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也是童子功

2017-04-17

风采童装 2017年3期
关键词:童子功关键期莫言

读书也是童子功

HABITS

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零岁开始到十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从小培养习惯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不仅是古诗词,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有多重要?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西方媒体记者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对您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与小伙伴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整齐,做错事情要道歉,仔细地观察大自然……”科学家认真地回答道。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莫言先生读书多,特别是儿童时期就读完了《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辍学了,然后开始了10年的农业生产,文革期间他无书可看就读《新华字典》,后来读《中国通史简编》,之后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他担任图书管理员时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书籍全部看过。

第一个例子告诉我们:趁早培养孩子的习惯比一切都重要。

第二个例子告诉我们:童年时期保持的阅读习惯,能造就奇迹。

抓住黄金十年

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到10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因为孩子在0—6岁有一个感官关键期,从出生起,孩子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这个时期孩子就可以接触图书。最早需要由父母陪伴,进行亲子共读。而这个时期的努力,将为接下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协会指出幼儿有一个文化敏感期,它萌芽于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绘本。

5—7岁,孩子进入大量认字的阶段,可以读一些简单文字类的图书,比如童谣、互动认知图书以及经典的绘本故事书。

7—8岁,孩子认识了大量的文字,父母会有期待,希望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但是孩子还是依赖父母的陪伴。而且,孩子会拒绝纯文字的图书,反而更喜欢绘本和漫画。

8—10岁,孩子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开始有自己明确的阅读爱好。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这个时期可以读深厚一点的书,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绘本阶段,还有一些世界名著也可以开始涉猎。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没有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

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是在10岁前形成。

思想家卢梭曾经这样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0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

猜你喜欢

童子功关键期莫言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找准切入点,练好情感朗读“童子功”
水雉的怪怪童子功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论培养小学生钢琴弹奏的“童子功”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