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2017-04-18曹小汉任莉萍樊明琴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教育新课程

曹小汉 任莉萍 樊明琴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本文就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程;情感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阳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高师院校《中学生物学教学技能》教学质量提升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课题号:2016JYXM3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6-0016-0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感情、内心体验、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一系列心理线索的统称。情感教育在学生学习态度形成、鉴别能力提高、价值观念更新、高尚情操培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情感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激励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蕴含着自然界的无穷奥秘、生命现象的神秘莫测,还涉及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中的思想感情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具备情感教育的实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贯穿情感教育,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思维和现实生活相脱轨、情感发展和年龄阶段不相符合等问题,这种特点决定了在中学阶段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保证探究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持续进步,而这些要求是和情感教育紧密联系的。

一、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1. 以“三热爱”为中心

热爱我们的地球村,保護生态环境;热爱我们的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热爱自己和家人,珍爱生命和健康。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人民所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作为地球人,每一位成员都要有大爱,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适时进行教育。

如教师在教学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时,讲授袁隆平为国家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把科研成果无私奉献给了国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应像袁隆平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增进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责任感。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人,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体现完整的人生价值。又如,在教学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应教育学生感恩父母赐予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亲人。

2. 坚定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教育学生要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不能人云亦云。如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教学内容时,讲授摩尔根和白眼果蝇的故事,学生定会感慨于摩尔根大胆质疑、不断坚持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比喻成小树扎根的过程,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把根深深地扎入土地。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多动手,在做中学会操作,实事求是,踏实勤奋,只有把知识学得扎实,将来才能有大的作为。以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例,告诫学生任何成功都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屠呦呦正是几十年来致力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期间不断克服困难、一丝不苟,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3.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等。使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例如,在讲到特化细胞红细胞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跟普通的真核细胞不一样,它没有细胞核、线粒体,而富含血红蛋白,但是红细胞却能够通过血液而高效运送氧气。教师以此为例,引导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结构与功能的辩证统一观点来进行分析,由此还可以引申至生活中的事例。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是发展的。在讲到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时,以前认为DNA是遗传物质,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实验表明RNA 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事情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真理需要去发现,认识需要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由教学内容引申至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事情的全面性、发展性,而不是片面性和暂时性,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防止其出现极端、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二、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1.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重视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处于附属地位。教师不能将情感教育视之为负担,应在教育理念上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贯彻到教学中。

2. 教师要深入挖掘情感教育素材

教师应明确课程中蕴含着哪些情感性教育素材,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素材,不能为“教育”而“教育”,人为地、勉强地加入一些与学科无关的情感性教育内容。中学生物教材通常以文字材料或者图片、图表的形式反映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中的思想感情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借题发挥,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情感教育。如当今社会的雾霾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雾霾?雾霾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雾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生态学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3. 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也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染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以自己高尚的品德、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勤奋的工作作风来感染、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 施少琴.论情感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体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3,(29):127-128.

[2] 万世忠.生物学科教学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J].吉林教育,2015,(11).

[3] 周绍清.情感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初探[J].中学生物学,2015, 31(6):9-10.

[4] 孙小靖.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9):91-91.

[5] 孙玉惠.动之以情,以情促教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6,(75):150-151.

[6] 徐业华.例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中学生物学,2013,29(9):12-14.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情感教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