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2017-04-15王思雨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曹 瑾 王思雨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曹 瑾 王思雨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天津 300387)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规模庞大,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以及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事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发展的大局。国有企业改革被提到改革日程已历经三十年,但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本文将在总结国有企业三十年来的改革历程基础上,阐述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

一、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成就

1.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利益得到改善、摆脱大面积亏损的困局

20世纪80年代,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企业开始有了点自我发展的动力,例如重庆钢铁厂因国家削减计划陷入困境,通过自己找市场救活了自己,近几年,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税金等指标均呈现俩位数的增长,企业利润的增加还表现在资产利润率由1998年的0.16%上升为2004年的3.42%,同时,净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等效益指标也都逐年上升。同时国有企业通过行业结构调整、技改津贴、债转股、兼并破产,下岗分流等措施,国有企业实现了“三年脱贫”,摆脱了大面积亏损的困局。

2.肢解了旧体制、释放了市场空间

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的各种摸索,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寻找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途径,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实体。在国企改革的同时,在计划、价格、投资、金融、财政、外贸、物资等领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在一定层度上肢解了旧体制,二是释放出市场空间。到80年代末,国有企业的身子虽然还在体制内,但他的一条胳膊已经伸到了体制外,开始了逐步探索更大的市场空间的道路。但早期的承包制却没有改变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无法摆脱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

3.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

20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迎来由“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新时期,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清楚、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家不再拥有整个企业,而是拥有国家出资的那部分资产的财产权及相应的所有者权益;国家只承担以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不再为企业“买单”;企业可以引入其他出资人,实现产权多元化;第四,企业不再隶属于某个行政部门,只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4.走通了公有制、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路

在实现国有企业公司制的改革后,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外资并购、发行公众股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并重组上市;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重组这些途径,大力发展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走通了公有制、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的路子。

二、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

1.腐败严重、个别人获得巨额收益

虽然中国建立了对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监督、监事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和审计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但由于委托代理、信息不对称、内部人控制等因素影响或制约,国有企业腐败浪费现象仍然严重,不仅严重侵害国民利益、动摇国有经济发展基础,而且玷污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稳定和谐,还招致了公众对改革的疑虑与担忧,极大地阻碍了深化国企改革进程、极大地损害了国企健康发展。近期中央第九轮巡视已全部进驻36家单位和地区,将开展为期2个月的巡视工作,国家也开始逐步重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建设。

2.过剩产能、存在许多“僵尸企业”

中国近几年的发展,要素驱动型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最初,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味注重GDP的增长,而较少的考虑了所生产的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和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以至于造成大量的过剩产能,尤其是钢铁煤炭的产能过剩最多。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开始重大调整、新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出现,消费模式变化、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许多传统国有企业没有跟进发展的步伐或者由于经营不善,处于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状况,许多像这样的僵尸企业只能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

3.部门监管混乱、国资流失严重

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中,股东引入不公开、信息披露不透明,大部分上市的国有企业没有给出其市值作价的依据,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市值估算不准确,存在严重国资流失的现象。改革路径逃避了严格的国资监管,例如中信国安集团混改没有采取产权市场交易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增资扩股稀释国有股权的方式,钻了我国资产转让政策的空子,巧妙地逃避了严格的国资监管。

4.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依然繁重

垄断性行业是中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而且这种集中趋势仍在不断加强。据统计,2015年前半年,国资委监管的451户国有重点企业中,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8个垄断性行业的企业合计实现利润2848.1亿元,占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的85.9%,并且它们分享了80%以上的新增利润,其他30多个行业只分享了不到20%的新增利润。由此可以认为,垄断性行业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年对企业经营者的调查也表明,被调查者中有47.7%认为垄断行业改革是当前最紧迫的三项改革之一。

5.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加上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对称,导致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缺乏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国企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只是贪图稳定的工作环境,这样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最终会导致报酬机制不合理、控制权机制不规范。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把握改革总方向。有效率的国有企业可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要加速经营方式市场化探索,树立市场意识,遵循市场规则,适应市场机制。要加大制度市场化建设,使国有企业各方面的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变得更加的完善。

2.建立运营新机制。国企改革未来的路径,是要通过开放来解决机制问题,形成开放型经济,培育企业竞争力。

3.追求资本高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有国家作为信用担保,因此国有企业会更容易集聚全社会的资本资源,追求资本高效率是十分必要的,而产业的开放与资本有效流转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未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改革,国有股权控股比例将会下降的大气候中,国有企业根据自身企业产权结构,继续发展关键产业,依据资本市场的调节,淘汰落后产业。

4.加强国企制度化建设。从企业层面,应当鼓励国企内部技术创新、规范管理制度、加快产业升级、建立长效地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从国家层面,应当规范国企相关的法律制度、减少政府干预,让一般国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完成国企改革,而对公益性国企应当采取补贴的政策、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从反腐威慑转化到制度化建设,同时政府也应当建立相关的竞争机制,大力引入民营资本的力量,建立股权多远制度。

[1]沈婉 《浅谈国有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企业管理 2014

[2]项安波 《国企改革面临新挑战》观察 2014

曹瑾(1992-),女,汉族,湖北随州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增长;王思雨,男,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