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美术类课程改革研究

2017-04-14苏畅刘运佳贺靓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应用型

苏畅,刘运佳,贺靓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161

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美术类课程改革研究

苏畅,刘运佳,贺靓

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161

美术类课程是园林专业下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基础造型的重要任务,但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园林专业课程从专业型转变为应用型,相关美术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着眼于园林美术课程如何为园林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服务的背景,需要改革现行的美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更适应高校课程发展的教学内容、方法,制定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园林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型。

园林专业;美术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社会对园林设计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陡然增加。因此,园林设计专业在高等学校应运而生。美术类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向学生讲授美术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使其获得一定的美术知识技能,能够更好地为园林设计专业服务。它承担着支撑园林设计专业中表现和审核的双重任务,具体体现在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空间的形式美展现。

一、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现状

(一)园林美术类课程发展现状

园林美术类课程在我国高校园林专业中的开设历史较短,目前为止,还未具备专门、规范且统一的专业性教材。但在大多数院校中美术类课程早已成为园林专业的基础课程,如素描、钢笔画表现、色彩、写生实践等。近年来,各大院校意识到美术类课程对园林设计专业的辅助作用,逐渐创造并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大纲和专类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教学现象。但美术类课程在园林专业中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形式和实践经验,以至于美术课程对园林设计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效果收效甚微。

(二)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现存问题

1.美术基础课程与园林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问题。当今高校园林美术类课程包括:素描、钢笔画表现、色彩、快速表现、构成设计、写生实践等,这些曾是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第一学年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在如今的园林教学中,美术类课程用较短的时间,填鸭式地进行课业教学,即使学生努力钻研,也可能只是雾里看花,不得甚解。同时,这些美术类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园林专业的课程衔接并不紧密,课程与课程之间出现了代沟,学生并不能对所有课程达到融会贯通,提高专业素养的效果。

以素描为例,现实中的园林素描的具体教学内容大多是从几何形体开始,到具体的静物写生,风景快速表现等,这些课程教学的实质内容和具体授课环节,大多都是沿袭美术专业的教学套路,但这样的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园林设计的专业特点,无法和园林专业基础课进行很好的衔接,也不能为之后更深入的园林设计课程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

2.美术基础不能等同专业能力。在本科美术类课程教学中,理论课程的设置较多,学生在努力后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并不等同于专业能力较强。很多同学对空间的判断力较弱,不能在空间中很好地表现出很好的创造力,造成尺度把控不准确的现实;也有同学的手绘表现能力较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和效果,更不要说辅助和推进设计思维的具体展开。以上种种情况,也就造成毕业生就业时,实际操作能力不达标,就业之初需要第二次的专业职业技能学习。这种需要“二次培养”的过程,是学校和用人单位都不愿看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教学,必须要侧重于培养能够真正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改革研究

(一)课程体系改革

1.明确园林美术类课程为园林专业和社会需求服务。美术类课程作为园林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园林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园林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促进教学课程体系的整体发展。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的教学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即为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园林设计师而服务。在美术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应当更为合理地处理学生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强化专业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传统美术教学的方法,大胆增强专业技能训练的比重,确立以符合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型美术赏析和表现为主要教学内容。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美术与园林设计的关系,了解美术类课程在园林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改进美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地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质量,使美术课程更好地为园林的专业需求而服务。

2.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实用型美术是园林美术的关键,只有将实用型美术和欣赏性美术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达到园林美术类课程设立的最初目的要求:将园林中的景观小品、植物种类、游憩设施等景观要素用美术的形式展现出来。当前的信息时代为园林美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创新环境,实用型美术在社会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在艺术概论,快速表现、钢笔画表现、色彩等方面增加相应的实践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基础美术素养以成为园林美术类教学改革的重点。美术课程作为基础课应尽量接近核心知识领域,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更加匹配。例如钢笔画、园林效果图表现等园林表现类课程应在原本的课时之内,增加实验课程所占的比重,改变传统模式中理论教学占较大比重的弊端,在课程的最后阶段增加课外园林实习课程,真正地走进园林,感受园林,才能很好地去表现园林,从多角度、多领域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多个维度提高应用型人才的适应性。

