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2017-04-15美好妈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7年4期
关键词:练琴先学乐器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音痴,每个孩子天生都带有音乐潜能。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我觉得还是要让音乐从小慢慢融入孩子的生活,点燃他们对音乐的持久热情。

说起美国家长对孩子音乐启蒙的初衷,其实功利性不是很强,他们压根就没想把孩子打造成举世瞩目的音乐家,更不会在孩子想放弃的时候,以棍棒来伺候。做父母的只是在一旁充当拉拉队的角色,时时在旁边好言提点并多加鼓励,即便是心里的火山快要爆发了,不管怎么都会忍回去,这样的耐性还真是不可多得。作为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妈妈,一开始我对孩子学音乐自然是有一定期待的,但是所处的大环境促使我重新思考用什么样的心态让孩子去学音乐,慢慢地,我的心态也变得平和起来。

美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管是哪種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遍布美国各大社区的娱乐中心会给孩子开设音乐启蒙课,主要是刺激孩子音乐上的天赋。在学的时候,还让孩子辨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还有一些大型的音乐教育连锁机构也会提供互动课程给父母与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美国最出名的宝宝音乐教学法是铃木音乐教学,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还是有一些独到之处的。学音乐就像学语言一样,最好是从小就训练耳朵,听比练更重要,他们会鼓励小朋友养成用耳朵来记音乐,而不是用眼睛和大脑来记。如果是想“一对一”学习,也可以选择私人家教或私人教室。

以我家老大和老二为例,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音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尽量丰富家里的音乐环境,让孩子在音乐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并让她们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老大是伴随着“小小爱因斯坦”的宝贝系列音乐集长大的。音乐的旋律以摇篮曲为主,节奏舒缓温馨;还充分运用了好玩有趣的影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柔和的音乐旋律,对孩子的心理起到安抚和舒缓情绪的作用,给孩子带去安全感,帮助她建立有规律的日常作息时间。听过之后,孩子最明显的变化是她的情绪不像以前那样烦躁不安了,明显睡得踏实安稳了,也许这就是书上所说的“莫扎特”效应吧。

妈妈的声音对孩子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音乐?例如轻柔地和孩子说话或讲故事,或者哼唱一些柔美的曲调。我会尽量挑选一些有重复曲调的歌曲唱给宝贝听。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多听,尤其是反复重复的一种声音,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说话打下基础。我喜欢唱的英文儿歌是“你是我的太阳——You Are My Sunshine”,哼唱得好与不好没关系,但是父母认真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只有自己真实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用心去唱,才能慢慢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喜爱。也正因为如此,老大美好很早就开始咿呀学语了。

早期的音乐教育还有助于打造一个愉快、活泼、开朗的孩子。两个孩子各自到了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有属于自己的音乐键盘了,并都放在她们伸手可及的地方,特别是老二,她对键盘很感兴趣,也很好奇,不停摆弄,随意敲打。只要键盘里储存的节奏一响起来,她就开始兴奋地手舞足蹈。老二1岁后,我尝试让她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古典音乐、轻音乐、儿童ABC歌曲。每次听音乐时,她总是表现出一副很陶醉的样子。在听的同时,我还引导她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一些有趣的动作和表情。

和孩子一起在家时,我会和她们做一些音乐互动游戏,用玩的方式带孩子去靠近音乐。玩的最多的音乐游戏是Patty cake,用拍手发出的声音触发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随着童谣的节奏响起,我先拍自己的手,然后和孩子一起配合简单节奏来互拍,随着节奏的起伏,还不时和孩子一起击掌,不单是因为这个游戏结合歌谣和动作,能让孩子知觉到身体的部位, 还因为小朋友需要将两双手合起来,能锻炼她们的手眼和动作协调能力。

后来,我还陪老大一起上音乐律动课程。上这样的课,对小朋友的音感、节奏还是很有帮助的,上完之后,她的专注力和耳朵敏感度都会有所提高,对于今后学习乐器的帮助也会很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让孩子对音乐世界有更多感性认识。在音乐课上,老师发给孩子们蛋型的沙铃,让孩子自由发挥,模仿她的节奏和乐感,随心所欲地跟着音乐节奏摇摆,小朋友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就吸收了很多和声音有关的东西。刚开始老大做动作时还有些放不开,其实她是在自己观察、默默学习,环境熟悉后,她表现得游刃有余。老师在示范的同时,还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音乐游戏,在亲子游戏中配合道具如铃鼓、手摇铃等一起使用,再穿插进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引领大家一步步进入音乐的世界。

专业点评:

早期的音乐教育的确有助于打造一个愉快、活泼、开朗的孩子,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意美好妈的这一观点。生活来自于音乐,音乐来源于生活,孩子早期进行音乐教育能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有了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潜能开发、个性培养。

建议家长可以学习美好妈,和孩子在家做一些音乐互动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家里的物品营造出让孩子感到学习音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让他在充满爱的环境下快乐地享受音乐的美。

Q&A

1.音乐启蒙对孩子来说,先学一门乐器好,还是先学唱歌好?

