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上明珠”的科技创新之路

2017-04-15李雪滢

奋斗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技能哈尔滨汽轮机

■ 李雪滢

“掌上明珠”的科技创新之路

■ 李雪滢

哈尔滨汽轮机厂是国家500家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是大型电站设备和船用汽轮机制造业最大基地。由于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具有的特殊地位,被周总理誉为“国家的宝贝,掌上明珠!”

哈尔滨汽轮机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的项目。1951年3月8日,确定厂址设在哈尔滨市。经过几年的设计筹备,1956年3月17日,哈尔滨汽轮机厂破土动工,拉开了施工建厂的帷幕,至1958年12月10日,全部工程总体验收合格,哈尔滨汽轮机厂正式建成投产。

从建厂投产开始,哈尔滨汽轮机厂就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1953年8月,工业部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抽调干部、工人及部队转业官兵284人,在江苏、河北、辽宁、黑龙江、吉林等5省7市12个厂家进行管理人员见习和生产人员的培训。1954年开始,在上海、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市开办技工学校,培育电力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工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工厂基本建设工程的发展,工厂开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此后,工厂先后向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有关科研单位派出44名工程技术人员和60多名技术工人学习汽轮机产品设计、制造工艺。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汽轮机厂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人才战略得到大力施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哈尔滨汽轮机厂已经拥有一支由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组成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00余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8人,高级工程师300余人,工程师500余人,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0余人。

有了一流的人才,才能制造出一流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实践,哈尔滨汽轮机厂将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作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培养创新团队、展现高超技艺、提效服务生产的有效载体。把解决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作为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工作室自身特点,发挥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攻关活动,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服务企业生产。

通过历次技术改造,建立产品试验基地,为自主开发、提高产品设计水平和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不断完善材料检测手段,解决了在生产检验与保证机组安全可靠性方面的主要零部件的关键问题。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检测能力和水平,哈尔滨汽轮机厂还不断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采购大批先进设备,使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推广创新项目,固化工作成果,根据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先后编写并出版了《汽轮机刀具应用手册》(上下册)、《叶片加工手册》《金属切削刀具与知识百题解答》,指导一线工作改进操作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哈尔滨汽轮机厂从1958年投产以来,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5万千瓦、10万千瓦、20万千瓦、60万千瓦汽轮机和65万千瓦核电汽轮机,并已形成批量生产30万千瓦、60万千瓦汽轮机组和核电汽轮机,百万千瓦以上汽轮机组能力。现在,哈尔滨汽轮机厂形成了亚临界、超临界、核电“三足鼎立”之势,在全国汽轮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回顾这60年走过的路程,哈尔滨汽轮机厂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拥有60多年制造经验的哈尔滨汽轮机厂日趋成熟,尤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正迈出雄健的步伐,跻身于世界大型汽轮机制造业之林。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张博zhangbo@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高技能哈尔滨汽轮机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浅析给水泵汽轮机跳闸回路改造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汽轮机排汽缸喷水量计算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汽轮机供热系统的技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