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

2017-04-15

纺织服装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动态化专业课程服装

陈 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

陈 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动态化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要求、运行节点的分析,从课程模块构建、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以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等问题。

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体系;动态化;课程建设

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具有创新创业潜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人文素养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1]。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点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它包括课程结构、实验与实训条件、师资结构等内容,课程体系建设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随着我国服装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服装行业发展已经步入产品多元化与市场精细化阶段,技术更新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从业者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进行动态化建设,以适应服装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一、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态化课程体系的内涵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指,为应对服装行业需求的变化,对现代服装品牌企业与机构的目标岗位、前沿生产技术、行业发展动态与人才需求前景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根据我校(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顶层设计精神与专业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专业课程与素养课程建设,将利于专业建设良性发展的因素作为着力点和突破点,适时对课程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调整、补充与优化。其核心是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的动态化,突出专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通过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所培养的服装与服饰审美能力,服装材料性能与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服装外观造型、结构与工艺研发能力,流行动态分析能力,技术管理能力,品牌企划与营销能力等进行整合,完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创新与拓展能力”四位一体课程模块的设计。四个模块的内容深度逐渐递增,各个模块所设置的课程根据市场与行业需求实施动态优化与管理,根据专业建设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具有行业发展前景与前沿技术的专业课程与知识模块,合并或淘汰陈旧课程,适时补充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注重专业课程的指向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充分体现专业知识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特点。

二、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态化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

1. 动态化专业课程体系应具有储备功能

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符合当前服装行业人才需求趋势。这就要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以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实践为纽带,注重具有前瞻性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储备。同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设计学科与专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有效课程进行系统规划,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等形式,以教学与实训项目案例开发为重点进行专业课程建设,合理设计具有动态更新功能的专业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库结构。根据当前市场需要不断开发具有前瞻性的课程模块,与行业发展和前沿专业技术更新同步,形成教学资源储备与动态更新的良性循环,使课程体系时刻保持活力。

2. 专业课程与教学项目设置应具有灵活性

专业课程群与教学资源动态化的核心就是要求灵活机动,包括学生专业学习选择的自主性、单项能力训练的针对性、专业教学内容组合的机动性等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服装行业中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与专业培养方向结合,完成若干个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项目设计,由浅入深、分层分级,形成连贯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项目模块的学习过程。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灵活选择项目模块进行学习,并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操作的掌握融会贯通,形成实用、连贯、全面、系统的职业能力知识结构[2]。

3. 课程设置中职业能力培养的适时性

适时的职业能力能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应用型培养目标更加切合市场实际,专业课程群动态化的特点应体现适时性。在课程设置时,按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科基础理论、专业技术与应用、行业发展趋势等分解成若干模块。模块成为课程结构的最小组合单元,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岗位课程、专业素养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四个部分。同时以教学项目或任务形式明确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模块的实施标准,避免教学内容的低层次重复。不同的课程教学项目组合成不同的职业能力发展与培养方向,要符合学生的专业认知规律,以便于他们学习掌握。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采取灵活机动的双向选择形式,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情况选择对应的课程进行教学,形成动态的专业教学机制,增强专业课程的时效性。

三、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态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

1. 动态化课程模块的构建

普通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结构设计时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遵循能力本位原则,强调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拓展多种能力。动态化课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公共基础课程,在学校统一规划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进行课程的增补;(2)专业基础课程,包含设计理论课程群、专业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素养类课程群等;(3)职业方向课程,包含服装与服饰类产品开发课程群、产品生产与技术管理类课程群、视觉营销类课程群、创意设计类课程群等;(4)综合实践课程,包含专业认知、服装创意设计竞赛与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等。

专业课程内容根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发展特色、教学条件、师资优势、生源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反复论证,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方向的规划,其落脚点在于职业发展方向,可按照纵横向结构来设计。横向体现专业能力课程集群特点,根据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专业能力拓展等方面设计;纵向体现专业能力逐级递升特点,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阶段进行设计规划。所设置的课程种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动态变化,使专业课程群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更新,通过课程储备、优化、合并或取消,以及增加一些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进行动态微调,构建更科学、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市场需求的知识体系[3]。

