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建维修工程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研究

2017-04-14徐晓宗罗本彬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权力

徐晓宗,罗本彬

(1.四川文理学院校长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0;2. 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办,四川成都610000)

高校基建维修工程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研究

徐晓宗1,罗本彬2

(1.四川文理学院校长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0;2. 四川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办,四川成都610000)

近年来,高校基建、维修工程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重点领域,构建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风险防范机制已刻不容缓。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敢腐”的风险防范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能腐”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想腐”的风险防范机制。

高校;基建维修工程;风险防范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现高发态势。据有关媒体不完全统计,2015年,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及国内媒体公开报道的案件就达30多起,至少41名高校领导被通报,其中20人是党政“一把手”,9人被“双开”。2014年全年则多达42位高校领导因涉腐被查处。2013年被查处的高校领导为18人。这些违纪的领导干部就职的高校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省属地方院校,更有不少的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涵盖了高等教育的各个等级,显示出高校腐败的严重程度。

在这些众多的腐败案件中,尤以基建、维修工程腐败案件为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国内高校的基建规模和维修工程越来越大。一些主管基建和后勤维修的高校官员与开发商、承建商互相利用,结成利益同盟,共同侵蚀学校基建项目和维修项目费用,使高校腐败问题在这一领域得到集中显现。比如,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案。公诉机关指控,自2001年以来,安小予在担任四川大学规划建设处处长、校长助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副校长等职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四川大学新建江安校区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方面,多次为承建商谋取利益,并私下收受承建商所送的现金、银行卡、越野车等共计人民币353.4万元。而成都中医药大学书记和校长“塌方式”的腐败更令人震惊。该校原党委书记张忠元和原党委副书记、校长范昕建,被检察机关指控在2006年至2012年间,收受工程承包商所送财物共计1280余万元。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原书记苏智先,在学校新校区扩建中,多次批条子、打招呼,先后收受14人给予的现金共计860万元。2014年落马的南方医科大学原副校长陈志华,检察机关指控,其涉嫌收受医疗器械商、药商、工程商等人贿款折合人民币共550多万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指控来自工程承建商的行贿达300万元。[1]这些事例说明,高校基建、维修工程已经成为诱发腐败的重点领域,构建高校基建、维修工程的风险防范机制已刻不容缓。

一、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敢腐”的风险防范机制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由于高校自身体制机制的不完善,腐败现象也稍无声息地侵入高校,高校已经不是一块净土。在高校基建维修领域,事实上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土壤。比如,在工程的立项环节,由于权力过于集中,民主集中制不健全,存在着个人针对某项特定工程说了算的现象;在工程造价的预算环节,不少高校由于没建立科学的引进第三方工程造价预算机制,可能导致工程造价过高或泄密行为;在工程的招投标环节,存在大量的围标、串标行为;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环节,存在着校方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方相互勾结,通过增加工程量或故意减少原材料等行为共同侵害学校的利益;在工程的验收环节,对工程存在的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不加以认真整改的行为;在工程的付款和管理环节,存在着吃拿卡要的现象。这些“小腐败”点多面长,像白蚁食木一样啃噬高校基建后勤干部和管理人员,影响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者适度容忍,必然会积小贪为大腐,使一些干部和工作人员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高校党组织应切实树立“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的反腐败思路,对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或进行戒勉谈话,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为此,就必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着力构建“不敢腐”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各高校要切实强化纪律的刚性的约束。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地。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知识分子也存在教育和管理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知识分子打着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的旗号,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口无遮拦、我行我素,这些人一旦依靠所谓的学术成就掌握权力,就会为违法乱纪打开方便之门,在所谓“小节”上不收敛、不收手,无所顾忌,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各高校要加强纪律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员干部对纪律的敬畏感,使守纪律、讲规矩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有效发挥纪律的之本作用。同时要在严查违纪行为上下功夫,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决不搞“网开一面”、“下不为例”,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函询、约谈、批评、戒勉,努力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养痈成患、放任纵容。[2]

二是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离不开从严治党这个政治责任的落实到位,离不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全面担当。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经常反思工作中有没有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的问题,有没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进一步健全制度,压实责任,以上率下。要通过进一步强化问责来促进责任落实,对党风廉政建设出了问题的,特别是出了系统性问题的,要追究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真正落实到实处。[3]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能腐”的风险防范机制

“不能腐”,在于严格的制度和法制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约监督权力的基本路径,凸显了制度建设在规范权力运行、防治腐败中的基本作用。因此,必须深化改革和创新,从源头抓起,从完善机制入手,尽快形成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形成以整套“不能腐”的严格制度体系。

