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白山仙姑殿七仙女信仰调查报告

2017-04-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7年0期
关键词:观世音仙姑香客

周 瑶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金华 321004)

一、东白山的基本情况

东白山位于东阳市北部,虎鹿镇境内,系会稽山脉主峰,也是东阳市最高峰。主峰古称“太白峰”,高1194.6米,为浙东群山之雄。东白山因山中多白色巨石,故文献中称之为“白石山”或“太白山”。因虎鹿境内的太白山朝向西面,故名“东白山”,与西南的“西白山”相对。民国三年(1914)重印的《道光东阳县志》“广闻志——胜迹”条中对东白山的命名进行了考证,其文曰:“东白山在县东北,《抱朴子》谓其泰华齐名。一名太白峰,连跨三邑,绝高者为太白,次为小白(按,小白即西白)。面东者为西白,面西者为东白。”①转引自东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dongyang.gov.cn,2017年2月11日。所以东白山实际是一个简称,全称应为“坐东朝西的太白山”,或者虎鹿镇民间俗称的“东边的太白山”,更简称为“东白”。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卷《金丹》中记载:“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今中国名山不可得至,江东名山之可住者,有霍山,在晋安。长山、太白山,在东阳。”②[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5页。

仙姑殿是东白山七仙女信仰传承中最重要的场所,一切仪式传承活动都在这个殿里举行,在七夕这天,这个殿里受到香客的极大欢迎,旁边的玉皇殿和龙王殿虽然有香客,但绝大部分的香客是因为仙姑殿容纳不下才转移阵地的。平常的主要唱经活动是在仙姑殿里进行的。仙姑殿历史悠久,最早建立的年份并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但其殿前的碑文有如下记载:

“元自仙姑庙以来守是山,受万家之香火,普三邑之恩膏,握行云施雨权操,行患御突术,所以善男信女每欢呼不辞劳苦,而崇拜者莫能数其几千人也。无奈近数千年来,可感昊雨过多,石庙将倾,诸邑乡人各自纷纷纠集,同人多方募化,不数年间,集腋成裘,而是庙竞顿然为千古不朽之石庙矣。倚重之善士,殊不可不为之勒名于石,以垂不朽焉。是为记。嘉庆二十年咸次乙亥荷月中淀之吉。”①宣炳善、孙轶:《武义七夕节接仙女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

仙姑殿在七月初五开始接纳的香客不断往上增长,在七月初六晚上迎来了一批“靠殿”的香客。她们会从七月初六傍晚5点开始就在仙姑殿的地上打地铺“占地盘”以便能更好地接近七仙女,希望自己虔诚的心能打动她们,从而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二、七仙女信仰的传统仪式

东白山的七仙女信仰吸引了来自其周边的如诸暨、义乌、嵊州等地方的信众,据庙里面的孙道长②孙道长,苏州人,曾在上海道观中工作后于2013年调到东阳东白山(注:文中只有姓,没有全名是因为采访者大多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介绍,也有来自杭州、温州、上海等地的信众,但比例不是很多,他们只是在平常过来祭拜,并没有选择七夕这一天,但是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七夕传统是有所耳闻的。

(一)祭拜

祭拜的人数在平常也是有的,据孙道长介绍,在平常双休日来的人会比较多,周一至周五上山的香客较少,临近七夕的时候来的香客和游客比重就较大了。有的香客为了避免七月初六的高峰期,会选择在七月初五的时候上山唱经,笔者是在七月初六中午12点多到达山上的,据已经驻扎在仙姑殿的李阿姨介绍,早上有一批唱经的人已经离开了,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来仙姑殿祭拜的主要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他们都是自己带着香烛爬上山的,有的奶奶已经70多岁了,依旧一个人上山,拒绝别人的帮助,她们认为,自己一步一步走上来才比较虔诚。

祭拜的主要庙宇就是山上的三个殿,仙姑殿、玉皇殿、龙王殿。大家一般三个殿都会祭拜,但是人数比较多的还是属于仙姑殿。人们会点上香烛,先跪下来祭拜,然后会拿着签在香烛上顺时针绕三圈随后再逆时针绕三圈,最后把香烛送到外面的香烛台里后就开始摇签,摇签的时候必须跪在蒲团上,心里默念着自己想的事情然后开摇,直到摇出一根才算成功,摇出来后就可以在一个挂满签纸的门板上找到自己的相对应的那张签,有的会找道士解答,有的只是自己看看,其实这里的道士知道的也不多,一般都是香客们自己看,但是如果掉下来两个以上就算失败了那就要重新摇。笔者也发现,有替别人代摇的现象,一般是当事人把手搭在那个替他摇的人的肩膀上,直到摇出一根签为止。有的香客是从义乌和诸暨等地赶来的,所以到山上的时间比较晚,在下午三四点之后,祭拜的人数较多。

