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那一腔绵绵的乡愁

2017-04-15

清风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沙乡愁

守望那一腔绵绵的乡愁

乡关之情、家园之思,亦即浓浓的乡愁,自古至今,可谓无人无之。

古代交通阻塞、资讯滞障,若宦游在外,或负笈异地,或商旅他乡,往往关山阻隔,乡愁离绪,常在眉头心上。即便是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的现代,也依旧是游子的痒痛。

乡愁,隐于心中一触即发。浪漫不羁如李白者有“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宗元负革新匡扶天下之志,也是乡思无限:“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有“心忧天下”胸襟的范仲淹,亦不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今人余光中、于佑任的诗《乡愁》《望故乡》更是写绝了痛彻心扉的乡思国恋。

乡愁如许,倘其无可寄托,那无数在城乡间流动迁徙的人们便成为无根的游魂、无本的浮萍。兹事体不在小,所以中央在几年前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城镇建设要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因此,我们敬佩那些保留乡愁之寄托,直抵人情人性深处的城乡建设决策者们,还敬佩那些为“记得住乡愁”而穷搜尽索乡邦文献的人。他们,是乡愁的默默守望者、看护者。他们给高科技时代注入饱含乡愁的人文情愫。

杭州为中国古都之一。这里有一位署名为“萧然客”的作者,为了一座逝去的小山——一座2014年被挖掘机掘平的山:半爿山,专门写了一本书《两宋萧山鱼浦考》。半爿山,高仅十米。山虽小,但与两宋时期及近代之交通、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有若干关联。作者详考其方位、建置、设施、物产、人才,辑录其诗、词、画,再现了两宋以来萧山鱼浦历史地理的真实面貌(《南方周末》2016年10月20日第32版,江弱水《只为这一座化为乌有的小山……》),于杭州人来说,半爿山恐知者甚少。但有人写它,虽仅一涓滴,但亦可借此一窥杭州之巨变,更借此以抒桑梓之思。至于作者,为己则可惬意于心,为人则不啻于抖开一段尘封的历史画卷,正可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也。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陈先枢则是名城的活字典,与萧然客借一斑而窥全豹的路径不同,陈先枢则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长沙历史文化的全貌。很少有哪个省会城市像长沙这样公开出版了70多部有关自己的系列著作。陈先枢是这70多部著作的实际担纲、编撰者。这套书涉猎之广,单看如下书名,便可领略一二:《长沙野史类钞(古人笔记)》《长沙野史类钞(耆旧文存)》《迁客骚人潇湘情》《长沙传统风俗大观》《老报刊中的长沙》《长沙国宝档案》《名人与长沙风景》《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老照片中的长沙》《长沙名胜诗词选》《长沙名胜楹联选》《外国人笔下的长沙》《长沙老字号》《长沙百年名校》。这些著作的丰富资料,诠释了历史文化名城的质感,通过它才能体悟湖湘文化何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对于那些被毁的难以恢复的历史文物,陈先枢专门与文物部门组织了一个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勘察调查,确认无误后,于2006年以市政府的名义在91处遗址或立碑或立雕塑,作为纪念。所有遗址碑文和雕塑说明都出自陈先枢之手。长沙市民穿行在高楼林立间,每当与之偶遇,时光隧道那头一团闪亮的火光,一瞬间燃起心中乡愁的烟花,于记忆中灿烂升空。许许多多寻觅乡愁的游子,或凝思,或遐想,在这里追抚曾经的岁月。

江西婺源有中国最美乡村之誉。婺源江湾的大畈村又是邑内名区。唐宋以来,大畈人才辈出,星光闪烁。唐御史大夫上柱国汪濆,宋敷文阁直学士汪大猷,南宋参知政事汪澈,明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于1522年收复被葡侵占澳门的汪鋐,明代画家汪都,书法家汪道全等,都是大畈村人。该村宋以后中进士者30多人,七品以上官员100多人。

一些年来,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不续使不少人忧心忡忡。88岁高龄的汪禄生在退休之后,从1995年开始连续编写了《导游大畈》《汪鋐事略》《大畈茶史》《大畈砚史》《大畈村志》《天官汪鋐》《故里寻踪》《续故里寻踪》《大畈历史名人》和《大畈历史名人文选》等著作,近百万字。发掘之勤,搜求之富,整理之精,令人叹服。这些书不仅使人感受到大畈浓浓的书香气息,深深的家国情怀,纯朴的乡村氛围,还使无数从大畈迁徙的人找到了文化之根和心灵之源。

益阳市七旬退休老民警冷长庚追寻该市千个老地名,为普查地名献出50万字资料,上千个益阳老地名在他的文字中复活(《潇湘晨报》2016年10月25日A2版《追寻千个老地名》)。他为什么热衷于这件事?因为“一个地名关乎一段历史,也关乎着个人情感”。

春节,无数人匆匆踏往回乡的路上,他们是为了一年一度的团聚,又何尝不是去寻觅一腔绵绵的乡愁!

猜你喜欢

长沙乡愁
乡愁
《中餐厅5》官宣,长沙又要火了!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回头一望是乡愁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