先学唱歌更好些。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乐器比学唱歌更难些。婴幼儿时期,我们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形式是综合性的,它是整体性艺术的教学,先是倾听音乐、哼唱或歌唱,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再进行乐器探索和乐器学习、体态律动、简单即兴创作等。通过唱歌歌曲的习得和积累,孩子对音高型、旋律线、节奏型、音色辨别、力度、曲调等基本音乐元素有了初步感受后,再学习一门乐器,上手就会快些,这样孩子的畏难情绪也会少些。相反先学一门乐器,比较难,孩子会有排斥感,之后往往会难以坚持下去而放弃。

2.想让孩子学一样乐器,该选什么乐器呢?endprint

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想学键盘类乐器,这之前最好先学些唱歌,积累一些乐理知识,随后学习键盘乐器好上手。如果孩子想学弦乐器,最好有1~2年的唱歌基础或键盘基础,基本掌握了音准和节奏感后,再转学弦乐器会更好,因为这类乐器没有固定音高的,孩子学习时都要靠自己的听力去校音。如果孩子听音准能力不好,学习这类乐器是很困难、很费时的。9岁以后孩子再学打击乐和管乐比较好,9岁以下学,孩子的肺活量不够,会感觉很困难。

3.孩子学了一阶段钢琴,突然不感兴趣了,我该继续让她学,还是放弃,换一种乐器?

这需要看孩子突然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孩子内心是想学的,只是近期遇到些教学难点,不适应,因而想放弃,这就有些可惜。可以先把学钢琴的事情暂且放一边,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放松心情的同时,感受一下演出成功的成就感,说不定孩子又想学了。

如果学琴的时候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孩子也会打退堂鼓,比如家长让孩子练琴1小时,这对4~6岁的孩子来说,时间有些长;有些家长在孩子练琴时,严厉批评甚至打骂,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厌恶钢琴。家长不妨把每天练琴的时间缩短到30分钟,练琴的时间段让孩子自己挑选,练琴时的好心情或许会让孩子坚持下去。

如果孩子真的不适合弹钢琴,比如年龄太小,或者对另一件乐器特别感兴趣,那你可别勉强。不过决定放弃前,最好问问孩子的老师的意见。

4.孩子脾气很不好,适合学习音乐吗?如何引导?

音乐是可用来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传递情感的一个绝佳工具。孩子可以识别能让他们快乐或悲伤的音乐,且充满热情地开始哼唱表达同一情感的歌曲的韵律。

孩子脾气不好,学习音乐可以调节孩子自我的情绪控制能力。因为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情绪调控水平。音乐对人的情绪调节作用是通过音响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孩子的情绪具有不稳定性,让孩子们多听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或带孩子参加儿童音乐专场的亲子音乐会,能调节孩子的心境。

5.音乐启蒙阶段,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音乐启蒙阶段,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最重要。往往家长对孩子太严格,一定要练琴多少时间,时间没到就不能停。这会让孩子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有些家长觉得学音乐是孩子的事情,教音乐是老师的事情,于是,自己就成了“甩手掌柜”。我建议,家长还是要适当督促孩子、鼓励孩子、尽量创设愉快学习的音乐环境给孩子。首先家长自身也需要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如果孩子在学习音乐,家长没有习惯在家播放音乐或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孩子会觉得没有所谓的“音乐知音”,他学音乐也会变得无趣了。孩子的音乐启蒙阶段,真的不是孩子一人在学音乐,需要家长参与进来,用爱来灌溉孩子这棵音乐之树。

最后,我想说,让孩子学音乐,并不是要培养他们成为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升孩子的人格,让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

(回答专家:上海好小囡少儿合唱团音乐指导老师 王蓓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琴先学乐器
学乐器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乐器
练琴记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练琴
浅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