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中小企业的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拓展

2017-04-15顾菊平羌于践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电类应用型大学

顾菊平, 堵 俊, 羌于践, 华 亮, 吴 晓

(南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面向中小企业的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拓展

顾菊平, 堵 俊, 羌于践, 华 亮, 吴 晓

(南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本文对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拓展,围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偏重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校外企业的实训演练、科技素质培育延伸到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不断完善电类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的符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综合能力;中小企业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区域综合性大学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型大学一样都需要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实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只有不断拓展人才培养的理念,才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面向中小企业电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却不能完全等同于研究型大学,对于区域综合性大学而言,应当根据面向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具体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准确定位,才能办出区域综合性大学的特色,契合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拓展人才培养理念,为有效的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准确定位奠定坚实的理念基础。

1 电类人才培养理念的拓展

传统产业领域中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亟需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改善供给,拓展市场,开放发展[1],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电类人才的保证和支撑。

基于这一认识,我院课题组针对电类专业提出以下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聚焦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引领,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专业理论素养的培育为根基,落脚到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以校内培养为主渠道,扩展到校外企业的实训演练;以学生的科技素质培育为主线,延伸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亟需的复合型人才。

面向中小企业电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拓展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1基本能力与综合能力结合的能力培养

电类人才培养首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是学生今后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学生理论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全部,因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除了专业技术工作之外,很有可能会涉及到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涉及到企业生产的发展或转型,涉及到不断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等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所以面向中小企业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必须由若干单项素质的培养扩展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况且,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也还需要其它能力辅助和支撑,因此,人才能力培养方面,应以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

笔者认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概括起来,主要包含有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具有内在差别的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特性,都是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并且这些不同的能力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说,学习能力是综合能力生成的基础,工程能力是综合能力发展的手段,协作能力是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形成的标志;只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习能力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并将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融合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始终,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2创新品质与应用能力结合的培养目标

面向中小企业的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由于区域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研究型大学学生有较大差距,因此其电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简单等同和复制国内研究型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应当以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引领,偏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力实现创新品质与应用能力的结合。

区域综合性大学的电类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正确定位,尤其面向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既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能随意降低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的可能及未来的就业去向,准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3]。

首先,必须以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引领。创新型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一般说来青年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与欲望,他们处于创新精神最为强烈的时期,创新面临的顾虑与限制也比较少,因此大学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创新潜能,锻造创新品质。同时也应当看到,经过区域综合性大学的精心培养,加上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区域综合性大学也会涌现一批志在高远、能力出众、学习优异的学生,对于那些学有余力,富有潜力,并有深造意向,立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优秀学生,完全可以侧重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吸引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熟悉科学研究的机理和过程,不断发展创新性思维,为他们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输送到培养规格更高的高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准备条件。其次,应当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专业理论课的系统教学、各种实验及实践环节,甚至开通专业技能的培训及考试的渠道,通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他们的工程技能能力和实践水平,以适应现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大量的中小企业。

1.3理论知识与工程能力结合的培养机制

`区域综合性大学电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因此相应的在培养机制方面,必须以专业理论素养的培育为根基,最终落脚到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必须化知识为技能、化知识为素养。

一方面,大学专业理论的系统灌输、有序学习,能够使得电类工程专业的学生逐步掌握工科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电类工程专业的理论素养,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眼光、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则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通过课程实验、专业实验以及各种实习体验活动,使学生不断理解各种工程技术现象,从而把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常规的各种实验锻炼基本的工程能力之外,大学期间还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富有专业特点的各类学科竞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这类课外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课堂学习的专业知识,主动把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技术能力,为将来胜任企业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4]。

1.4一般理论和特殊实践结合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工程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当然以学校为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比较完整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包括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工程认识能力及技能操作能力[5-6]。

但是人才培养的途径不能简单地囿于校内,应当扩展到校外企业的训练,通过校外企业的实训演练,不断验证校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巩固和拓展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往往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统一性的特点,是为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然而,就企业而言,由于其所处行业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产品不同、使用工程设备机器不同,因此每个企业都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所以由学校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训演练,可以弥补在校内训练的不足,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场地优势、技术优势、装备优势,通过企业的实训,学生可以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实际操作生产设备,熟悉企业的行业背景和生产背景,把握生产技术的诸多特点,加深对企业生产过程技术运用的感性认识,把一般性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特殊的企业工程实践要求有机的融合起来,锻炼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实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1.5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结合的培养质量

在电类专业的学生培养过程中,高校一贯重视的是学生科技素质的培育,但是,作为工科人才培养,仅仅培育工程技术素质是远远不够的[7]。因为大学生终究要走进社会,虽然是以专业技术人才的形象受到社会的认同和挑选,更重要的是以社会人的身份踏入社会,社会人的重要标志,是受社会欢迎的拥有丰富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立足岗位心怀天下的志士仁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的同时,还要延伸到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人生信念、社会责任、价值选择、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的塑造,推进学生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

因此,在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通过公选课的形式,设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比如开设一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行为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的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则可以完善电类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组织学生参与的实验实训活动以及假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核心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正确处理个人贡献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群体价值,个人的聪明才智的发挥融入到集体的合力之中。

2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综合性大学的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必须有所拓展,才能使得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需求的电类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既有宽度,又有深度,能够得到不同企业的欢迎和青睐,这正是我校课题组把人才培养作为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心工作,精心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初衷所在。

[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2] 王青林. 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13(6).

[3] 张士献,李永平.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广西:高教论坛,2010(10).

[4] 顾菊平. 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的价值与机理[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15(10).

[5] 吴爱华,刘晓宇. 深入推进理工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6] 林健.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7] 吴中江,黄成亮.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 武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

ExpansionofEducationConceptonElectricityEngineeringSpecialtyfor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

GUJu-ping,DuJun,QiangYu-jian,HuaLiang,WuXiao

(CollegeofElectricalEngineering,NantongUniversity,Nantong226019,China)

Expanded from the talent training idea in electricity specialty, the training program is improved focused on the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 for students, application type of talent, engineering ability, practical training in factory, and the extension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lity of talent to humanistic quality, which training more versatile tale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lectricity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comprehensive ability;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2016-10-06;

2017-02-27

江苏省高教教改课题(2015JSJG234),电气类专业教指委教改课题(DQJZW2016030, DQJZW2016031)

顾菊平(1971-),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电气专业教学、机器人及控制、新能源及控制等研究,E-mail:gujup@163.com

G648.4

A

1008-0686(2017)05-0015-03

猜你喜欢

电类应用型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创建校内电类生产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