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的礼物

2017-04-15马昕雨

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 2016年37期
关键词:排比句迷人陈老师

马昕雨

今天第二节语文课上,陈老师拿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精美盒子,一下子就牢牢地“粘住”了同学们的目光。(夸张的写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盒子很吸引人。)

陈老师满脸微笑、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盒子里装的是老师送你们的礼物,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好奇极了!(感叹句,突出同学们的好奇心理,增强了表达效果)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色,(寥寥几字,刻画出同学们的神态)有人猜是书签,有人猜是糖果,有人竟然信誓旦旦地说是空的,只是陈老师忽悠我们而已,惹得大家开怀大笑……(一组排比句表现出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场景,简洁传神,好!)可老师都笑而不答。(与上文“神秘”前后呼应,妙!)我想:难道盒子里藏的(用“藏”而不用“装”,与当时的事实更相符,也容易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好奇,用词恰当)是奖励给优秀学生的礼仪养成卡?

咦,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呢?有人抓耳挠腮,有人眉头紧皱,有人还摇晃身子,一定是想冲上讲台,打开盒子看个究竟!(又一组排比句,从神态、动作方面生动地写出同学们的表现,显现出他们急切的心情,容易抓住读者的心)大家都期待着陈老师早点揭开盒子神秘的面纱。陈老师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心思,(用上“似乎”,通过想象来写他人的心理,很不错!)慢慢地把盒子打开,一阵阵带着丝丝甜味的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弥漫整个教室,让我们浸泡在香海之中,顿时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抓住礼物的气味来写,突出礼物的特点——香气的浓郁、迷人)哦,(叹词,写出大家恍然大悟的心情)原来是桂花呀!那么多的桂花静静地躺在盒子里,就像铺了一层金黄的小毯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是不是读起来觉得更親切,更有趣呀?)桂花好小呀,只有米粒那般大!(将桂花与米粒作比较,突出桂花小的特点)每一朵桂花都有四片花瓣,呈“十”字型,小而圆,像小巧玲珑的小金片。(运用比喻句时要善于联想,通过想象将事物描述具体、生动)中间有两个金黄的花蕊,它们高高地昂着头,如同小王子和小公主正在相互比美,你若不仔细观察,一定会忽略它们!(大量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数量、颜色、形态、大小这几个方面,刻画出桂花样子的美丽)迷人的香味就是从这些花蕊里散发出来的。一朵朵娇小可爱的桂花就像是一颗颗金子(最后一句从整体上来写桂花,呈现出“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顺序,使习作显得更有条理。)

听陈老师说,桂花的用处可多了!可以美化环境,供人欣赏,可以泡茶,可以酿酒,可以做各式各样的桂花糕点,还可以提取桂花香精等。

我喜欢桂花!(结尾太简单了,而且题目是老师的礼物,文中的桂花是老师给的礼物,与观察大自然中的桂花后单纯写桂花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仅用“我喜欢桂花”来结尾,而要紧扣“老师的礼物”来结尾。建议修改为:“啊,好可爱的桂花呀!我喜欢桂花,但我更喜欢这堂作文课!因为这节课,我不仅收到了老师给我的小礼物——迷人的桂花,更收到了让我终身受益的大礼物——学会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样结尾,才能达到篇末点题、点明中心的目的。)

总评

本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两点:1.细致观察,具体描述。小作者对老师、同学的动作、神态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桂花的大小、颜色、形状、气味,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并结合桂花的特点展开丰富而恰当的联想,在作文中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2.推敲词句,形象描述。习作运用了多种句式,让语言更加流畅,优美。此外,用词精当,“咦”“哦”等叹词的运用,也为本文增添了情趣。

(陈建华)

猜你喜欢

排比句迷人陈老师
迷人的九月
排比句
小陈老师来上课
迷人的无人机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认字”大师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这儿真迷人
奇妙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