(二)唱经

唱经是仙姑殿的重头戏,选择七月初六上山来的一般都是为了“靠殿”,中午12点多笔者到仙姑殿的时候,已有7个人的小团体义乌的李阿姨们,把自己带来的物品占据仙姑殿两旁靠墙的位置,到了下午5点开始,就有更多的人到达,他们开始“抢位”,来得早的能把庙里事先准备好的门板先铺在地上,然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自己带来的被子,一批人或躺或坐在上面。来得晚的只有把自己带来的或者在外面的小卖铺拿那些卖完方便面的纸箱拆开放在地上睡。6点半左右,道观里的孙道长拿来了一堆防潮垫,给那些没有带物品的香客,笔者也得到了一件,铺在地上。因为庙里的地方比较小,大家都是紧紧地挤在一起,有的甚至直接睡在神像的旁边或者后面任何有空位的地方。

等大家安顿好,7点左右,来自东阳巍山镇王宅村的王阿姨和她的三个小伙伴最先开始唱,她们唱了十分钟左右,先后唱的分别是《点烛经》《点香经》《借木鱼》《十个求》。经文有唱本和录音整理出来是:

点烛经

一对蜡烛点起上高台,

照天照佛来。

照的夫双全,照的子团圆。

照的子子孙孙中状元。

一对蜡烛插得高,

灯花开来带仙桃。

仙桃里面有八宝,

千花开来万花好,

万花开来永不老。

两对蜡烛插得高,

寿花开来像仙桃。

开花结籽永不老,

子子孙孙代代好,

夫妻双双同到老。

点香经

清香点到到佛堂,已更陪陪二更天。

天龙八佛都欢喜,播诸佛受香烟。

香花炉中结宝贝,瓶里插画朵朵开。

报的我一家男女、老小永无灾。

香头点起红悠悠,弟女拜要自由。

好子好孙向佛求,好夫好妻好到头。

荣华富贵代代有。

清清静静点根香,佛根地根根玉皇。

千佛万佛同根香,弟女拜佛无灾难。

四支清香点悠悠,弟女拜佛不用愁。

黄金白银天天有,好子好孙像佛求。

借木鱼

手拿木鱼思悠悠,万两黄金在里头。

日里不怕贼来盗,夜里不怕官来抄。

别人笑我贫家女,我做贫家快活做。

东南西北都游过,游到西天拜弥陀。

十个求

一求爹娘双双老,二求男女凑成双。

三求结子结团圆,四求荣华富贵。

五求五谷仑仑迈,六求六畜来兴栏。

七求七子八团圆,八求八仙来庆寿。

九求九子尽超生,十求团圆不求人。①据王阿姨的经本和唱经内容整理,王阿姨并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年龄。

等她们唱完之后,有一支13人的来自义乌的队伍,她们每年都来,一般是来了之后先在仙姑殿唱经然后再到玉皇殿最后到龙王殿,每个殿大概唱半个小时的经书,她们有自己的团队,会边唱边跳,还会有自己的木鱼和铃铛,会在唱的时候有节奏地敲响它们,寓意神灵们听到这些响声之后就知道回家,她们的愿望神灵们就能听得见,才会保佑她们。她们一般唱完之后有的会选择露营,有的就直接睡在玉皇殿或龙王殿里。他们从7点半开始,到8点10分左右的四十多分钟里唱的分别是《点烛经》《点香经》《天地经》《心经》《状元经》《观音经》《心经》。《点烛经》《点香经》在前面我已经列出来了,其他的经文整理如下:

天地经

佛了佛,佛出天地经,天地有姓名。

天姓王、地姓土,日姓金、月姓银。

天下事业要进过,天下事业问过、问过。

玉皇大帝是有沉银海,十月初四说分明。

年年月月说起观世音,朝朝日日放光明。

有人敬的我天地经,直过七千五万金。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状元经

魁星出华堂,贵笔点文章。连年生贵子,得中状元郎。解元会元,连中三元。文奎武烈,官上加官。当朝一品,官职封侯。鳌头独点,独点鳌头,魁星速下。天上活神仙,天女下凡间。山中放七日,世上几千年。天道无差别,乾坤豪大仙。识得明家户,积德从天来。本德大都督,分月有厌庆。炎华天上,不信神仙。但看世间,富豪人家。吾乃西池,王母献蟠桃。今日八仙聚会之期,明见积善之家。赐他全家福禄,到也罢了,你看,那边祥云蔼蔼,紫气腾腾。不是好像上天八洞仙官来也,走罗一遭。俺本是汉钟离,钟离大仙道法高,不愿为官在汉朝。昆仑山上来修道,仙班为首乐逍遥。俺本是铁拐仙,拐李大仙腿儿跳,只为无奈去取宝,身上却把太阳晒,肩背葫芦走一遭。俺本是吕纯阳,纯阳大仙道法高,指石为金色更妙,斩黄龙来献蟠桃,洛阳出站过海岛。俺本是曹国舅,国舅爷爷官职高,头上戴着乌纱帽,云蒙山上把板敲,手执云板乐淘淘。俺本是张果老,果老大仙道法高,身穿姜黄白绸袄,收执云板走消消,倒骑驴儿呵呵笑。俺本是韩湘子,湘子小仙口吹箫,韩叔高清泛海潮,不听阳路度逍遥,雪拥难关路清消。俺本是蓝采和,采和小仙年纪小,头挖双发计更妙,今八仙齐来先到手执花篮献蟠桃。俺本是何仙姑,仙姑小仙女多娇,一心修行来得道,肩背连凤上九霄,脚踏祥云上莲花。本是张仙来张仙云蒙来送子,积善人家产金儿,状元及第仙所赐,一家和气庆有余。

观音经

南无一拜佛拜观音礼拜大士苦修行香山修炼成正果白莲台上现金身。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累劫积功观世音菩萨。

南无二拜佛观音礼拜明王孔雀经发愿宏深成正觉卵胎湿化尽超升。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灵山会上观世音菩萨。

南无三拜佛拜观音礼拜般若金刚经六根俱足方为道拜出丈六紫金身。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四拜佛拜观音礼拜正教血盆经目连救母上天界济度池中血浪人。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紫竹林中观世音菩萨。

南无五拜佛拜观音礼拜四十九盏灯明灯照耀分两处犹如日月两分明。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南海普陀观世音菩萨。

南无六拜佛拜观音礼拜妙法莲华经有情贤良人遇合出路无处不享通。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南无七拜佛拜观音礼拜上乘法王经六根清净方为道三页圆明礼慈尊。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千变万化观世音菩萨。

南无八拜佛拜观音礼拜七宝俱足身改邪归正勤修道愿我早证菩萨身。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如来所住观世音菩萨。

南无九拜佛拜观音礼拜厄难尽消除诸上善人同会处龙华会上愿相逢。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手执鱼篮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拜佛拜观音礼拜九品莲华经大悲净士弥陀佛接引众生出迷津。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三十二相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一拜佛拜观音礼拜大藏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观音本是佛中尊。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十九说法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二拜佛拜观音礼拜家堂香火亲烧香燃灯身心拜家门清吉得康宁。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三拜佛拜观音礼拜百年春光好善男信女增福寿一年四季各享通。南无动礼拜拜观音,百拜莲华会上观世音菩萨。①据楼世芳阿姨的经本整理。

这支队伍主要领唱的只有三个人,其他人是跟在他们后面拜七仙女的。主要是接几句“阿弥陀佛”。

这支队伍唱完,大家休息了一会,在8点半的时候,来自东阳画水镇的一对夫妻给大家唱了一个《十二花经》,这个唱了将近20分钟,他们是边唱边跳的,动作表演也很丰富,经书的内容如下:

