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区域满族文化中的口承史诗价值分析

2017-04-14汪淑双陈玉蓉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史诗满族文学

汪淑双陈玉蓉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锦屏小学 四川蓬安 511323)

黑龙江区域满族文化中的口承史诗价值分析

汪淑双1陈玉蓉2

(1.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锦屏小学 四川蓬安 511323)

我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个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这些传统文化属于我国文化中的瑰宝,为我国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满族口承诗史是民族一代一代口头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属于满族和我国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口承文化的重要的部分,满族口承史诗具有众多价值,例如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宗教价值以及生态价值等,该种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和很多民族特有的文化相同,很多文化和习俗均在前人的努力下得等到传承和发扬,其中满族文化说部中承载了该民族众多的文化。文章主要从说部中经典的口承文化来探究黑龙江地区满族口承史诗所具有的价值,以此促进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进而起到保护满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作用。

满族口承史诗;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价值

满族是黑龙江省境内主要民族,现有百万满族人散居在全省各地。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其发祥地在黑龙江省境内。早在周朝,满族先祖居住在阿什河流域,12世纪女真人优秀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现今的阿城市建立金朝;在1635年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并在1644年入关进而统一全国,随后大批满族人进关。现在宁安市地区的满族土著居民相对较多,黑河和齐齐哈尔地区的满族人多为清朝从吉林和宁古塔地征军来屯垦戍边的,而双城和阿城等地区的满族人,多为清朝乾隆年间北京的移民,从黑龙江省满族民族的分布来看,境内的满族人数量较多,口承文化较为丰富。

一、满族口承史诗的文化

(一)“讲古”形式的文化。满族口承史诗,主要指的是满族文化传播的方式是在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形成的文化著作。在不同的民族中,均有其自身深厚的民间文化和习俗,这样的丰富的民间和民族文化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口承文学,在历史长河的洗涤下,形成了珍贵的精神遗产。基于这样的状况,口承文学被满族人民视为瑰宝,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在满族悠久的民间口承文化传播的形式中,“讲古”为其文化和文学特质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1]。“讲古”的满语是“乌勒本”,其主要的含义是家族故事和文化传承的涵义,实际上是指将本族的文化传遍各大家族。“讲古”实际上是将本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要事件进行讲述。在进入中原之前,满族基本上没有文字形式的史书,很多历史事件和曾经发生的故事均通过萨满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对本民族的子孙进行教育,并将满族文化和文学进行传承。“讲古”形式的文化传承,主要是采用容易引人入胜的方式来缅怀和祖先,并对后人进行教育,借此来提升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民族[2]。“讲古”形式的文化传承方式和现今娱乐形式的说书存在很大差别,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整个民族进行教育,并不属于一种娱乐方式,通过这种形式对民族的人们开展英雄主义和历史文化教育。

(二)“满族说部”形式的文化。在满族的文化和历史中,“满族说部”形式的文化传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藏在满族民众中的口承民间文学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以及具备独立情节和完整结构的长篇艺术文学;二是长篇说部故事,其属于满族口承文化艺术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髓,该种文学对满族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3]。基于“满族说部”是对满族本部族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神灵功绩和美德进行的叙述与评说,具有严格的史实约束性,当中的人物、地点、年代、矛盾焦点、、纠葛与结局均有翔实的讲述。“满族说部”多数是在氏族定期祭祀或选择节庆吉祥日子聚集本氏族成员由本氏族中几位德高望重、出类拔萃的专门成员当众进行演说[4]。氏族内“满族说部”的演说者通常情况是由前辈在本氏族中选拔而产生,其义务主要是承担整理与讲说工作,同时接替前辈选出杰出后生进而对“满族说部”进行传承,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对氏族先人和宗教神灵崇拜的意识在指引其开展“满族说部”的系列工作。

二、满族口承史诗的文化价值分析

(一)史学价值分析。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曾经指出,历史是口头和书面的回忆,在对蒙昧状态与野蛮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是,最真实的资料并不是记录在册的文字,而是历史文字之外的资料。对满族口承史诗文化进行分析时得知,满族传统说部中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历史悠久,为现代的满族人留下了珍贵的口头和书面形式的历史回忆。笔者在众多文献和满族文化遗产协会的帮助下,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在搜集中追溯到了辽金时代,并获得了众多的历史性口承文学[5]。例如,《苏木夫人传》《忠烈罕王遗事》《金兀术传》《海陵遗闻》《女真谱评》《白花公主》《金世宗走国》等,其中《女真谱评》和《忠烈罕王遗事》中的文学内容中讲述了历史中文献中未曾出现的历史事迹,使很多考古学者和历史学家在对口承文学中的内容大为惊叹,感慨女真族先人的智慧和勇敢。同样在其余的口承文学中讲述的实事内容填补了历史中的空白,为历史考究和历史事件真实状况的还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文学价值分析。在对满族口承文化进行研究和分析得知,说部中的文学内容不仅具有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黑龙江省阿城地区,根据口承文学采录爱情题材的《银鬃白马》与建国以来征集的《红罗女》《红罗与绿罗》《红罗女三打契丹》《二十四块石传奇》等文学作品属于一类主题,特别是在明代时期,黑龙江省满族说部的兴起与文化的传播进入繁荣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口承的文学的题材较广,形式较为灵活,内容方面具有宏富的特点,讲述者和传承者不再拘泥在家族中的地位,很多显贵的家族逐渐加入到说部创作当中,这样的发展状况充分的展现了满族说部的史承与文学艺术的价值[6]。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创新了说部的创作形式,例如,《萨大人传》《扈伦传奇》《东海沉冤录》《飞啸三巧传奇》《两世罕王传》和《雪妃娘娘和包鲁将军》等,充分体现了题材广和内容丰富的特点,该种形式的额口承史诗文学在我国文学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清军入关后,将这些口承文化带入到中原,为当时文学方面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形式,从这一方面而言,满族口承史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时至今日在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时,仍能感受到满族说部文化的魅力[7]。