2. 动态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1) 课程标准设计与优化。对应专业模块课程群中的单门课程,根据培养计划中制定的发展方向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基础等要求,制定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践课程标准;以服装行业目标岗位群为依据,参照对应的岗位要求进行提炼与优化,制定专业能力课程标准;专业拓展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重点体现相关前沿技术动态与就业趋势。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课程定位、课程目的与重点、教学资源、实训工具与器械、实践项目任务、课程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来进行,重点强调课程教学过程的师生交互。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各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通过优化整合将理论课和实践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以提高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2) 动态化教学资源库开发。重点为服装职业能力课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与信息平台建设。首先在校园网络平台基础上,利用相关多媒体软件、动画软件、程序语言等工具完成服装教学资源与信息云平台网站的建设,可以利用产学研项目合作形式与科技企业共同开发及运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平台进行动态升级与改造;其次是专业课程教学素材与课件开发,可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与服装企业合作的形式来开展,侧重于服装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融合,以仿真交互课件、微课、技能演示动画或视频、图片资料、仿真模拟实训软件等载体来实现,并按照专业课程规划,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单元项目或课题,设计与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系列教学资源与素材。通过学校、毕业生、企业与市场多方互动等方式及时反馈信息,适时更新平台内的教学资源,强调与服装行业前沿技术、最新流行动态、优质岗位知识要求同步,以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3) 专业实践平台的整合与优化。专业实践侧重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现有的服装专业实验(实训)室实际情况为基础,针对专业能力培养以一体化项目工作室的形式对实训室设备进行整合与优化,重点突出专业岗位的动态化与仿真实践功能[4]。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是优化建设校内综合实践平台,侧重于虚实结合、教学资源与实训硬件结合;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服装设计基础型技能与应用能力训练,实践范围包括专业课程技能实训、服装设计与技能竞赛实训、毕业实习等方面,强调实践模块之间的衔接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之间的贯通性。二是整合校外实践平台,将原来建设的校外实践基地按照专业能力培养方向进行整体规划,与各专业课程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岗位的精准实践,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的协同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其中,以校内实践平台为核心,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对校外实践平台进行辐射,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整实践模块,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动态化培养的专业特色。

3. 动态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的动态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更新与专业课程教学的动态变化一致,同时,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与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同样要跟上专业课程的动态变化。教学团队建设可从几方面进行:一是建立灵活的专业教师再学习制度与激励措施,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与国内外一流的服装设计院校和品牌服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课程规划选送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定向的专业培训进修与脱产挂职锻炼,学习与市场对接的专业技术和前沿设计理念,及时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理念;二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引导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产学研项目的开发,建设专业技术改造与教研的优质环境,增强专业教师前沿应用技术的开发能力与推广能力;三是优化外聘教师制度,打破高校对教师的学历与职称门槛,侧重于服装企业与市场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建立与动态课程群对接的师资库;四是定期聘请企业高级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参与技术讲座、毕业设计指导等实践教学项目。完善且运行良好的动态化教学团队是专业课程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师资结构的完善不是海纳百川,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调整,避免教师队伍的臃肿,以不断完善整个教学团队对专业教学动态变化的适应性为原则,确保专业教学动态化的良性发展。

四、 动态化课程体系运行的节点

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态化课程体系的运行主要分四个节点来体现。

1. 侧重于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学习和专业认知实践

其动态化体现在专业认知实践的内容方面,可根据服装行业发展动态、企业品牌运营、产品设计开发与产品生产模式的升级进行动态调整,主要在第一学年实现。

2. 侧重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和专业素养课程的学习

其动态化主要体现在专业素养课程方面,可根据每年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学习效果来进行动态优化,主要集中在第二学年开展。

3. 侧重于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

重点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通过双向选择形式,根据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对应的专业能力课程学习。其动态化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优化,可根据服装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4. 侧重于专业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实践方面

可与第三个节点结合,其动态化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内容与形式方面,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动态需要、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整合与优化。

后两个节点可以放在第三、四学年交叉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些方面给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教学管理的灵活变通程度、教学团队的知识更新频率、专业实践条件改造的针对性、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都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去解决,以确保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动态化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五、 结语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过程,主要目的是解决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否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等问题。这就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动态化主要体现在建设过程上,包含了课程资源与课程模块的适时更新与优化,教师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的调整与补充,专业综合实践平台的升级等内容。同时,动态化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模块设置,以专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应侧重于各专业课程模块系列化的整合,以保证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的连贯性,避免多门专业课程中部分内容的重复与孤立。除此之外,在课程体系动态化建设中,课程结构设计与教学资源建设还应注重学科门类的交叉性,除必须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引入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以课程动态拓展的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融合和互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专业人才细分市场的差异化要求。

[1] 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研究[J].美术大观,2006(3):58-59.

[2] 陈耕,陈鹏.高校服装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119.

[3] 王芳,赵美宁.包装工程专业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包装,2011,31(2):44-47.

[4] 周俊,周坚中.现代光电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1):89-90.

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

陈 鹏(1976—),男,湖南澧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工程。E-mail:523706082@qq.com

G642.3

A

2095-3860(2017)05-0391-04

(责任编辑:吴文英)

猜你喜欢

动态化专业课程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