十二花经

手拿金烛烛台台,台上戏花佛友来。

摆出金盆福字来,收起金盆寿字来。

正月里茶花朵朵开,好花戏的佛前来。

茶花开来早逢春,天官赐福在东京。

寿比南山老寿星,福如东海一神仙。

杏花开来是春分,何仙姑 吕洞宾。

一朵牡丹爱凡人,只渡众生不渡仙。

桃花开来正时候,南洋它里曹国舅。

八十三岁张果老,东方神仙采仙桃。

蔷薇花开富山尖,韩湘子来渡妻。

铁骨仙师分东西,六国丞相汉钟离。

石榴花开红如火,其灵贵子来采荷。

天上神佛都会齐,同到西天拜弥陀。

荷花开来满池红,万里江山一条龙。

早生贵子做元龙,福禄双全姜太公。

伦花开来闹松子,连中状元受皇封。

状元及地来贺寿,七篇文章状元郎。

桂花开来千里香,千年财主万年富。

求得儿孙做高官,千年太平万年长。

菊花开来彩全黄,万岁封出左右相。

今日华堂喜事来,南极仙翁送寿来。

芙蓉花开少阳春,四季百花都开尽。

求的儿孙受保佑,求得儿孙在朝廷。

荔枝花开百花飞,万岁奉命来贺寿。

上边挂起百寿图,大小官来穿朝衣。

腊梅花开来年春,万岁玉皇龙王坐龙庭。

坐在龙座保太平,荣华富贵万年春。①据陈叔叔的经本整理。

主要唱经的团队就是这些人,其他的都是个人。有的在祭拜的时候,边祭拜边唱短经,都是自己求什么唱的就是什么,大部分都是《安全经》《长生经》等。这些经文将在后文中展现出来。这样断断续续的唱经活动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的凌晨4点。香客们是他人在唱的时候自己休息,轮流唱经的。个人一般只唱两三分钟,并没有敲木鱼和铃铛。道具比较简陋,她们说诚心就好,神佛会知道的。

安全经

安全一个安全经,站得家中受安全。

跑的外边求风顺,顺风飘飘接财神。

金神银神接进门,财神爷上天去奏本。

奏得一家良善人,福禄寿喜送进门。

长生经

一句心经法门开,天上天门重重开。

日花飞飞云追来,好子好孙来投胎。

太白星君送落来,长生不老永无灾。

万岁高寿轿马抬,南无阿弥陀佛。②据王阿姨的经本整理。

在唱经的过程中,还有几位将近五十岁的阿姨,表现了自己能通灵的能力,一位来自东阳巍山镇的阿姨,她在白天的时候是七仙女的大姐上身,这时其他的人就手拿着香祭拜她,而在晚上,她则是观音娘娘附身,祭拜的是她自己一起来的“小伙伴”。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另一位奶奶的身上,祭拜她的是她的“小伙伴”。这个附身的时间持续得很短,一般是人们拿着香祭拜一下,各路神仙知道之后就离开了,被附身的那个人就恢复常态了。

(三)凌晨上香

在七月初六晚上,在仙姑殿“靠殿”的人“常住”的有50人左右,加上流动的将近有80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为了等凌晨,而在其他殿里休息的人也是为了等凌晨,唱经的人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七月初六晚上11点40分左右,睡觉的人都纷纷起床洗漱,争取赶在七月初七凌晨12点,七仙女回家的时候上第一炷香。

最先的是由庙里的三位道长过来上第一炷香,他们在上香的时候会敲响一直放在七仙女像旁边的钵,通知七仙女下凡回家了。在道长进完香之后,其他香客就陆陆续续上香,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左右。这些上香群体都是带着虔诚的心过来替家人祈求平安。有的香客在上完香之后就回原地继续睡觉等待着凌晨的日出,有的则是一直断断续续地唱经到凌晨4点左右出去看日出。

三、看日出的新旅客团体

除了这些香客之外,绝大部分的群体是看日出的,据庙里的孙道长介绍,每年七夕的时候,游客量有一千多。只有二三百是来祭祀的香客,其他的则是来看日出的游客。这些游客以年轻人居多绝大部分来自东阳。

在笔者的采访中得知,他们只对东白山的日出感兴趣,对其中仙姑殿的七仙女的传说,祭拜仪式以及唱经活动都是不加理睬的,他们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说不感兴趣。有的游客甚至嫌弃那些香客一直在唱经,很吵很烦。在先前的调查中,有的当地人把这次看日出称为看“巧云”,但是在这次的调查中,不论是先前在山下蔡宅村的调查抑或是在山上的调查都没有出现过看“巧云”的说法。年轻人的说法就是看日出,年纪大的就是看太阳。对于以前看“巧云”的说法都表示没有听到过。