(二)教学体系改革

1.调整课堂形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根据美术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计划,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1)实施小班教学。小班化教学在传统美术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形式更有利于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但目前园林专业班级人数较大,如果按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园林专业学生集体上课,教师授课和示范时将不能同时顾及所有学生,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质量不佳。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推行小班授课,能更调动学生初学美术时的积极性,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2)组建学习团队。成立学习小组、项目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学,以实际具体问题、具体项目作为依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使课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发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国今年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育部推出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使教学资源实现全国共享;实施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同时,结合园林专业的特点,积极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对常规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增加学生课外自学的渠道。针对园林美术课程特点,可以利用多种影音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绘画、书法欣赏、艺术欣赏、外国建筑雕塑欣赏等多个角度进行艺术教学,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

2.调整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调整美术基础课程的总课时和授课时间。众所周知,美术表现能力是通过长时间和高频率的实践训练积累而来,因此,美术基础课程在学习特征上表现为:训练时间集中,练习时间充足,教学方法适当等。由此可见,如果想具备较高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能力,需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练习。具体的实施方法为:素描课的课时由原来的48学时减为36学时,同时将素描课最后8学时的园林速写取消,并将课时加到钢笔画之中,这样学生可以在系统学习速写园林之后,具有一定的速写基础后,在钢笔画课外实践中锻炼出描绘园林的能力。

一是,园林美术教学内容,要具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对于园林专业来说,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空间形式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

二是,教学内容要有指向性,应避免粗略模仿美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园林美术类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辅助园林专业,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的专业园林设计师,而不是画家。以素描为例,可实际教学中,将与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培养并无较大关系的素描人物石膏像的课程缩减,并且将柱头、切面等石膏素描改为与园林相关的景物素描,增加与园林专业的相关性。

再如,园林效果图表现并不同于普通的风景写生,需要具有鲜明的设计特征,景观结构安排和准确的透视关系,线条的运用应流畅自然,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在色彩和明暗关系的表达上要尽量做到简洁,也要注意同一幅画中用线风格需统一,要么体现出一种严谨、规整的理性美,要么体现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性美,不可前后矛盾,风格不一。从表现功能上说,线条一般被分为三类:一是结构用线,二是表现物体轮廓用线,三是表现物体机理用线,三种用线都可以提炼总结出相对明确的形式语言。运用这种语言来与园林的实体进行联系,进而形成相对固定的表现方法。在教学中,也更易使学生领会和掌握。在色彩运用上不应单一追求客观与写实,更要注重画面的协调统一。画面中的用色不宜过多,控制在3~5种即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直接提供几套成型的色彩搭配方案让学生来参考和模仿。

三是,艺术概论、中外美术等理论性教学课程应该明确教学的侧重点,有主次,有深浅地进行教学,对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的单元着重讲述,对审美培养的单元则应以欣赏为主,不用重点学习和探讨。让学生客观、轻松地掌握主要知识点并扩展眼界以求加强理论学习。

四是,室内设计的课程应该多增加一些赏析性课程,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室内设计美感的存在,了解各种室内设计风格,课程内容以赏析为主,理论为辅。

五是,构成设计的授课内容应不仅仅局限在平面之上,园林是立体的,所以可以增加一些空间方面上的构成设计理解与应用,也有助于同学更好地理解立体空间,为园林的基础知识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六是,园林艺术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之上的,有更高追求的环境艺术。艺术想象、艺术追求和艺术创造是园林艺术的灵魂,在这种理念下,从学生特点的实际出发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教育者让学生以欣赏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探索艺术的表现角度和自然之美,才能在实践中认识、创新、再认识、再创新,循环往复进而达到改善和美化人的生存和居住环境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园林专业的根本出发,对园林美术类教学和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园林美术类课程的专业指向,从传统美术类教学内容中归纳、总结和提炼,最终提出符合园林设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教学内容,对现有的园林美术类教学问题大胆改革、实践创新,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与社会对美术的需求、知识技能与岗位实践的契合程度,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苏畅.园林设计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2).

[2]龚道德,张青萍.关于当前园林美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09(12).

(责任编辑:武亮)

2016-11-29

G423.07

A

苏畅(1979-),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设计;刘运佳(1993-),女,河北秦皇岛人,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贺靓(1993-),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

本论文系沈阳农业大学教学研究立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57)、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学研究立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专业美术类课程改革研究”、辽宁省本科教改立项一般项目“园林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32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园林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园林初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