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与过的思考

2017-04-15彭代超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有化苏维埃政权

何 源 彭代超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功与过的思考

何 源 彭代超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1918年夏至1921年春,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的特殊时期,列宁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这个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既有全面肯定的说法,也有全面否定的说法。当然辩证的评价才是最科学合理的。怎样才是辩证的评价呢?首先我们必须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历史实际出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辩证地看待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背景

(一)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

1918年,苏联正把注意力从帝国主义战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上的时候,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发动战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敌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苏联。在北方,英法军队侵占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德军违背“布列斯特和约”,占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在远东地区,日美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陆;在南方,德国、土耳其在格鲁吉亚登陆。英法德美日帝国主义国家公然对苏维埃政权国家进行侵略干涉。

在国内,旧军队中的反动军官、资产阶级、白卫军官和哥萨克上层联合起来,在全国各地发动暴乱,如克拉斯诺夫、高尔察克、沙皇将军邓尼金等为首的叛乱,集结了几十万人的反动军队,在各地建立起各形各色的政府,“北方政府”、“高尔察克政府”、“萨马拉政府”,并且他们还得到了国际干涉者的支持,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整个俄国都处于战争之中。

(二)苏维埃国民经济残破不堪

在二战期间,俄国的经济已惨遭破坏,苏维埃国家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民穷财尽的烂摊子。在农业方面,劳动力急缺,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急剧减少,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在工业方面,与战前工业总产值相比,只有战前的29.1%。国内战争爆发后,敌人占领了乌克兰、西伯利亚、库班等粮食、石油、煤矿产地,交通破坏,首都等其他大城市与之隔绝,粮食、生活用品、原料短缺,供不应求,工人流散,人民挨饿。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列宁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

首先,通过义务兵役制和义务劳动制,迅速组织了约五百万的军队作战和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前线后方相互协作,共同作战,体现出苏维埃政权军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正是前线军队的浴血奋战和后方劳动人民的无私奉献,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结束三年的激烈战争,最终保住苏维埃政权,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

其次,通过工业和贸易国有化,国家能高度集中的统一领导国民经济,使其为战争服务,满足战争一切需要,正如列宁所说“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胜利”。苏维埃通过工业、贸易、交通等都实行国有化后,国家就能将全国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起来,为军队提供他们最需要的战靴、服装、枪炮和子弹。这些物资和武器,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

最后,通过余粮收集制拯救了工人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国内战争期间,许多人都挣扎挨饿受冻上,再加上苏维埃国家遭受战争迫害,经济困难,国家财政崩盘,没有钱与农民交换粮食,所以采取余粮收集制,给军队和城市中徘徊在饿死边缘上的人民提供粮食。国家在征集粮食和农副产品之后,除了大部分供应军队以外,剩下的由国家统一平均分配给城市的劳动者,当然,分配时也要考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和身体需要。虽然不能让人民吃饱,但也免于饿死,同时也保护了农民免遭地主和资本家的剥夺。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第一、全部工业国有化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过了头,超出了社会所需的限度。在当时,只需要将国防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如:银行、交通运输业等,这些已足够满足战争所需。因为这些大企业在国家监督下,能够提高效率,对国家人民都是有利的。而在实际过程中,苏维埃政权把全国上下五人以上的中小企业甚至是一些手工业全都国有化,这就将小资产阶级当成资产阶级,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这种管得过死,过分集中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困难,对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第二、在贸易国有化上,禁止一切商品交换和私人贸易。在1919年3月,消费公社成立,将全部公民的商店、小铺、仓库等都交给公社,公社免费分配粮食和日用品,后又建立免费食堂。这种做法实际上消灭了货币,实行了经济实物化。这种把流通给僵化堵死的做法,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使得国家经济出现历史新低。因为这种绝对化的做法严重打击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工农业之间的联系联系断裂。此外,日用品严重缺乏,导致私人贸易屡禁不止,投机商贩增多,黑市交易猖獗。

第三、试图在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直接向共产主义过度,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余粮收集制是战争时期为满足红军和城市处于极度饥饿人民的粮食需求,所以农民愿意上交余粮。但是战后翻箱倒柜,逐户搜缴的过火行为,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甚至征粮队还带枪征粮,农民无法忍受,就通过减少播种面积和隐瞒粮食产量来应付这个政策,因而导致了1921年春严重的经济危机。还有超越阶段的贸易国有化,脱离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俄国国情。苏维埃企图通过消灭个体商户,取消市场流通,减小货币作用,用强制性的手段变革经济关系,这无疑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想要从小农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这在当时的俄国是不可能的。

三、结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国情下满足战争需要的措施,它的功劳是主要的。在第一阶段(1918年6月至1919年底)这些措施使国家能够保证前线、后方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的供应,使红军最终能战胜国内外反动势力。在第二阶段(1920年至1921年春),列宁等人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火行为,导致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纵然有错,但其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1]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8.

[2]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8.

[3]辛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浅说[M].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何源(1993.04-),女,四川宜宾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彭代超(1992.09-),男,重庆市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国有化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党的七大擘画建立新型国家政权的蓝图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马士英与弘光政权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