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而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加快打造科学、合理、严密、结实的“制度铁笼”,以此规范权力运行,防范权力滥用。[4]

在工程的立项环节,合理分解“一把手”的决策权,建立分级审批制度。以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例,2016年学校颁布的《小型基建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工程立项作了明确规定,即按照工程规模的大小,实行分级审批。《暂行办法》规定,项目总投资额在1万元以下,由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自主确定;项目总投资额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5万元以下,由分管校领导会同监审、计财及相关部门确定;项目总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10万元以下,由主管校领导会同分管校领导、监审、计财及相关部门确定;项目总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100万元以下,由校长办公会确定;项目总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由学校党委会确定。这就有效避免了学校大小工程立项由“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有利于学校工程立项的科学性,避免了随意性。

在工程造价预算的编制环节,实行保密的“背靠背”的预算编制制度。在基建维修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工程造价预算过高,会对学校财务带来重大损失;预算过低,又会出现假冒伪劣工程。必须编制实事求是的工程造价预算。首先应当建立符合资质的工程造价公司资料库。学校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若干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并建立资料信息库。每当学校有重大工程立项,在纪检的监督下,随机抽取两家公司进行秘密的“背靠背”工程造价预算,双方对彼此的造价预算并不知晓;双方造价预算出来后再进行比较,如果造价基本一致,就说明工程预算较为合理,如果差距较大,就必须分析原因,说明理由,然后再制订较为合理的工程造价预算。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工程造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的招投标环节,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特别是法律规定要公开招标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以四川省为例,建设工程50万元-200万元的,必须在四川日报网上进行公开比选;20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对于5万以上50万元以下的小型建设工程,笔者所在的高校要求在校园网上公开招标。对于高校自己进行的校内公开招标,要注意评标小组的建立和成员的组成。笔者所在的高校规定,“评标小组由学校相关领导、项目牵头部门、监审、计财、项目使用部门或校外专家组成。来自同一部门的评委不能超过评委总数的一半。校领导不担任评标小组组长。”这种规定是针对学校能够担任评委的人较少,不得已而做出的规定,但会造成同一评委会在多个项目担任评委的情况,有滋生腐败的风险。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由一定数量评委组成的专家库。当某一项工程招标的时候,随机抽取评委进行评标,在招标结果没出来之前,对参与评标的评委绝对保密,这样可以减少滋生腐败的风险。同时,学校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成立招投标管理处(或科),专门负责学校所有的招投标事宜,避免了项目牵头部门招标“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情况。

在工程建设的管理环节,必须建立“五大责任主体”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的机制,这是确保工程基建维修质量的关键。地勘单位必须对地勘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必须对设计效果是否有效落实负责,监理单位必须对建设的进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合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施工,建设单位要派技术力量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一环节容易滋生的腐败在于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沆瀣一气,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或者建设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勾结,虚报建设工程量而套取学校资金;或者增加工程量从而增加工程投资。为此,必须对“五大责任主体”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使他们各司其职;同时建设单位要加大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权力运行。在这一环节,建设单位负责人一定要有规矩意识,按建设合同办事,杜绝随意扩大工程量的情况,造成“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局面。有条件的单位,对于大型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实行跟踪审计,这样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总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种束缚,更是一种保护。从事高校基建维修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风险高,社会关注、教职工关注。对于掌握这方面权力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既不能专权、越权、以权谋私,也不能用权有束缚而无所作为。要对制度心存敬畏,自觉按制度用权,按制度办事,依法履职,让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行使,更好为师生服务。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着力构建对高校基建维修工程“不想腐”的风险防范机制

“不想腐”,在于发自内心的自觉和自我控制。实践证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得比较好的人,有良好党性和敬业精神的人,就比较能做到自律,能顶住诱惑。高校基建维修工程要构建“不想腐”的风险防范机制,关键就是要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常补理想信念之“钙”,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不想腐”的思想道德防线。

(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廉洁文化和敬畏权力教育,形成讲奉献、知廉耻、重诚信、守规则的校园风气,是“不想腐”的内在动力。

一是要在高校干部职工中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精神之“钙”。习近平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4]他又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5]从总体上看,最近几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在少数干部职工身上,也不同程度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理想信念丧失”的问题。近几年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件,从根源上讲,与不少干部职工理想信念动摇、滑坡无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干部职工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论自信;要引导干部职工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要引导干部职工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把握世情明趋势、把握国情明道路,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重要论断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的认同。[5]

