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碳酸酯产业和技术路线分析

2017-04-18苏克菊余显军

中国氯碱 2017年3期
关键词:酯交换聚碳酸酯双酚

苏克菊,余显军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聚碳酸酯产业和技术路线分析

苏克菊,余显军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简要概述了聚碳酸酯的用途及市场,并对现有的工业生产聚碳酸酯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聚碳酸酯;生产技术;非光气法

1 聚碳酸酯(PC)用途及市场

聚碳酸酯(PC)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性能、耐蠕变性能、优异的光学性能、良好的耐热性能、尺寸稳定性、自阻燃性能及电性能等。基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主要用于电子电器、玻璃装配、光盘和汽车工业领域,其他领域包括机械零部件、医疗器械、休闲和防护器材等,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正迅速向航空航天、光学元件、光电信息等领域发展。

中国是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中国目前对聚碳酸酯产品的年消费量为170万~200万t,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以上。2015年1月,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18.5亿元的一期10万t/a聚碳酸酯项目(副产2.9万t/a丙二醇)投产,打破了国外行业巨头的垄断,致使价格从20 000元/t下降到18 000元/t,较2014年同期下降5.18%。

在国内外资本技术的推动下,目前一批合资、合作的聚碳酸酯项目正在国内密集开工,鲁西化工、福建环球、烟台万华等多个项目将在近一两年内投产。未来仍有内资、外资新(扩)建聚碳酸酯装置在国内陆续建成投产。中国聚碳酸酯产能的投放,在缓解产品依赖进口的同时,有可能带来供应过剩的难局,近年来中国PC进出口数量及产能变化见图1,装置一览表见表1。

2 聚碳酸酯(PC)生产技术

按PC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4种工艺:溶液光气法、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 (简称酯交换法)和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非光气法)。溶液光气法工艺经济性差、且存在环保问题,因此被淘汰。2015年工业化生产方法中,非光气法占比55%,光气法占比45%。

界面缩聚光气法工业化生产首先由德国拜尔和美国GE公司实现,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图1 近年来中国PC的进出口数量及产量变化趋势图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酯交换法)是一种间接的光气法工艺,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表1 中国PC装置一览表

非光气法是在酯交换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其原料碳酸二苯酯(DPC)完全不用光气。非光气法的关键技术得益于意大利Enichem公司成功开发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技术,将其与苯酚交换得到苯酚酯(DPC)。1993年美国GE公司采用该技术在日本千叶建成非光气生产装置。

目前 DMC的制备方法有甲醇氧化羰基化、CO2-甲醇法和尿素甲醇法等。非光气法反应方程简式如下。

界面缩聚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酯交换法)和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法(简称非光气法)对比分析见表2。

表2 各种生产工艺对比分析

2.1 旭化成非光气法生产PC工艺

2002年6月,日本旭化成与奇美石化合资公司旭美化成公司建成了世界首套以CO2为原料的非光气法PC装置。该技术与GE非光气法的不同在于DMC制取上采用CO2和EO制取EC,然后再用EC和甲醇制取DMC,其反应方程简式如下。

CO2+EO→CH2=C-O-CO-OH(碳酸乙烯酯/EC)

日本旭化成技术的特点:

(1)该工艺以CO2、环氧乙烷(EO)、双酚A(BPA)为原料,生产高纯度、高性能的PC树脂和高纯度的EG 2种产品。而且中间产品的收率和选择性可达到99%以上,可以循环到下一步工序之外,还可回到上步工序使用,节省了资源和能源。

(2)环氧乙烷(EO)采用乙烯氧化生产,生产过程副产CO2,刚好可以作为EC生产的原料。

(3)采用EC和甲醇制取DMC同时,生产出了高纯度的EG,解决了水合法生产EG的难题。水合法生产EG的选择性不够高,为保证其90%的选择性需要加入EO 20摩尔倍数的水,同副产10%以上的二甘醇、三甘醇,要获得高纯度的EG必须精馏分离。而该工艺采用甲醇代替了水(甲醇气化潜热约为水一半),而且甲醇可不过量使用,因此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4)苯酚酯(DPC)生产过程是如下 2个平衡反应:

而且这2个反应平衡非常小,反应速度非常慢,为解决此问题旭化成将2个反应放在精馏反应器中进行,且让2个精馏反应系统循环,否则只能批处理(间断反应)。

从技术路线角度分析,旭化成PC生产工艺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CO2排放(10万t PC减少1.732万t CO2排放),还可同时生产EC、MEG、DMC和DPC5种产品。

2.2 浙铁大风非光气法生产PC工艺

“浙铁大风”10万t/a聚碳酸酯项目采用“中外联合设计、系统集成”模式,优化组合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自制工艺路线,实现集成创新。这一工艺的先进性在于,3套联合装置组成的整个装置通过“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产路线,从副产丙二醇看,该工艺应当采用了环氧丙烷为原料代替了环氧乙烷(EO)。

3 聚碳酸酯(PC)生产原料

日本旭化成非光气法生产PC工艺以CO2、EO、BPA为原料生产,根据工艺计算,10万t PC装置需要消耗1.732万t CO2、1.732万t EO和9万t BPA。原料BPA占PC成本为50%~60%(目前BPA价格为9 450元,PC价格为18 000元),环氧乙烷实际生产为乙二醇。EO由于运输困难一般没有工厂大量销售,因此,需要自建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装置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生产;双酚A(BPA)市场上可以采购,但是主要生产厂在长三角和山东地区,由于双酚A(BPA)需求量大,其他地区项目要考虑自己配套BPA装置。

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制DMC,10万t聚碳酸酯,3.53万t DMC,CO气体1.11万t、甲醇循环、双酚A(BPA)的主流技术采用离子树脂交换法。拥有技术的国外公司有GE、拜尔、DOW、日本三菱化学(原千代田)和波兰/Lmumus合作的ICSO技术,其对比见表3。

综合对比,技术最佳的日本三菱化学(千代田)的MCC工艺,目前KBR也有双酚A(BPA)技术,并且对外转让。国内双酚A自主生产技术做得好的是天津大学,与中石化合作开发了多层悬浮床离子交换树脂法催化气提工艺。

综上所述,聚碳酸酯(PC)目前是一个比较好的产业,由于非光气法目前已成为PC的主要生产方法,其中日本旭化成技术比较具有优势,其以CO2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因能够充分利用CO2资源,工艺绿色环保,而且所得产品质量好。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该工艺的改进,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

表3 各公司技术指标对比表

[1]路 辛.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国际化工信息,2004(3):7-9.

Analysis of polycarbonate industry and technical solution

SU Ke-ju,YU Xian-jun

(Xinjiang Tianye Group Co.,Ltd.,Shihezi 832000,China)

This paper giv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polycarbonate applications and market,the existing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polycarbonate 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polycarbonate industry;production technology;non-phosgene method

TQ323.4+1

B

1009-1785(2017)03-0043-03

2016-12-15

猜你喜欢

酯交换聚碳酸酯双酚
一种多功能聚碳酸酯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抗菌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用于合成双酚A的复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牛奶中双酚A、双酚F和双酚S
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合成PEF工艺及性能研究
采用油脂改性方法降低人造奶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银光集团发布国内首个《硅氧烷聚碳酸酯企业标准》
工业酶法和化学法酯交换在油脂改性应用中的比较
碱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购物小票会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