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7-04-14罗宝旭

关键词:工作者环境大学生

罗宝旭,付 瑶,冯 艳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罗宝旭1,付 瑶1,冯 艳2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2.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网络给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与方法,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变了党建工作的传统工作理念,提高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网络环境也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如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的污染,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滞后,网络党建平台吸引力不够等。因此,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加强阵地意识,进行有效监督,改变传统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开创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网络环境;大学生;党建

在科技进步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网络应用已经完完全全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网络给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与方法,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校党建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这个环境,努力开拓并有效利用这一环境。用健康向上的信息教育大学生,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鼓舞大学生,以引领他们不断进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优越性

网络以一种突破陈规的方式深远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我们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等纷纷运用到大学生党建工作领域,使传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得到很大改观。网络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相结合,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一)提供了党建理论宣传的新平台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向他们传递革命火种、播撒理想信念是高校党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青年大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对于未来投身社会实践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党性修养,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能在毕业后自觉地投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党的理论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讲,有些会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教育方式方法上不讲究艺术,会让大学生觉得枯燥,以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而网络对于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具有重要帮助,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新的信息资源、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发展空间,使大学生可以与世界接轨,让他们开阔眼界,调阅国内外党史、党建学习资料,从而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目标。

(二)改变了党建工作的传统工作理念

网络时代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这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必须与此相适应。从表面上看,网络是把电脑终端的“主体”与作为“客体”的网上世界联系在一起,其实质是把电脑终端的“主体”与在网络世界上发布信息的其他电脑终端的“主体”联系在一起,所以网络体现的是人与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传统时代的主客体关系。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工作理念。因为网络的应用并不意味着党建工作者的工作可以被网络所替代,相反,其作用是需要逐步提升的。在网络环境下,一名优秀的党建工作者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工作理念,掌握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和运用,从而实现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正确意识的工作目标。

(三)提高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传统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党建工作者花费大量心血,查阅资料备课,而学生只是被动、单调地接受教育,“我教你学”、“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一言堂教育”,导致大学生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手段把各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达到以往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状态,实现以往工作所不能实现的育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兴趣可以在特定的氛围中被激发出来,如果党建工作者能够借助网络环境,帮助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动画、音乐等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帮助,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教学理念,帮助大学生实现了党史党建学习中“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苦学”变为“乐学”,“学会”变为“会学”。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外敌对势力竭力利用网络争夺大学生思想阵地,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守护好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建工作者如果固守传统工作模式,不能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就难以收到良好的工作成效。具体来说,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表现在:

(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

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并把战略对象重点放在青年人身上。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但同时他们的阅历较浅、经验较少。经验告诉我们,面对网络上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袭,不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灌输是不行的。这就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敌对势力历来将高校作为渗透的主要目标,因此,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始终坚守阵地,绝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色情、暴力垃圾信息的污染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加强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仍然有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打开互联网,还是会不时弹出图文并茂、涉嫌色情暴力的广告,一些违法违规信息还是在严重污染着网络环境,并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同时也存在自控能力较弱的问题,如果高校党建工作者不及时引导教育,大学生容易被垃圾信息俘虏,这就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三)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滞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但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数不足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高校党建工作者出现无暇思考、疲于应付的现象。此外,党建工作的开展也仅停留在使用E—Mail、QQ群等方式。同时,利用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专业人才缺乏,使党建工作在网络技术、网站更新维护等方面滞后,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要求。

(四)网络党建平台吸引力不够

随着网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很多高校都相继建立了党建网站,但网站的作用多是用来发布通知、刊登新闻,内容相对简单,信息更新速度缓慢,网络页面以文字平面为主,缺少视频、音频与在线交流功能。从而使党建网站的访问量偏低,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虽然一些学生党支部也在尝试通过网络博客等平台,进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但尚未发挥主导作用,多数党建工作者还是习惯通过传统方法开展工作,网络党建平台的应用性和吸引力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

高校党建工作者要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空间,丰富大学生党建工作内容。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网络宣传教育领导机构,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从总体上规划各种网络载体的使用和管理,创造性地推动高校党建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强化阵地意识。防止互联网负能量的侵蚀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还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不间断的监控,一旦发现偏激语言、不健康网络行为要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纠正与引导,防止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在面对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不良行为诱惑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

(二)正确处理传统党建工作模式与网络党建工作模式之间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与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为依托,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是网络党建工作模式的基础,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具有真实感与亲和力的特点,较之网络党建工作模式更加有针对性。网络党建工作模式是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在信息传播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不足。例如,大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如果在实习期间,就可以通过BBS、博客、微信等网络载体向组织上交思想汇报、开展组织生活,从而有效克服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存在的局限。

(三)提高党建工作专职队伍素质和扩大党建工作队伍规模相结合

目前高校中有一部分党建工作者对网络环境了解不够,因此,要有计划地对高校党建工作者进行网络培训,使其在网络技术、网络知识方面有所提高,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软件、BBS讨论等手段。要增强党建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利用网络搜集大学生的相关信息,摸准学生思想脉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只有不断地提高网络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校党建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引导,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对象性作用

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创办有特色的校园党建网站,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达到预期教育目标。在网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党员先进典型,弘扬身边党员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传播正能量。还要建设又体现时代精神又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用文学艺术来陶冶大学生情操,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渗透党的理论知识以及方针政策。对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校园BBS应正确引导,澄清混淆是非的观点,解答学生疑惑。高校党建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一些交互性较强的途径加强交流,例如,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着重培养学生上网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总之,高校党建工作者一方面要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更应引导学生找准理论学习的侧重点。网络环境固然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自由,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学生可能并不能够从网络上搜索到有价值的理论知识,那样的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采用新方法,解决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建设并完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阵地。

[1] 王元彬.大学生党建网络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

[2] 周文华.网络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探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4).

[3] 刘琳.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5).

(责任编辑:武 亮)

罗宝旭(1978-),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付 瑶(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冯 艳(1979-),女,辽宁葫芦岛人,沈阳药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面:中共党史。

本文系辽宁省党建研究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仰与入党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项目编号:2016GXDJD006)的研究成果。

2017-06-04

D267.6

A

猜你喜欢

工作者环境大学生
关爱工作者之歌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致敬科技工作者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环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