二是要在高校干部职工中大力加强敬畏权力意识教育,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也可以使人贪欲膨胀,把人送上不归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大环境下,有的领导干部忽视了对权力的“敬畏”,表现出对宗旨、使命认知的浅薄,对履职的浮躁,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误读,以致在履职路上马失前蹄。这方面的教训是沉重的、深刻的。现在,中央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因为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敬畏权力,就要求我们不滥用权力。权力只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不可以用来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利,只可依法行使、正确使用,不可以随心所欲、滥用错用,否则就会祸害单位和自己。因此,高校基建后勤的干部职工,要对自身所掌握的权力要有清醒认识,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二)大力加强以师生尤其是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反腐法治宣传教育,在全校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是“不想腐”的外在需要

一般而言,一个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抓得越好,其成员的清廉度就越高。近年来高校基建维修领域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既与整个社会腐败猖獗现象有很大的关联,同时也与学校法治宣传教育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有很大的关系。必须在学校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不想腐”的校园氛围。

一是要抓好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教育,注重实践性。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兴盛。高校要充分发挥《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程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我国基本的法律法规,使他们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让法律观念植根于学生心中。同时,在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实践性,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法治实践,比如参加法庭审判旁听、举办模拟法庭、到监狱参观考察,亲临其境接受法治教育,这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就容易入脑入心,取到较好效果。

二是抓好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的职工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实效性。近年来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抓得较紧,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则较为松懈,甚至一些高校主要领导自己不学法,不守法。近年来凡是出现塌方式腐败的高校,都与这些高校法治宣传不力,“潜规则”盛行有关。高校对干部职工的法治宣传教育,要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性。应当在职工政治学习和党员组织生活时间里,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对于处级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党委中心组都要安排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对位于重要岗位、风险岗位的干部职工,还要进行反腐专题培训。要积极邀请当地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来校进行法治辅导,有条件的高校还可组织干部职工参观监狱,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这些方式,使干部职工在内心深处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

(三)确保高校基建维修领域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是“不想腐”的基本保障

与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的职工相比,从事高校基建维修领域的工作人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历、职称普遍不高。笔者所在的高校,绝大多数是高中生、专科生,真正科班出身的人较少,还有不少临聘的技工;二是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时也为了抢进度,他们没有寒暑假、没有双休日,对于一些突发事件,他们还得整晚加班抢修。三是工资待遇不高。由于没有学历和职称,在现行高校实行的工资制度里,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偏低。[6]虽然这些从事基建维修工作的人员在高校地位不高,但他们的工作与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岗位的人员一样重要,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高校的运行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对于他们的待遇,高校应当根据《劳动法》的要求,建立正常的工资晋级机制和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对于节假日加班的职工,应当享受加班补助;对于高温天气下工作的职工,应当给予高温补贴;对于表现较好、吃苦耐劳的临聘工,应当给予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措施,切实保障他们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加上严格的教育管理,可以避免他们与工程老板进行利益交换,切实维护好学校利益。

四、结束语

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战略举措,是党心民心所向。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惩治与预防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推进、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着力在高悬惩腐之“剑”、扎紧制度之“笼”、筑牢思想之“堤”上下功夫,在高校基建维修领域,努力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1] 亓 光.新形势下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基本维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6(6):74-78.

[2] 王宾宜.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放松[J].求是,2015(12):33-40.

[3] 求是笔谈:打赢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EB/OL].[2016-06-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e39f7d0102vwvo.html.

[4] 艾 鹤.必须逐步形成从严治党的社会生态环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2):1-18.

[5] 张效廉.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J].奋斗,2015(3):4-7.

[6] 滕剑仑,祝宏辉.基于行为审计消化的反腐制度博弈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9):36-43.

[责任编辑 范 藻]

On the Risk-prevention System of Infrustructure in Colleges

XU Xiaozong1,LUO Benbin2

(1. Executive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2. Projects Office of Sichuan Provinc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mmission, Cheng Sichuan 61000, China)

Recently, the infrustructure in colleges has become a regular field where the corruption appears.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the risk-prevention system of infrustruction projects. We should have an intolerant attitude toward corruption. Keep on anti-corruption and establish the risk-prevention system of “No daring to corruption”, “No chance to corruption” and “No idea to corruption”.

college; infrustruction; risk-prevention

2017-01-25

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重点项目“高校基建维修工程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研究”(16SA0105)

徐晓宗(1970—),男,四川邻水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研究。

G648.7

A

1674-5248(2017)03-0109-05

猜你喜欢

干部职工理想信念权力
北京环卫集团50名干部职工下沉抗疫一线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迎新年 淮委领导节前慰问干部职工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489 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权力的网络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