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多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7-04-17陈太碧胡涛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中度粒细胞细胞因子

陈太碧 胡涛

·呼吸病研究·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多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陈太碧1胡涛2

目的 探讨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多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检测对照组、哮喘组于接受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IL-20和IgE水平。结果 哮喘组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中度哮喘组高于轻度哮喘组(P<0.05);接受治疗后,哮喘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轻度哮喘组低于中度哮喘组(P<0.05);IL-6、IL-8、IL-20、IgE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对判断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支气管哮喘是指多种炎症细胞参与,以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1]。细胞因子是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由活化后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并、分泌,其能调节、介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在哮喘的炎症中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病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20(IL-20)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86例为哮喘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轻度哮喘组43例和中度哮喘组43例。轻度哮喘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53.8±6.3)岁;身高(166.5±8.3)cm;体重(55.6±6.4)kg。中度哮喘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4±6.2)岁;身高(164.7±7.4)cm;体重(57.4±7.2)kg。纳入标准:①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8年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标准;② 近期1个月未使用炎症介质拮抗剂和免疫调节剂,无上呼吸道感染;③ 无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且无肿瘤史;④ 无吸烟史、个人以及家族过敏性疾病史;⑤ 自愿参加研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51.3±5.7)岁;身高(163.7±8.6)cm;体重(57.1±6.5)kg;无吸烟史、哮喘史和哮喘家族史。三组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及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

二、方法

给予哮喘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购自英国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公司)规范化吸入治疗,气促发作时予以万托林(购自英国GSK公司)吸入治疗。另给予中度哮喘组口服茶碱缓释片(购自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疗程1周。

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哮喘组于接受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EDTA抗凝,4℃,3000r/min离心10min,将上清液存放在-20℃冰箱中待检。

血清IL-6、IL-8、IL-20浓度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试剂盒均购自美国Genzyme公司。检测前,室温30 min,每孔加入稀释液100 μL、标准品100 μL、血清标本100 μL,封板室温反应2 h,吸出板内液体,洗涤液反复洗涤3 min×4次;再每孔加入conjugate 200 μL,封板室温反应2 h,吸出板内液体,洗涤液反复洗涤3 min×4次;每孔加入底物液200 μL,封板室温反应30 min,避光;每孔加入终止液50 μL混匀,30 min内在450 nm处读取OD值,计算其浓度。血清IgE水平测定采用BNII全自动蛋白分析仪(购自意大利SEAC公司)测定。

三、统计方法

结 果

一、三组血清各指标水平比较

哮喘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情况(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治疗前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显著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高于轻度哮喘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哮喘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明显下降,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度哮喘组治疗后水平相比,轻度哮喘组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更低,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哮喘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各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为与对照组相比,P<0.05;#为与轻度哮喘组治疗前相比,P<0.05;@为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二、血清IL-6、IL-8、IL-20、IgE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间的关联性和关联密切程度,结果显示,IL-6与IL-8、IL-20、IgE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0.5182,r=0.5763,r=0.5392,均P<0.05),IL-8与IL-20、IgE之间呈正相关(r=0.6372,r=0.5864,均P<0.05),IL-20与IgE之间呈正相关(r=0.5237,P<0.05),此结果表明血清IL-6、IL-8、IL-20、IgE四种细胞因子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讨 论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细胞因子的网络失衡在哮喘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关键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同病情时血清IL-6、IL-8、IL-20和IgE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IL-6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启动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4]。现代免疫学实验证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炎症刺激后产生并分泌IL-6,导致IL-6水平升高,直接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炎症的损伤过程。IL-6能与其他细胞因子通过协同作用诱导和释放特异性过敏介质,以此诱导哮喘的产生并加重病情[5]。IL-8是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趋化因子,也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有强烈的趋化作用[6]。IL-8聚集在哮喘患者气道内释放炎性介质,能导致气道痉挛和激活中性粒细胞,从而进一步增高气道反应性。中性粒细胞被活化后产生IL-8,进一步加强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加重患者的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向炎性区域浸润中IL-8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IL-20由活化的单核细胞产生,是IL-10家族的成员,与IL-10有较高的同源性[8]。研究[9]发现,IL-20能促进致炎因子和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且TNF-α、MMP2、MMP9等细胞因子影响着支气管哮喘的发病。IgE是一种B淋巴细胞合成的免疫球蛋白,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使这些效应细胞致敏,释放多种炎性介质[10-11],并引发Ⅰ型变态反应,导致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呼吸道阻力增高并增高气道反应性,在哮喘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哮喘组患者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中度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高于轻度哮喘组患者,提示了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能反映哮喘的炎症反应状态和病情程度。经治疗后,患者的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还发现,IL-6、IL-8、IL-20、IgE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以上结果提示了动态监测血清IL-6、IL-8、IL-20、IgE水平,对判断和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1] 谭小玉, 侯长春, 陈艳, 等.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6): 2591-2594.

[2] 杭芸芸, 杭桂香, 赵气魄, 等. 小剂量红霉素对儿童哮喘的免疫调节[J]. 江苏医药, 2010, 36(15): 1843-1844.

[3] Kudo M, Ishigatsubo Y, Aoki I. Pathology of asthma[J]. Front Micr, 2013, 10(4): 263-263.

[4] 袁凯, 凌杰.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 11(11): 1277-1278.

[5] 刘洪泱, 谢林艳 周林福. 支气管哮喘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6): 450-454.

[6] 毛山, 殷凯生. 支气管哮喘患者痰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J]. 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10): 1772-1773.

[7] 赵灵芝, 卢美萍. 哮喘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7、IL-8和VEGF水平测定及意义[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 27(3): 577-580.

[8] Blumberg H, Conklin D, Xu WF, et al. Interleukin 20: discovery, receptor identification, and role in epidermal function[J]. Cell, 2001, 104(1):9-19.

[9] Hsieh MY, Chen WY, Jiang MJ, et al. Interleukin-20 promotes angiogenesis in a direct and indirect manner[J]. Genes Immun, 2006, 7(3): 234-242.

[10]李建木, 李琼林.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3): 313-315.

[11]杨明, 李国平. 氧化应激激活的信号传导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4, 43(7): 875-877.

[12]董记华, 赵燕平. 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2、免疫球蛋白E及内皮素1的水平测定及意义[J]. 医学综述, 2008, 14(7): 1117-1118.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5.046

1. 570100 海南 海口,海南农垦总医院急诊科 2. 430030 湖北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016-09-26]

猜你喜欢

中度粒细胞细胞因子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小米手表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