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确聚焦 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4-15王欢

奋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王欢

精确聚焦 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欢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农村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做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为黑龙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精确聚焦,把握黑龙江精准扶贫的理论意蕴

精准扶贫是全面小康目标导向下的认知提升。

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6年来的历史可以发现,坚持不懈地领导人民消除贫困、始终如一地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帮扶亿万人民减贫脱贫,已经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现有贫困人口多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主要表现为扶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较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打“折扣”,要能够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减贫效果导向,关注减贫脱贫精准施策,加快补齐“短板”,不让一个地区、一个少数民族、一个人掉队,确保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是走出黑龙江振兴发展新路子的关键步骤。黑龙江的振兴发展,必须走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以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通过扶贫开发,贫困县在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惠民生上初见成效,为“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还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村贫困程度深、贫困地域性突出、脱贫成果较脆弱、因学病婚致贫凸显、自身解困能力弱等。结合我省实际,脱贫目标和脱贫步骤为:到2017年末,完成8个省级贫困县摘帽,676个贫困村、80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8年末,完成10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564个贫困村、66万贫困人口脱贫;到2019年末,完成10个国家级贫困县摘帽,538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脱贫;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到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最为艰难的冲刺阶段。

二、精准发力,优化黑龙江精准扶贫的动力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要求,着眼于扶贫开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环节各流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调节,不断强化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

落实党的领导责任机制。脱贫攻坚战考验着地方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一是明确帮扶职责。围绕贫困村脱贫展开工作,市级落实推进责任,县级落实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落实行业扶贫责任,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落实帮扶责任。二是强化资金管用。要进一步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各县要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扶贫开发项目与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安排相衔接,集中向脱贫攻坚发力。同时,每笔投入、每个项目还要与解决脱贫人数结合起来,确保资金项目精准带动贫困群体。三是完善政策体系。省直各行业部门要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文件,形成完备的“1+N”扶贫政策体系,并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确保各项扶贫特惠政策惠及全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搞清贫困程度、找准致贫原因,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是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国家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等四类贫困户。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准复核,设置排除指标,对上一年扶贫对象再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扶真贫。二是完善系统,建档立卡。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充分发扬基层民主,透明公开,把识别权交给群众,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政府帮扶范畴。三是动态监测,分级管理。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估,提高识别精准度,通过建立云平台,用电子化手段核查脱贫实效。如龙江县制定了《龙江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和“回头看”工作实施意见》,哈尔滨市制定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督查方案》等方法,提高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值得参考借鉴。

完善金融资金服务机制。在新时期扶贫开发中,只有将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结合起来,才能形成集中攻坚的合力。一是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建立普惠金融机构体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创新基于贫困地区产权的金融产品,积极为不同的贫困群体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金融扶贫产品真正对接贫困群体的需求。二是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和聚集,增强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资金动员能力,在保证贷款优先投向扶贫的前提下,允许贫困县区金融机构突破年度贷款规划,引导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通过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县、支农再贷款示范区等活动,促进金融机构与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再就业创业。三是建立风险分散补偿机制。坚持可持续性原则,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对贫困户保证保险保费予以补助;建立产权流转交易和抵押登记服务平台,防控和化解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形成“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的良性循环机制。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机制。科技与人才在贫困地区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要着力提供有利条件、破解不利障碍,发挥科技和人才的推动力。一是推进创业式科技扶贫。以创业带动就业,加速外部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鼓励并支持适合片区功能定位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样式,促进“一乡一业”的发展;以“大学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安排涉农院校为片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对口帮扶”形式,鼓励科研院所开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合作;以“技能培训”方式,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村新生劳动力的技术保障。此外,还要将科技扶贫规划与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融入综合考评体系,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二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注重开发本地人力资源,大力探索多种渠道培养地方人才。推进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选派能人精英到发达地区或科研院校学习考察;采取定点帮扶的方式,使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与专业村户和相关企业建立直线技术指导、咨询、交流、帮带关系,建立扶贫单位人才扶贫定点制、高校毕业生派驻帮扶制和项目挂钩帮扶责任制等。

健全社会扶贫动员机制。扶贫开发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积极的组织动员。一是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多元主体、群众参与、精准扶贫”的原则,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创新多种参与方式,实现社会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尊重帮扶双方意愿,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社会扶贫资源动员规范化、配置精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等。二是健全社会定点扶贫机制。明确扶贫单位和主体的责任,制定长期规划,谋求专业优势对接,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内源式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牵头部门按照分工督促指导工作,实现定点扶贫与扶贫协作、行业扶贫的有效衔接;制定考评方案,完善定点扶贫绩效考核机制,设置量化指标,从重视程度、工作成效、贫困改善等方面予以制约,真正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教研部)

责任编辑/杜金莹dujinying@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