(三)生态价值分析。满族口承文化属于满族民族特有的作品,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满族说部中的文字文学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口承文本在11世纪初期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在历史长河下不断完善,并在不断发展中得带整理,进而形成现今所见到的不同时期的文字文学。这些作品不仅能全面的反应古代满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还能充分地描述满族人民特有的世界观和审美情趣。以《乌部西本妈妈》的作品为例,其采用特殊的心事表述了东海女真的历史和社会生活,具有众多的艺术价值。在黑龙江省境内的爱辉区域所流传的《尼山萨满》、《恩切布库》、《西林大萨满》和创世神话的《天宫大战》等作品,均对满族先祖开拓疆土和生息繁衍过程的英雄和神话事迹[8]。其中《天宫大战》的口传文学中,主要对满族先人在北疆拓展和建设家园时的英雄事迹,《天宫大战》和《恩切布库》、《佛朵姆格》均属于神话题材的作品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黑龙江省境内满族原始先人的大无畏和开拓的精神,在这样原始和多神论理念影响下,呈现了满族人民对自然、图腾与祖先的崇拜之情。《天宫大战》中,通过对三百女神和恶魔的交战中,该文学作品表现了,满族原始先人通过和自然的拼搏和抗争,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展现人与人团结协作壮烈的经历。从满族的先人升上散发出的开拓精神、与大自然抗争进而达到和谐共处的系列举动,能够清楚地了解满族原始先人对生活的积极状态,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满族口承文化和史诗中呈现出较高的生态价值。

三、满族口承史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在满族口承的文化中,凡是传唱本家族的历史和英雄传奇类型的说部,属于祖传的遗产,流传至今仍由直系血亲关系的家族成员进行继承与保护。该种传承的方式是“父传子,子传孙,直系无传传嫡庶”,从这样的角度而言具有清晰的传承谱系,同样也充分地表明了,满族说部始终具有单传的特点。例如,在黑龙江久居的满族富察家族,在家藏中不仅具有传藏《天宫大战》《飞啸三巧传奇》《雪妃娘娘和包鲁将军》等祖传的满族口承史诗[9]。基于很多家族中将口承史诗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祖传遗产,在传承中对口承文学的保护力度较大,很多已经传袭百年,一直保持着文学作品原来的样貌,其中的内容保存良好。这主要依赖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族不断的繁衍声息,很多口承史诗内容关系到家族祖先的英雄事迹,满族人们的意识中对先人的尊敬和崇拜之情保障了口承内容的完整性;二是,口承史诗中涉及大量的内容,其中与其民族相关的文化和历史属于艺术流传的主流,使得口承史诗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属于满族人和北方人共同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现今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得这些传统的文化在未来的传承和发扬面临巨大的挑战。满族口承文化必须传承,应在未来的发展中注重对该种文化的保护,拓展其传承的途径,进而将具有众多价值的满族口承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结论

满族口承文学作品,是满族传统的民间口碑重要的文化遗产,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藏在满族中口承相传的民间文学故事,其中讲述了各个家族先人的英雄事迹和神话故事;二是谣谚和具有独立情节的长篇说部艺术,长篇说部是满族口承文学中的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古卉,对满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甚至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史、疆域史和社会学、文艺学、民俗学、宗教学的深入探究均具有最重大的意义。主要对满族口承文学作品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分析,有利于对其传承和发扬的状况的有力探讨,能较好促进满族口承史诗文学作品的发展,为其传承和发扬起到推理的作用。

[1]郭淑云.《乌布西奔妈妈》的史诗特点[J].民族文学研究,2015(1):36-44.

[2]吴勃.满族文化传播产业化发展探析[J].满族研究,2010(2):53-56.

[3]朝戈金,尹虎彬,巴莫曲布嫫,等.中国史诗传统:文化多样性与民族精神的“博物馆”(代序)[J].国际博物馆 (中文版),2010(1):5-27.

[4]杨晗.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1):137-143.

[5]曹金合.族群意识的抒写与民族文化的凸显——论老舍小说创作的满族文化情结[J].东岳论丛,2013(2):151-155.

[6]乐黛云,张炯,罗安平,等.多元声音共创未来——中国多民族文学的跨学科对话[J].百色学院学报,2013(1):89-100.

[7]何岩.“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满族说部”研讨会综述[J].东北史地,2013(5):93-95.

[8]江帆.满族说部叙事的隐性主题与文本意义——以《雪妃娘娘和包鲁嘎汗》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12(4):5-14.

[9]萧洪恩.易学研究的纯化与泛化——中国少数民族易学研究问题申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4): 15-22.

[责任编辑 王占峰]

C95

A

2095-0438(2017)02-0101-03

2016-11-15

汪淑双,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传统文化;陈玉蓉,女,四川蓬安人,锦屏小学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资料整理与研究”(16ZWB01)。

猜你喜欢

史诗满族文学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需要文学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史诗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