这些看日出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开车来的,带着帐篷,在笔者七月初六上午到达山顶之后,已经有一小批人占据了山顶观看日出的有利地点。因为来的人数较多,当地政府也比较重视。故在中午12点之后就有一批警察队伍上山,来了18辆警车,有交警、公安、特警、搜救队、红十字会等,交警中午就在山下的各个路段站岗,不准许大车上山。七月初六下午坐班车上来的人只能坐到山下的茶场,然后步行上山。而警察和特警等则把已经驻扎在山顶上的人集结到半山腰空旷之地。山顶上不能有帐篷存在,而游客们只能一个个转移阵地。搜救和红十字的队员除了巡逻之外也来游客驻扎帐篷之地安装自己的帐篷。这些游客都是成群结伴而来的,除了欣赏风景之外,就是自己的团队在一起聊天吃东西打牌,一直等着七月初七早上的日出。在问及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天来看日出,统一说辞都是“这天日出好看”,对于为什么好看并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奈何天公不作美,在七月初七早上,大家并没有成功看到日出。凌晨4点的时候,山上的雾气还是很大,几乎是伸手不见五指。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之后,雾气依旧没有散去,一些游客就选择下山,在5点半左右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后面雨势越来越大,这次来看日出的年轻人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四、道教入驻对该地的影响

在2012年,东白山开始从北京请了道教协会张继禹的弟子姜寿文道长,准备在东白山发展自己的道教,在2012年道长来开始,就计划在山上建立禹王宫,但是一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建成功。在笔者去调查的时候,姜寿文道长并不在。据姜道长的弟子来自苏州的李道长说,她的师父经常出去游学、开会,并不是一直都在道观里。而在道观里的掌管香客捐款的师傅介绍,姜道长去了武当山。并不是常驻在这个地方,只是偶尔过来看看,而他留下来的弟子更是寥寥。

笔者采访的孙道长原本是在上海的一个道观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在2013年才被调到这边的。平时道观里只有两个道长负责道观里一切大小事务。在七夕这天,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李道长才过来帮忙,七夕那天只有三个道长。平时的两个道长基本上是在维持日常的秩序和打扫卫生,对道教的知识宣传甚少。一般宣传的方式是向上山的游客来介绍一下道教的知识。但因为上山的大部分都是浙江东阳的本地人,他们说的话都是方言,而来自不同省份的他们基本上听不懂,沟通交流也比较困难,道教的宣传就更加困难了。还有一位是来自东北的杨道长,这位道长在2014年左右才过来,来的时间比孙道长还要迟,姜道长离开之后基本上是让杨道长管理这边的日常事务。但因为杨道长对这边的情况知之甚少,并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消息。

自从道教进入,道长来了之后,也对这个地方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仙姑殿前方的广场进行了全新的修葺,仙姑殿、玉皇殿、龙王殿的内部也进行了一番整理。上山的道路重新修理了一下,道路两旁也注重绿化,比较显著的就是添加了风力发电的风车,这些风车远远望去非常漂亮,主要是从外观上对东白山进行了改变。但是真正的工程并没有实施,在他们的一期计划中,是准备在玉皇殿的正南方一块空地上,其中包括沼泽地来修建禹王宫。因为东白上的自然风景并不是那么充分,对外宣传的只有日出和现在增加的风车,故他们想打造以道教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景区。可这项工程也只是在计划中,却一直不能付诸实践。主要原因是用来建造的禹王宫的土地迟迟批不下来。山下的人民也比较反对征用他们的地,还有一户人家一直不愿意搬离出去,这项工程就一直拖到现在。据孙道长的说法,这件事情还要一段时间。

这次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东白山在七夕这一天的盛况,但是现在的情况已不如以前那样热闹,来的人少了很多,对这个方面懂的人更是甚少。来祭祀的香客很多都是第一次来,有的则是隔几年来一次的,那些每年都来的人属于少数。而来山上旅游的游客,对这里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没有了解,也不感兴趣,只是过来单纯地看日出。近几年来到山上的道士也未能对东白山做出较大的改变,随着那些熟知东白山知识和唱经人的老去,这些习俗也在逐渐消失。如果一直没有后代传承,这项习俗活动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猜你喜欢

观世音仙姑香客
何仙姑避嫌
百忍寺
百忍寺
西夏文《佛顶心观世音菩萨经》考略
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底本源出考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点灯
小二黑结婚(节选)
还她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