基础上再次启动。

4.终端设备的规划

主要采用:馈线终端(FTU)和信息采集终端(TTU)。其中FTU能够发挥:三遥作用、获取故障信息、自动重合器、故障自动化隔离、分析谐波等,能够为线路运维检修、故障判断、供电质量分析等带来准确、安全的数据,而且尽量让FTU类型多元化,同时配合一次开关、子站等凭借信息的通信、传输实现故障信号的判断、分析、隔离、诊断等,同样维护非故障段的常规化运行。

采集终端(TTU)重点负责城区配变的监督与控制,实际性质、功能为:达到对配变≦1的同线路监测、控制,监督配变的工作状态,对应提供配变负荷的相关数据,作为负荷管理的参照。同时,能够采集一些流量信息,例如:油温、油压等,作为设备、线路以及故障监督等的参照。

四、配网自动化系统规划的效益评价

配网自动化规划能够为整个配网系统带来直接与间接的效益,从整体上来看配网线损得到控制、运维成本下降、提高电能输出效率。实际的评价采用生产函数法、逐步计算法等。

1.直接效益的评估

配网自动化所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就是:控制配网停电时长、提高售电效率、控制了线损、维护了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了运维成本的投入,总体上实现了高效、便捷、经济的目标。

2.间接效益评价

配网自动化改造后,一些经常出现故障的区域,在自动化断路器等设备的支持下能够自动隔离故障,并实现负荷转移,无功补偿设备也有效控制线损,提高线路运行效率,同时,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抄表,控制了抄核收各个环节的成本,同时,科学的负荷调节、控制,能够维护电源安全供电。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无论对于整个配网系统,还是各项电气设备、线路等的运行都能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能够维持配网的高效经济运行。

结语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规划是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结果,也是配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现阶段,配网自动化系统逐渐得到了发展、普及与应用,必须创建一个科学完善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来支持供电企业的高效经营,支持电力的营销,从而提高配网供电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堂,等.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史永.北京城市高可靠性配电网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猜你喜欢

效益评价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猛进水库清淤工程效益评价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