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发展”就是个巨大的坑

2017-04-15袁坚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思路家长

不知道你有没有仔细审视过自己教养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有多少是经过深思熟虑而选择的,有多少是下意识地延续了曾经的经历与经验,又有多少其实是来自于外界影响的?其实,那些潮流追逐的教育热点,那些众口一词的“教育理念”,有问题的、不适合自家的,多了去了。

我经常碰到家长来问:“我们家小朋友所在的幼儿园,大家都报了课外兴趣班,学下棋、学跳舞、学英语……我们要不要报呢?”家长恨不得所有别的孩子会的,自家孩子都得学,学了都得会,会了还都得好。

咱们客观一点说吧,首先,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不仅对孩子来说是这样,对家长来说也一样啊!陪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的,也耗费家长的有限力量;其次,每个人的兴趣、特点都不同,一个画画很棒的孩子,非要求他弹钢琴也达到同样水准,从概率上说,都不高。

“全面发展”的误区

我琢磨着,家长们这种贪多、求全的心态,是不是从我们自己小时候学校教育中一直强调的“全面发展”那个思路来的。这种思路强调,要培养的是一个“全人”,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发展,不能偏廢。

这个思路本身是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它原本强调的是不要让某些方面“废”掉,也就是从最低标准而言。就像我曾经说,你得学会做饭,这是一种基本技能;至于能做得多好吃,那就要看每个人的能耐以及花下去的功夫了。首先解决“有还是无”、“0还是1”的问题。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这个思路很容易被推到极端,变成了:每门功课的成绩都要好。这就很要命了!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不能“偏科”,不然中考、高考总分就不好看。问题是:如果这个孩子的兴趣就是在理工科上,写不好一篇声情并茂的记叙文,会有很大问题吗?而如果这个孩子的专长是绘画,化学成绩很一般,又有什么大罪过呢?

这个思路延伸开来,就让家长在考虑给孩子选“学什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我的孩子喜欢什么”,而是“大家都在学什么”。以此为依据来选,对孩子可不怎么负责哦!

这种思路还会蔓延到日常生活里,有些家长会觉得,饮食必须多样化,孩子得吃各种各样的东西,不爱吃某一种,就是“挑食”。其实,身为成年人,我们不也多多少少会拒绝某几种食物。不喜欢吃青菜,选择西兰花、卷心菜就是了。为什么非得求全责备?

“一枝独秀”是更好的选择

回到“全面发展”这个思路的初衷:不要有明显的短板,然后,方方面面最好都能接触到、能有所了解,面要拓得宽一点;但并不是说,方方面面都要形成长板。如果抱着这个目标……是个超人也达不到啊!孩子的压力该有多大,自信心会被爆击的。

再想想古人的话:“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用在小朋友的教育安排上,与其把时间、精力平均分配给“全面发展”的各个项目,什么都去学一点,倒不如集中起来投到孩子最感兴趣的一两个项目中,并且长期坚持,形成累积优势。

对开头所说的来问我的家长,我就会建议他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资源。尤其是刚入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又需要比较多的自由玩耍(指没有任何目的性的玩耍)时间,能持续地从事一项核心活动就可以了。

这一项活动足够让孩子的智力水平、思考水平、实操水平……提升到某种高度,这些底层能力的发展,而非表面上的某个学科的表现,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再往后,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仍需要克制“全面发展”的思路。我举个球队的例子:当球队决定引入某一位球员时,所看重的并不会是他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均衡,而是他在某几个方面是否有特别突出的能力,这些能力组合起来,刚好符合球队中某个角色的要求。

那你可能会问:是否存在各方面都完美、达到最高标准的球员呢?答案是:不存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阿尔伯蒂有一句名言:“任何一种艺术,不管是否重要,如果你想要在该领域出类拔萃,就必须全身心投入。”要对所有项目报以“全身心的”投入,很显然,非常不现实。

还是选择“一枝独秀”好了,又开心,又能在某方面不断累积优势资源,发展出某种高度。

反观家长自身也一样

最后我们从孩子的教育说到“如何做个好家长”,这个也是困扰着很多人的问题。用同样的思路去分析,焦虑的家长是否也受制于“全面发展”的误区?试图在每个方面都给孩子最好的照料,不能有任何短板,甚至还要做到照顾孩子、兼顾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完美平衡。

说是“完美平衡”,其实就是想“全部都要做到最好”!这就跟“全面发展”等于“所有功课都考第一”一样。这样,你会很焦虑、痛苦,你的这些情绪还会传染给你的孩子。完全没有必要啊!

就像要对孩子建立起合理预期一样,我们对自己也要有合理预期:做个“一枝独秀”型家长就可以了。同样的思路:不要有明显短板,面铺得宽一点,然后结合自己的特长,在某一方面给予孩子高品质的教育和陪伴。

爱踢球的家长就带着孩子去运动,爱美食的家长就给孩子做好吃的,爱学习的家长就带着孩子去逛博物馆……其实,“全面”的部分融入日常生活是看不见的,“独秀”的部分因为特别突出,才会给孩子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调动起他的情绪和热情,对亲子关系也更有帮助。找到并发挥出自己最有光彩的那一面,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孩子,都是个更优的行事策略。

作者简介:

袁坚,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多年媒体人,儿子6岁,现为多家媒体专栏作者、“喜阅馆”课程总监、“沪江网”在线课程讲师,推出面向孩子们的《思维导图》系列、《绘本阅读》系列在线课程,已出版《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及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

微信公众号:猫博士创意课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思路家长
不同思路解答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家长请吃药Ⅱ
思路一变 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